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鹤岗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对鹤岗盆地煤层厚度及分布、含气量、物性、保存条件等综合研究认为,鹤岗盆地整体上呈现由盆地边缘向中部煤层厚度逐渐变大、储层物性变好、保存条件变优的特征。笔者参照煤层气地质选取评价标准,结合鹤岗盆地成藏条件的差异性,建立了鹤岗盆地煤层气有利勘探区评价标准,将其划分为最有利、较有利、较差三个级别的煤层气勘探区,指出了南山、鸟山以及新一矿大部分地区为最有利煤层气勘探区,为煤层气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铁边城50井区主要为构造-岩性复合式油气藏,由于该区油水分布受砂岩顶面高程控制,砂岩顶面高度不同导致了油水分异不彻底,鼻状构造与古地貌基本一致是该区油气的聚集和成藏的主控因素。通过分析该区控制因素和富集规律,综合钻测井、储层物性、沉积相带分布、含油性、储层评价结果等结果进行判断,预测出延9、延10两层相应的两类有利区。  相似文献   

3.
查干花次凹位于长岭断陷东部,由于对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研究区勘探工作的进展。本次研究对该区的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查干花次凹内各构造带的成藏主控因素,指出下一步的有利勘探方向,对该区的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一条规模巨大横贯东西的下切水道,总长约500km,最大宽度约13km。通过对地震、钻井和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发现深水区下切水道具有良好的储、盖、圈闭、保存和油气运移条件,同时其成藏的主控因素在不同位置各不相同,水道西段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圈闭的发育程度及其闭合高度;水道中段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沟通水道砂岩与下部烃源岩的断裂体系;而在水道东段烃源岩的发育情况则是控制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整个下切水道呈现西高东低的构造格局,油气从东向西聚集,因此下切水道中、西段是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辽河探区中新生代盆地勘探程度较低的问题,从构造特征与成藏要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以地壳深部结构特征、盆地构造发育特征为基础,与油气成藏条件关系相结合,拟定了辽河探区陆相断陷盆地早期评价标准,初步对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地进行了油藏评价,可用于进一步勘探开发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最近几年对下扬子进行的第三轮地震勘探资料、地质露头、构造演化剖面等将该地区构造演化分为三个阶段:①印支运动前平稳隆升阶段:构造形态简单、平稳;②印支期—燕山中期逆冲推覆构造阶段,此阶段又细分了两个阶段,早期为北西向南东挤压的作用,晚期为南东向北西的挤压作用,形成了目前的对冲构造特征;③燕山晚期—喜山早期拉张裂陷阶段:下扬子应力场由挤压转变为拉张,发育白垩世断陷盆地,同时在应力松弛与重力作用共同作用下,断层类型发生了倒转,早期逆冲断层的上盘沿其断坡产生回滑,导致晚白垩世的断陷盆地逐渐演化为半地堑盆地。④喜山晚期隆升剥蚀阶段:喜山晚期,受西太平洋边缘海盆向西扩张的影响,欧亚大陆的遭到印支板块的强烈挤压,造成苏南地区发生剧烈隆升,从而遭受强烈的剥蚀,最终形成了苏北低台阶、苏南高台阶的构造格局。通过对构造演化分析发现在下扬子地区存在两个有利勘探区,一是南部的原生油气藏有利区,二是中部的晚期生烃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蟠龙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9°25′-109°39′,北纬37°01′~36°56′。具有西倾单斜背景上发育小型鼻状隆起是本区最基本的构造特征;探区长2地层属平原河流沉积、长4+5、长6地层属滨浅湖沉积环境;油藏分布特征为:长2油藏纵向上,长2油蔽主要分布在长2^1地层中;平面上,长2^1分支河道发育区沉积的河道砂体以层状(约10左右)为主,是层状油层分布的有利地区。滨浅湖相席状沙、滩坝徽相是蟠龙探区形成长4+5、长6油藏的有利沉积相带,席状砂、潍坝砂体发育带是油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深水油气藏是国内外海洋油气勘探的热点和难点,复杂的成藏条件是制约深水油气藏成功勘探的关键.以印度扇盆地UEPL区块为例,重点评价深水重力流及生物礁储集体油气聚集成藏关键地质要素,明确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不同储层油气差异富集的成藏模式.成果表明:1)UEPL区块具备优越的生储盖配置条件,具有"深凹双侧供烃、砂体-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9.
开鲁盆地延长探区研究程度很低,油气资源前景广阔。盆地构造演化自成系统,大体经历了裂陷、断陷、拗陷、萎缩四个演化阶段。探区主力烃源岩为阜新组、沙海组和九佛堂组,探区内主要目的层九佛堂组和沙海组共发育3套储盖组合,盖层为湖相暗色泥岩,储层以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为主。依据各洼陷构造位置、沉积相带预测、钻井揭示地层、油气特征以及资源量估算等评价出呼勒-叶茂台凹陷呼勒洼陷一个Ⅰ类远景预测区:大林镇凹陷和安乐洼陷两个Ⅱ类远景区:宝格吐凹陷一个Ⅲ类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尽管新场构造需要四段满足油气成藏的基础地质条件,但已有钻井揭示该地区油气平面分布不均,油气富集规律十分复杂。通过研究,新场构造须四段油气富集的3个主控因素为:优质储层控制气藏展布;裂缝为高产气井的重要因素;古构造控制了油气富集带的形成。基于主控因素,采用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开展储层预测,采用基于构造应变、基于地层组合特征变化、优势频带地震相干、横波分裂等技术开展综合裂缝预测;运用petromod软件恢复古构造。最后通过多参数的综合分析,实现了对天然气富集区的综合预测。  相似文献   

