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半导体与热管一体化散热器主要为解决目前市面上普通热管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半导体的制冷效果有效地降低了周围空气的温度,增大与热管的温度差,使热管能快速散热,达到有效降低笔记本电脑温度的效果。热管与半导体一体化的设计也能很好的解决单纯引用半导体制冷设计的凝霜问题,同时使用风扇辅助排除半导体产热面和热管周围的热空气以及湿度较大的空气,使笔记本电脑能快速高效的散热,且不存在内部器件受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动汽车目前对动力电池组的温度控制要求,优化了现有电池箱,设计了新型复合相变材料与热管耦合电池组散热结构;依据钴酸锂动力电池组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的应用,搭建试验台,制作相应样机,进行了充电效果实验和温度测量;对所设计不同散热方式所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复合相变材料与热管耦合电池组散热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将立体蒸汽腔和热管两相传热结合,用于CPU冷却的集成热管散热器新概念,并对设计出的集成热管散热器的传热性能和整体的均温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未优化的集成热管散热器的热阻在0.14℃/W~0.2℃/W之间,且整个散热器具有均匀的温度分布.与当前的热管散热器相比,这种结构的集成热管散热器具有散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接触热阻小、重量轻、成本低等特点,可以满足未来大功率CPU散热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微波功率放大器在大功率下工作,使器件本身和周围其他元器件处在高温状态下工作,导致设备可靠性下降.为提高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要求,针对海岸使用测量雷达的特点,在比较几种散热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热管传导散热方案.采用传热热阻低的热管导热,把发射模块热源的热量快速、均匀地传递到整个散热器片.对雷达发射功放模块进行了热试验,4模块组件共用1个散热片,散热有效面积是单个模块的7倍.结果表明:雷达发射机热管传导散热方案合理、可靠,能满足海岸雷达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新型多芯片平板热管散热器,通过测试模拟芯片的表面温度,对散热器在不同空气流速、芯片数目及位置和加热功率下的散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20℃、芯片表面温度控制在80℃的条件下,散热器水平使用时,单芯片、双芯片和三芯片的最大散热能力分别为310W,390W和500W;散热器竖直使用时,其最大散热能力分别为275W,408W,500W。由此得出,多芯片平板热管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较单芯片散热器具有更大优势。实验结论与平板热管的热扩散效果吻合良好,而且符合现代电子器件散热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器件向着高集成度、大功率迅速发展,散热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热管通过气液相变模式进行散热,是最高效的传热方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力电子等重要应用领域.这些应用要求热管在具有高传热性能的同时还能长期服役,而热管腐蚀是影响热管寿命的关键.造成热管腐蚀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热管材料与工质相容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参照试验测试条件,对采用矩形翅片、小翅片、热管散热器等各类聚光散热系统传热特性进行计算与分析,探讨适用于聚光高能流密度不均匀性要求的高效散热系统,给出优化设计的散热系统结构.通过散热系统模拟结果比较得出:优化后的散热器散热效果比较明显,热管的均温性可以克服聚光电池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小翅片对于加强电池的散热效果比较好,为降低聚光光伏系统的成本、提高发电效率与寿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新型重力热管并对其散热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研究表明:新型重力热管散热器总热阻比普通重力热管降低32%;在环境温度为21℃,LED灯发热功率为14W时,热管能启动时间约为30min;在极限热流密度以下,新型热管散热器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且能在较宽的环境温度下运行。  相似文献   

9.
半导体制冷的散热与热管散热器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白晓亮 《制冷》1998,(4):46-49
本文从提高半导体制冷效率入手,通过对半导体制冷器散热特性的分析,阐述了利用热管散热的优越性及热管散热器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针对笔记本电脑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外置无强迫对流散热器,通过设置折流板和导流槽增大换热面积,采用实验和数值方法对散热器的结构参数及散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散热器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可以满足CPU及GPU的散热要求。  相似文献   

