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池储能是目前最成熟可靠的储能技术,本文对目前大规模储能电站可能使用的钠硫电池、液流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进行介绍和比较,提出未来多能互补工程中适合应用的储能电池类型.并根据多能互补型电站的运行特点,经对比分析,提出一种电池储能以交流方式接入发电系统的方案供下一步工程设计中选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光伏发电出力随机性大,波动较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能互补系统综合效益最大化控制策略,控制双向DC-DC逆变器实现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和氢燃料电池充放电,保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然后利用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所具有的能量互补特点,实现对储能系统的优化管理。采用光伏与混合储能协调互补的方法,可以减少储能系统的容量、降低蓄电池循环充放电的次数、延长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并获得较好的光伏波动平抑效果,相比于常规的控制方法,减少了运行投资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构建冷、热、电等不同形式能源在生产、传输、消纳等多环节协同优化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所需。首先,介绍了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基本概念、供能类型及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外试点经验,阐述了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能源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梳理了系统优化的内容和路径,探讨了优化路径中的现有研究方法及其不足。最后,总结了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的高效经济运行,考虑多能流设备之间的协同运行、约束条件及分时电价因素,以经济、环保综合效益为多目标函数,提出3种不同运行优化控制策略下的优化调度模型.文中对含风光发电单元、冷热电联供单元、储冷/热单元和储电单元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并利用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通过优化获得模型参数,再根据二级对比原则...  相似文献   

5.
综合能源系统在实现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和减少碳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近年来诸多学者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但是,目前对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的研究较为局限,设备和模型种类较少,优化运行的目标函数单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建立了运行成本、碳排放量和一次能源消耗的优化目标函数和系统的约束条件。其次,对比了传统分供系统与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成本,分析了电价改变对综合能源系统的影响,基于权重分析法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了多目标运行优化。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所构建的综合能源系统可以有效运行,相较分供系统成本可节省13.47%以上的成本,电价变动对该综合能源系统中设备的运行有较大影响,优化后的权重比可以显著平衡各个目标函数。  相似文献   