11.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已钻探井实际资料,综合分析该区石油地质情况,搞清成藏控制因素,预测有利区带。安边地区长8油藏控制因素可总结为:长7烃源岩是形成油气藏的物质基础;鼻状隆起构造是油藏形成的必要条件;水下分流河道是本区长8油藏的主要储集体。  相似文献   

12.
南梁西区位于鄂尔多斯中南部沉积中心,本文通过对长8油藏控制特征的分析,总结了影响长8油藏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长7层泥岩为长8油层组提供了良好的盖层,位于生烃中心,油源充足,经后期的压实及溶蚀作用,形成岩性圈闭,有利于形成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中非穆格莱德盆地位于一系列大型走滑拉分盆地的东部,是一个具有勘探潜力的含油气裂谷盆地,呈现近南北走向,穆格莱德盆地是苏丹境内北西-南东向裂谷盆地群中最大的裂谷盆地,面积27×104km2,穆格莱德盆地中的勘探活动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认为盆地内隆起和中东部的部分断裂带为穆格莱德盆地内油气运聚提供了聚集场所和有效通道,明确了盆地内油气运移的主力方向,其主要烃源岩是下白垩统的阿布加布拉组的三角洲砂体其主要储集层实本蒂组的河道砂岩,主要盖层为上白垩统达尔富尔群的砂岩。在该区域正确识别油气分布和石油地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并且也为中非穆格莱德盆地区域储层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油气勘探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多期构造运动对MA探区天然气成藏具有明显控制的作用。以构造演化为基础,结合构造特征、生储盖配置,在纵向上,将MA探区天然气划分为上部、中部、下部3套成藏组合,各成藏组合内部又划分为若干小组合。通过对各成藏组合成藏条件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勘探首选、接替领域、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油气主要集中在近海数个含油气盆地中。盆地的地质构造和油气地质条件对油气藏的生成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很好的了解这些盆地构造和油气地质条件对我们进行近海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综合以往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认识阐述了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和油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马崾先地区延长组长4+5油藏烃源岩的分布、构造特征、有利相带、低压等因素的系统分析研究,认为烃源岩是形成油气藏的物质基础;局部隆基构造是油藏形成的前提;水下分流河道是该区长4+5油藏的储集体;上倾方向的岩性遮挡条件是油气保存和富集的保证;低压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5个有利区带GG27井区、GG70井区、GG02井区、GG13井区、GG81井区等.  相似文献   

17.
范海州  龚迪光  曹峰  慕鑫 《辽宁化工》2012,41(3):295-298
子洲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重要气田之一,其山2气藏是该区的主力气藏;在对子洲气田山2气藏储层特征和气田生产动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静态、动态两个方面制定了有利区筛选标准,从而筛选了气田Ⅰ类、Ⅱ类、Ⅲ类有利区域,并在有利区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井位优选.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近几年在南里海盆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积累的越来越多的油气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前人已取得的有关盆地分析和石油地质研究成果,运用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还原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及盖层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墨西哥是世界主要的产油国之一,油气资源丰富,随着2014墨西哥启动对外国投资者的首次招标,引起了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的极大关注。通过对墨西哥主要含油气盆地维拉克鲁斯盆地的构造演化、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等综合分析,盆地烃源岩条件较好,发育三套烃源岩;储层类型多样,储层物性较好;科尔多瓦台地中-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0.
加蓬海岸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蓬海岸盆地是非洲主要的产油气盆地之一,也是世界关注的油气产区和勘探活动活跃的地区。盆地属典型大陆裂谷和被动陆缘叠合盆地,主要分为北加蓬次盆、南加蓬次盆和内陆次盆。以阿普第阶埃詹加组盐层为界,可将地层分为盐上和盐下两套勘探层系。北加蓬次盆主要的勘探层系为盐上,南加蓬次盆主要的勘探层系为盐下。阿执尔组、马迪拉、开普-罗佩斯角、梅拉尼亚组和基辛达组泥岩是主要的烃源岩,主要的储层为安圭莱组、巴坦加组、甘巴组和登泰尔组砂岩。油气系统主要3个:阿执尔/安圭莱—安圭莱、马迪拉/开普-罗佩斯角—巴坦加和梅拉尼亚—登泰尔/甘巴。加蓬海岸盆地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背景,生储盖配置关系好,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