11.
笔记本电脑的纸质缓冲包装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邢月卿  陈满儒  孙德强 《包装工程》2014,35(9):61-65,88
目的研究瓦楞纸板缓冲材料包装某品牌笔记本电脑的方法。方法利用Pro/E软件为电脑机身设计3套缓冲衬垫结构,并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设计,利用Ansys软件对最佳设计缓冲结构包装件的静态压缩、模态、跌落等特性进行仿真测试分析。结果该缓冲结构衬垫吸收了大部分的应力,模态分析没有发生共振,包装件的加速度峰值小于笔记本电脑的脆值60 g。结论只要缓冲结构设计合理且选配材合适,瓦楞纸板完全能够满足笔记本电脑及类似电子设备的绿色缓冲包装需求。  相似文献   

12.
页岩气压缩机在工作时易受到高温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大量余热积聚在隔声罩内,导致电机、管道、空冷器等过热,影响关键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威胁页岩气开采安全。因此,以DTY500型页岩气压缩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压缩机撬装模块系统的散热仿真模型,开展其速度场和温度场特性仿真研究,并通过现场实验验证了仿真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对压缩机撬装模块进行布局优化。结果表明:进排风口布局优化前大部分高速流体并未覆盖电机、压缩缸、管道等热源区域,不利于设备的通风散热;优化后,系统的相对散热量提高了46.34%,散热效果显著提升。研究结果为压缩机撬装模块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介绍CFD软件的应用领域及特点,阐述CFD技术在板翅式换热器设计中进行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传热与流动分析,指出CFD技术在板翅式换热器设计开发中的研究发展状况。同时,总结了对流体流动进行CFD技术数值模拟的一般步骤,并提出了CFD技术在板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及开发方面的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超级或大型计算机服务器CPU的冷却散热问题,已经成为计算机高性能发展的瓶颈,受到业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冷却计算机服务器芯片的散热器,其结构是将镶嵌在散热器底板的热管与翅片组装为一体。利用自建实验台对该散热器以及平板式热管散热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同时对其热管本体、翅片以及均温板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这种热管冷凝段得到强化换热的散热器其底板面积相对平板式热管散热器减小了50%,因此具有更好的均温性;在相同的工况下热流密度由24.3 W/cm2增至68.6 W/cm2时,该散热器翅片顶部的平均温度增幅仅为17%。  相似文献   

15.
微型热管(micro heat pipe,MHP)被广泛用于冷却航天、航空、军用武器、车辆、计算机等众多领域的电子设备,是有效冷却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主要途径之一,已成为现代热管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目前对MH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内流动及传热、传质的机制研究,新型高效结构形式的设计,制造工艺技术的改进等方面。较系统地总结近来MHP在理论、设计及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其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依据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规律,建立了带热管回热器的热泵干燥器数学模型,该模型由热管,干燥室,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五大模块组成,利用此模型对系统的性能参数及运行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同时,对模拟所得到的部分结果做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半导体制冷器由于材料限制,主要应用于200 K 左右的中低温领域。通过低温热管将半导体制冷器热端与辐射制冷器相连,使其热量直接辐射到宇宙空间中,维持200 K 温度,将可能使冷端达到接近100 K 的空间实用化低温。作者将对这种半导体制冷器/ 热管/ 辐射制冷器的复合制冷系统空间使用的可行性作出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热流分析软件SINDA/FLUINT,对低温回路热管进行了仿真模型分析,得到了它的工作温度、漏热、压降等随热负载的变化关系。将计算结果与实验进行对比,在一定的热负载范围内,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为以后低温回路热管的设计和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大型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风侧Ⅴ型翅片管式换热器,采用CFD方法研究了其空气流场特性,采用实验测量值验证数值模拟结果,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系统分析了Ⅴ型翅片管式换热器空气流场特性,详细研究了换热器夹角大小对空气流场分布的影响并阐明了各种流动现象的产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Ⅴ型翅片管式换热器迎面风速沿换热器高度方向分布较不均匀,沿换热器长度方向分布相对均匀;换热器夹角大小是决定Ⅴ型换热器迎面风速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迎面风速最大值随换热器夹角值的增大而向换热器下部移动,且当换热器夹角大小为90度时,迎面风速最大值位于换热器中部位置,且此时换热器迎面风速分布呈上下对称状态.  相似文献   

20.
文采用有限容积法,使用大型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D对微型面包车车室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有太阳辐射和无太阳辐射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室内温度场分布的对比,探讨了太阳辐射对微型面包车车室内空调热负荷和热舒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