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次采用烯烃氢酯基化反应一步生成 C7~ C9脂肪酸甲酯 ,然后皂化水解制得 C7~ C9脂肪族羧酸。主要考察了烯烃羰化的各项制约因素 ,如 :催化剂体系、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及时间的影响。同时针对水解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在所考察范围内的最佳条件下 ,烯烃的转化率达到 82 .1 % ,C7~ C9脂肪酸总收率约78% ,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C4馏份在镍系催化剂上加氢生产乙烯裂解料,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空速和氢油比对烯烃饱和的影响规律,找出了C4馏份加氢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工业装置设计、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C_4烃在DMF中的相对挥发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静态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C4烃在DMF中的蒸气压与组成的关系曲线,与纯C4的蒸气压曲线比较,可以看出,DMF改变了正丁烷与其它C4烃之间的相对挥发性关系,这为萃取精馏法分离烷烃和烯烃提供了依据。为了验证,还测定了正丁烷和1-丁烯在DMF中的相对挥发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甲醇制烯烃工艺中乙烯和丙烯的收率,更大程度地转化甲醇制烯烃的副产物,在甲醇制烯烃工艺过程中增加C_5~+裂解工艺。概述了C_5~+在SAPO-34催化剂上进行裂解的反应机理,提出了用再生后的高温催化剂对混合C_5~+进行裂解,裂解的同时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产生积碳,分析了C_5~+积碳后再生催化剂对甲醇制烯烃的反应性能,从C_5~+裂解生成低碳烯烃和未反应完的C_5~+吸附在催化剂上可以抑制甲醇生成C_5~+两方面来降低单位烯烃的甲醇消耗量。C_5~+积碳可能产生低甲基苯类烃池物种,使催化剂对乙烯选择性增加,产生的低甲基苯类烃池物种对附着在水洗塔塔盘的蜡状物质具有较好的溶解作用,优化了水洗塔的运行。  相似文献   

5.
裂解C_9芳烃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赵开鹏  韩松 《石油化工》1999,28(3):197-200
乙烯装置副产的C9芳烃馏份(简称裂解C9),是由裂解石脑油经抽提分离出C5馏份、C6~C8馏份(经加氢生产BTX)后的剩余馏份,约占乙烯总产量的10%~20%。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乙烯的生产能力逐年提高,裂解C9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  相似文献   

6.
C_5石油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C5原料油经热聚分离出轻组份和重组份,重组份经聚合制得颜色较深的C5石油树脂;轻组份经催化聚合制得浅色的C5石油树脂。试验中对C5石油树脂的聚合工艺、催化剂失活和脱除工艺及C5石油树脂的精制工艺等进行了研究,为C5原料的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30万吨/年乙烯副产碳五馏份作为羰化制脂肪醇的原料,对所含双烯烃的反应行为进行了考察,并与单烯烃羰化行为做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直链共轭烯烃发生加氢-羰化反应生成饱和伯醇,环戊二烯引起钴-膦催化剂暂时性中毒,降低了混合碳五馏份羰化制脂肪醇的反应速度。采用分离出环戊二烯的混合碳五馏份作为羰化制脂肪醇的原料,在180℃、5.0—6.0MPa、H2CO=21(摩尔比)的条件下,反应6小时,脂肪醇收率可达92%(质量)。  相似文献   

8.
分析讨论了影响抽余C4中丁二烯、乙腈含量的因素,如腈烃比、乙腈入塔温度、进料组成、塔压以及第一萃取精馏塔、水洗塔的结构性能等;提出腈烃比为5.5~6、乙腈入塔温度为55℃、稳定进料组成和塔压等解决抽余C4质量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混合C_4中分离正丁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从混合C4中分离丁烯-1及正丁烯(丁烯-1、顺丁烯-2、反丁烯-2)的研究及开发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FER-S(加结构导向剂)和FER-01(不加结构导向剂)2种FER型ZSM-35分子筛,制备出C_4/C_5烯烃骨架异构化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法、氨气-程序升温脱附法等测试方法表征了分子筛结构,在固定床反应器装置上评价了催化剂异构化反应性能,并在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40万t/a轻汽油醚化装置上考察了FER-S的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FER-S,FER-01的结晶度分别为98%,83%,前者的强酸中心少于后者,且前者含有更多的微孔,催化剂性能更佳;FER-S在催化C_4和C_5烯烃异构化的反应中,正构烯烃转化率分别大于35%,45%,异构化选择性均高于90%;工业用FER-S在工业装置运行第1周期(769 h)内的72 h标定期间,C_5正构烯烃转化率达到62.4%~76.8%,异构化选择性高于90%,催化剂经过再生后,第2周期(1 053 h)的运行时间比第1周期至少延长37%。  相似文献   