6.
7.
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的不确定性给多能互补微网的优化调度带来挑战,传统方法如随机优化和模型预测控制等需要精确的模型参数。针对含源荷不确定性的多能互补微网日前优化调度问题,提出了基于柔性行动器-评判器框架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实现了自适应源荷不确定特征的微网经济调度。首先,考虑设备非线性效率,建立了多能互补微网的优化调度数学模型;其次,基于柔性行动器-评判器构建了智能体和环境交互的深度强化学习框架,并设计了状态空间、动作空间、奖励函数和神经网络结构;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风电、光伏与水电(简称风光水)互补发电系统是提高清洁能源整体利用效益的重要创新模式,随着风电、光伏发电渗透率的增加,如何解决大规模风光接入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多能互补系统研究的核心和难点。本文重点探讨日前风光出力预测的不确定性对于多能互补系统风险和效益的综合影响。首先,从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提出风光水多能互补系统调度运行风险和效益评价体系;建立多能互补系统短期优化调度模型,在日前风光出力预测结果基础上,编制系统日前发电计划;根据风光实际出力情况,滚动更新和模拟水电站实际调度过程。最后,对比分析各电站计划和实际调度运行情况,评价日前风光出力预测不确定性对于多能互补系统风险与效益的综合影响。本文以雅砻江流域锦屏一级多能互补系统为实例进行研究。相比风光水独立运行,风光水互补后系统的发电效益提高了37.13%,且系统出力过程更为稳定。互补系统在年尺度上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但在水库低水位时期,系统失负荷天数明显增多,占全年失负荷天数的96%以上,系统可靠性降低;在汛期,互补后水库的下泄流量最大增加了47.06%,出现水量集中下泄的情况,这给电力部门、下游用水部门以及防护对象带来一定的防洪风险。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核电、风电等大规模接入电网已是必然趋势,但风光等间歇性能源渗透率的提高以及核电机组满发运行的方式,导致了负荷峰谷差的不断加大。为了满足系统调峰需求和核电安全性要求,建立了多能互补的风-核-火-气-抽水蓄能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所建模型在传统经济调度基础上引入碳交易机制,以联合调峰成本最低为目标,计及系统约束和各电源运行约束,对联合调峰系统消纳风电的能力以及核电调峰模式的改变进行了分析。基于核电机组实际运行特点,用0-1变量对核电调峰模型进行表征,并利用GUROBI求解器对该混合整数规划问题进行求解,算例仿真验证了所建模型对于促进风电消纳、缓解系统调峰压力、优化核电机组调峰模式、协调系统经济性与低碳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一种整体性能非常好的地热水能量梯级利用的热泵串联系统方案,达到充分利用地热水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冬季加热是保证温室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文中结合示范工程温室的运行与实地测量,从地热资源、温室结构、采暖管道布置、太阳能的利用及蓄热技术等方面分析了温室供热的节能措施,可为类似地热温室供暖系统节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热能源是一种清洁环保能源。文中结合某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在地板辐射采暖方式下的低温地热水-水源热泵梯级利用供暖系统的方案,并对该方案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市的年气象数据为计算依据,综合考虑了太阳辐照、水温、环境温度的影响,在忽略夜间损失的情况下,以天为单位,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及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连续加热模式下的年运行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了两种系统在上海地区的应用潜力及节能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太阳能热水系统具有较高的年平均综合效率,同时具有较短的静态回收周期;光伏光热系统一年中仅在7月、9月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15.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是地热资源的一部分,对它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浅层地热能已经广泛应用于供暖和制冷,是一种很好的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该文分析了浅层地热能的利用途径及面临的问题,指出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浅层地热能,就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黟县地区水文和地质资料以及实地调研为依据,提出了井水直接供冷、水源热泵技术、土壤与空气直接换热供冷、农家乐水(地)源热泵系统三联供以及沼气池、太阳能、地源热泵综合应用的五种浅层地热利用在皖南古民居应用的原理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对今后皖南地区古民居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综合物探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安全、清洁、储量巨大的特点,可用于发电、工业和直接利用等。介绍了地热资源的成因和类型,分析了几种常见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综合物探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There exists abundant thermal water recourses in Guanzhong basin, Shaanxi province (northwestern 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of exploitation for thermal aquifer nowadays,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origin and movement of thermal water is limited by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This paper applies environmental isotope techniques to offer direct constraints on the recharge and movement of thermal water and improve the ge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database in Guanzhong Basin. The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isotopes shows that the geothermal water of the area is mainly recharged by meteoric water. The temperature of meteoric water which replenishes geothermal water in the study area is -16 ℃. The estimated age of recharging the geothermal water is 13.3-28.2 ka based on the isotope analysis, belonging to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in Late Quaternary. The source of replenishment of the geothermal water is thought to have been derived from glacial snow-melt water with an elevation higher than 1 500 m (ASL) in the north side of Qinling Mountain. The isotopic analysis denotes that the geothermal water in the southern Guanzhong basin is the mixture of net thermal water and normal temperature groundwater. Based on calculating the percentage of the mixture, nearly half of cold groundwater had participated the circulating of the geothermal water. However, in the center part of the basin, some artificial factors such as mismanage of pumping are probably the reason for the mixturing.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the geothermal reservoirs in the basin is estimated at about 80-121 ℃ based on calculation of both SiO2 geothermometer and thermal water saturation index, which are basic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of thermal water. Based on the replenishment time and mixture extent with cold water, the thermal water in the studied are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parts: mixed thermal water replenished by modern meteoric water; mixed thermal water replenished by both modern and ancient meteoric water, and deep circulating thermal water replenished by ancient meteoric water without mixture.  相似文献   

19.
从河北省发展钢结构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其在河北省大力发展的一些构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多个住宅小区集中供热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其常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供水温度分栋可调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