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对甘蔗植期的问题,过去普遍忽视经济效益,而缺乏全面的看法。要获得高产,就要延长甘蔗生长期,这是以往的认识概念。我们在冬、春植和秋植蔗栽培的基础上,采用甘蔗育苗移栽新技术,进行夏植蔗试验,  相似文献   

2.
一、宿根蔗的增产潜力宿根蔗的产量高低,常为外界环境及栽培措施所决定,因此在充分掌握宿根蔗生长特点基础上,因地制宜突出中心环节,及时贯彻各项技术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而新植蔗是宿根蔗增产的基础,新植蔗种得好坏,直接影响宿根藤生长能否正常,以致影响宿根蔗的最后产量。根据1973—74年浙江镇海县临江公社五里牌一队纳印310宿根蔗调查结果,产量一般比新植蔗增产38.4%,其增产主要依据有如下  相似文献   

3.
广西西林县古陂公社泥洞大队蔗场,地处云贵高原,地势高,土壤结构较差,是一个下雨四处渗,日出蔗叶卷的地方。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该场发动群众,大搞科学种蔗,于1977年1月20日种下1亩台糖134高产试验田,1978年3月15日经有关部门实地验收,亩产达21,089斤,创本县甘蔗单产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4.
1978年2月16~25日我们对晋江内坑公社后山大队的丘陵红壤土夏植蔗16.70亩、南安洪赖公社西林大队美星生产队丘陵红砾壤土夏蔗15亩,溪露大队东建生产队水田夏蔗10亩共40多亩作了调查。事实证明夏植蔗试种成功为人多地少蔗区开辟了一条多快好省地增产糖粮的新途径,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一、夏植蔗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特点1、蔗杆产量:  相似文献   

5.
夏植蔗是指五月间种植甘蔗的一种新的耕作制度。我县往往因冬、春旱严重,无法下种,在春旱结束五月份开始有雨时抢种的新植蔗。1970年由于春旱的威胁,种了两万多亩夏植蔗,1973年冬11月份至1974年5月初,长达五个多月没有下过透泥雨,5月6日喜降了一场大雨,全县抢种夏植蔗四万多亩,其中附城公社两万亩,一般亩产一吨半左右,管理施肥较  相似文献   

6.
夏植蔗(又称半年蔗)是福建省闽南蔗区人多地少的社队,为夺取粮蔗双丰收的一种新型植蔗制度。几年来,它已受到蔗区广大群众所欢迎。云霄县1978年种植2,810亩,占全县甘蔗面积10.8%。龙溪、夏门、晋江、莆田等地区种植夏植蔗面积,也正在逐年扩大。为了进一步探讨夏植蔗高产、高糖规律,我们于1978年进行四个因素(育苗形式、移植时期、密植程度和喷射促熟剂)三个水平的正交试验,并取得初步结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水浇地典型高产蔗区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甘蔗栽培新技术,从整地,品种选择,处理,灌溉,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适宜云南的高产综合技术、经10余个县示范推广表明,平均化顷增蔗22.5-54.6t,提高蔗糖分0.4-0.8%,达到了亩产吨糖目标。  相似文献   

8.
1978年我县甘蔗大面积夺得丰收,全县种蔗面积六千三百九十三亩,总产达到四万零三百三十九吨。平均亩产六点三吨,创造历史最高水平。比1975年第一榨季的亩产0.9吨增产6倍多,从而改变了我县甘蔗多年低产,糖厂吃不饱的被动局面。全县机制蔗区的48个生产队,平均亩产超7吨的有8个队。龙蟠恒尾队实行科学种蔗,平均亩产达8.29吨。县科委在八一队试种二亩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达18吨。最低产的二个队亩产也达3.8吨。总结  相似文献   

9.
1977年,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在省委、市委的直接领导下,通过深揭狠批“四人邦”,大批促大干,全县实现“五超”:粮食产量、蔗糖产量、生猪饲养量、海洋捕鱼、公社社员分配都超过历史水平。稻谷亩  相似文献   