11.
利用C5馏份与苯乙烯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0%双氧水等作用下,经乳液聚合制备C5双烯烃与苯乙烯的共聚物。考察聚合组份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聚合时间等对聚合物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聚合条件。利用蒸汽渗透压法(VPO法)测定共聚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6400。对共聚物用IR及1H-NMR手段分析其结构单元,表明聚合物链中含有—OH等官能团。  相似文献   

12.
<正> 1 前言混合醇是增塑剂专用醇中的一类,它是石油资源综合利用的产物,由于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开发出不少品种的混合增塑剂醇。例如,英国ICI公司生产的Alphano1 79醇,是用C_6~C_8混合链烯烃为原料生产的C_7~C_9混合醇(即含有不同碳数的醇,又有碳数相同而结构不同的醇)。英国大量生产了这种混合醇,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催化蒸馏技术在蒸汽裂解C3 馏分选择加氢过程中的应用,介绍了研制高活性、高选择性且满足机械强度要求的填料型选择加氢催化剂的过程,进行了催化剂流体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关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催化蒸馏对蒸汽裂解C3 馏分进行选择加氢处理具有丙烯收率高、催化剂上不易结焦、稳定性好、过程容易控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蒸汽裂解副产C_5馏分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C5资源综合利用概况;分析了C5资源的产量、组成与乙烯装置裂解工艺的关系;论述了C5各主要组分的用途;介绍了混合C5馏分的分离技术及利用方案;讨论了C5利用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兰化利用C5的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15.
1 前 言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 2 5kt/ a C5 分离装置以乙烯装置副产物 C5 馏分为原料 ,主要产品为异戊烯 ( i P)、间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 ( DCPD)。在 C5馏分中 ,除了 C5 以外 ,还有 C4、C6 等 ,有烷烃、单烯烃、二烯烃、炔烃及异构体 ,还有各种二聚体、DCPD、苯、甲苯等 ,组分复杂。C5 馏分分析是 C5 装置运行中最主要的中间控制分析项目 ,分析频率高、样品多。早期 C5 馏分分析方法 ,大都采用填充柱方法 [1~ 3]。填充柱方法的主要不足是样品中的 C5 和 C6 以上组分不能一次分离完全 ,定性也不够完全 ,分析周期长 ,分析结…  相似文献   

16.
C_9石油树脂的合成研究 Ⅰ.自由基聚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由基聚合合成C9石油树脂进行了初步研究,讨论了各种引发剂及其组成、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采用较好的引发剂过氧化叔丁醇/油酸钠(质量比为10:1),在佳化条件:引发剂用量1.5%,反应温度160-170℃,反应时间15h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液状C9树脂,产率以可聚合体计超过50%,色度14—15号。  相似文献   

17.
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的一些加工过程,如芳烃抽提、甲苯歧化制苯与二甲苯、甲苯与三甲苯的烷基转移反应、二甲苯异构化、苯与乙烯烷基化制取乙苯等过程中都会遇到C_6~C_9芳烃组分.C_6~C_9芳烃混合物中组分复杂,异构体多.虽然有人成功地利用毛细管色谱柱解决了分离问题,但以毛细管色谱作为常规、简便的分析手段在我国目前条件下难于被普遍接受.我们在苯与乙烯气相烷基化制取乙苯的工艺研究过程中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固定液(有机皂土-角鲨烷)填  相似文献   

18.
C_4萃取精馏工艺流程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C4萃取精馏原有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第一萃取精馏塔改塔釜出料为汽相侧线出料,降低了第二萃取精馏塔的液相负荷,用乙炔闪蒸塔取代乙炔热偶合。此优化方案对C4萃取精馏工艺的改造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重整C_9芳烃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开鹏  韩松 《石油化工》1999,28(7):483-492
重整C9芳烃主要来源于炼厂重整装置二甲苯塔底油,其组成相对简单,含有大量的偏三甲苯、甲乙苯、均三甲苯和连三甲苯等,是发展精细化工的宝贵资源,具有很高的附加值。我国重整C9芳烃的利用起步较晚,金陵石化公司南京炼油厂于80年代初首先分离出纯度大于98%的...  相似文献   

20.
任杰  郑妙娟  黄国文 《石油化工》2005,34(Z1):198-200
基于正碳离子反应机理,确定了烷基化反应物理模型及各烷基苯异构体分率的动力学模型方程.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固体酸催化的直链烯烃与苯烷基化反应,利用烷基苯各异构体分率实验数据,采用优化方法进行模型参数估值,确定了有关反应速率常数,建立了可预测烷基苯异构体分率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验数据,降低反应温度或提高质量空速,有利于改善直链烷基苯异构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