10.
1977年,浙江省温岭县镇海公社联盟大队第二生产队在3月10日种了3.96亩纳印310品种,同年12月8日砍蔗,平均亩产17,040斤,其中1亩高产田,经有关部门实砍过称,获工业产最21,050斤,有效茎11,740条。仅短短的9个月的时间,亩产超10吨。他们是怎样种出来的?一、精选蔗种,适当密植。播种前,精选饱满健壮的无病虫害的蔗种下种。根据纳印310中细茎的特征,采用85厘米行距,双垄条播,这样出苗整齐均匀。  相似文献   

11.
澄迈县农科所今年2月该所的一块1.03亩的甘蔗高产试验田,经有关单位进行实地产量验收,结果亩产达21.86吨,创澄迈县甘蔗亩产最高纪录。该所去年开展水稻、甘蔗、番薯、花生、畜牧等28个项目的科学试验,其中甘蔗方面开展高产甘蔗、无效分蘖育苗、蔗花育苗、品种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农科院蔗麻研究所继1977/78年榨季试验取得亩产春植蔗33,600斤,含糖量4,855斤,首创了我国春植蔗平均年亩含糖量的最高纪录之后,于1979/80年榨季又创最高水平。今年3月14日经福建省各级有关部门及科技人员验收1.119亩春植蔗,实收蔗茎43,542.2斤,平均亩产38,911.7斤,含糖分13.66%,折算亩  相似文献   

13.
我们大队地处闽南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在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动下,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搞科学实验。1976年我大队农科组在上级党委领导下,在地县科委,农业局的支持下,在省蔗麻研究所的指导下,破除迷信,  相似文献   

14.
夏植蔗“福引79—8”不同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探讨了夏植蔗福引79—8不同的种植密度(每亩2500、3000、3500和4000段双芽种)对其群体光合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3500段双芽种/亩各个时期的群体叶绿素总量、蔗茎产量和经济效益都高于其它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5.
1978年我县种植甘蔗15,400亩,总产80,873吨,比1977年增产11.5%,平均亩产5.27吨。我们主要抓下面几条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 1、利用自然,提早植期主产蔗区气温高、日照长,3月下旬气温就回升到20℃,3—5月的月平均日照长达240—250小时,但仅是苗期,迟放种的才出土,加之雨季未到,干旱、虫多、蔗苗不齐,光、温条件虽好,没有充分利用。组成甘蔗总产量中,约有90—95%的干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同化CO_2,依靠太阳能合成的,甘蔗单产的高低,对  相似文献   

16.
广东1977/78年榨季甘蔗大丰收,蔗、糖总产量超历史,涌现许多高产典型,计有12个县市亩产超5吨,40个公社亩产超6吨,159个大队亩产超8吨,许多生产队亩产超10吨。下面是部分亩产超8吨的大队(据下列有关县社报来的资料整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摸索高产途径,我们于1976年进行了甘蔗高产栽培试验,于1977年12月17日收获,亩产36,202斤。一、试验经过根据甘蔗生长特点和本校试验地的局限性,我们选择一块阳光充足,通风透光的瓦渣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州市郊区新滘公社潖洲一队,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高潮中,1971年以来,以甘蔗育苗移栽为重点大搞科学种蔗,全队80亩甘蔗获得连续五年亩产超7吨的好收成,改变了过去徘徊在4、5吨的低产局面。实践证明,甘蔗育苗移栽是解决甘蔗与其他作物争地、争劳力达到延长生长期,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厦门市杏林公社锦园大队,位于杏仁湾口,面海背山。地处春多雨,夏秋多干旱,台风威胁大的亚热带气候区。土壤质地属红砂壤土。耕作层相当浅,表土只有10厘米左右,有机质含量相当低,土壤结构不良,土质瘦瘠(见表1)。这些特点是长期以来只注重施用化肥,忽视了农家肥料和不能贯彻以地养地以及大量豆科茎叶用作水田肥料,不能还其本田所造成的一个酸、瘦和板结的旱旱轮作区。  相似文献   

20.
我县大坝中学广大革命师生,在“农业学大寨”精神鼓舞下,在国务院关于“奋战两、三年,不吃进口糖”的号召下,于1975年9月23日在一片高坡旱地红壤土种下秋植甘蔗粤糖57/423和冬植苗圃华南56/12共11亩。为了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