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劳动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品格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劳动教育实践的意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旨在为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杨喜  陈新明 《中国食品工业》2023,(12):106-107+114
新时期下的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它的教育目标、对象、内容和方式等都具有新时期特征。然而,就当前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从“三全育人”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并对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以确保学生的劳动教育实效性,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劳动是人类创造价值,改造世界的基础。加强纺织服装类专业学生的劳动教育是适应纺织服装行业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纺织服装类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现阶段,纺织服装专业学生劳动教育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考核指标不明确等问题。通过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劳动教育方法路径,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优化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共同发挥纺织服装专业劳动教育整体育人成效,为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助力。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劳动教育融入钳工实训课的现状,分析了融入路径和具体实践,并展望了劳动教育融入钳工实训课的发展趋势,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劳动教育在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技能型劳动人才,因此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明确劳动教育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索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路径,旨在发挥劳动教育在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元素,将中国饮食文化融入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有利于充分发挥饮食文化的思政和劳动育人功能。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将饮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饮食文化在劳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然后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合理的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7.
冯鑫浩  史诗琪  吴智慧 《家具》2022,(2):112-116
《模型设计与制作》作为南京林业大学家具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以不同材料实物模型的设计与制作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和动手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以劳动教育的核心思想为指导,在介绍《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特点、目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劳动教育的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课程考核机制提出具体改革措施,促进学生正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形成和艰苦奋斗劳动精神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家及社会各界对于劳动教育非常重视,提出了新时代劳动育人新要求,而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实践及内涵建设不足的现状亟待改进提升。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进行全面剖析,并以零件的三轴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为例,论述劳动教育融入数控加工课程的路径,多维度探索把劳动教育及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推动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劳动素养及工匠精神,为未来培养更多的“数控工匠”人才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侯鉥玺 《中华纸业》2023,(24):96-98
为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学生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教师理应优化中小学纸艺教学,转变自身教育观、改变教育模式、构建高效课程。文章分析了中小学纸艺教学的开展意义,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创新的课程模式,为学生做出简单的动作示范,提升学生对纸艺创作技巧的掌握程度等路径,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名  宋眉 《纺织报告》2023,(12):102-104
“劳动教育与实践B”是浙江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开设的公共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既能获得审美教育,又能掌握诸如服装设计、图书装帧、3D打印等跨艺术设计领域的手工制作知识,进而培养其基本的设计手工实践思维、劳动意识和跨学科设计的综合素质。通过一学期的学习,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在实践体验、团队协作中树立了艺术设计为劳动服务的意识,从而达到了该课程“将学生塑造成具有正确劳动观的艺术设计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观念弱化、价值矮化、机制空心化等的问题,文章提出应结合“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从目标体系、实施体系与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来构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最终促进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在于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育人体系。研学旅游产品兼具教育和旅游双重功能,是创新实践育人方式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新路径。然而在研学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着“重游轻学”“只游不学”等现象,在研学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对教育内容如何融入、教育功能如何发挥等思考不够深入,导致研学产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文章以泰州市研学旅游发展为例,分析研学旅游产品在教育功能发挥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研学旅游产品育人功能增效的路径,推进研学旅游产品层次提高。  相似文献   

13.
孙跃岗 《福建轻纺》2022,(11):50-53
文章以集美工业学校探索构建“大劳动”教育体系的实践为例,对开展劳动实践与非遗文化传承相结合、与公益志愿服务结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与实践教学中的工匠精神相结合,建立导师团队,利用第二课堂、劳动周实践、专业实训、职工学堂、志愿者公益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以期为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肖志芳 《福建轻纺》2023,(4):38-40+44
在楚怡精神的视域下,文章针对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实践困境,以劳动教育和双创教育相同育人目标为轴心,从运行机制、培养过程、条件保障、评价体系等四个维度全面进行深度的双向融合研究,形成“同轴互融”创新模式,为高职教学改革、融合育人提供了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5.
白丽 《福建轻纺》2023,(1):72-74
中小学学生的家庭教育要求家长具备一定的家教知识、家教经验、沟通能力等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但是很多家长此方面能力不足而需要专业的指导。为此,文章针对以往的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明确家庭教育主体、更新教育指导理念、优化教育指导方式、丰富教育指导内容等优化后的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探讨,以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深入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内容,研究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方面存在的缺失问题。最后挖掘实践育人体系中与思想政治紧密相连的内容,从专业见习、专业考察、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进行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能力,构建"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劳动课程在全国高校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深化专业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课程。文章以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2020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行业服务课程为例,结合国家和社会对劳动课程的相关政策指示,通过真实的项目化课题实践形式,开展具有社会时效性和实用研究性的服装专业课程,阐释服装专业的艺术类本科生开展劳动类课程的意义及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舞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和情感,也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因此,文章简述了古典舞与其服饰文化的特点,分析了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发扬、学生人文修养的培养和学生文化自觉的形成方面探究了古典舞服饰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二者融合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分析融合教育的内容取向与切入点、推进课程协同、打造实践平台,推动古典舞服饰文化和思政育人工作的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专项督导评价既是推进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落细落实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老传统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突出问题的必要措施。要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专项督导评价工作,必须深化督导评价主体、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针对中小学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实施途径、保障机制和教育质量等要素,从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进行“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促使党和国家有关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王峰  何静林 《西部皮革》2023,(23):75-77
文章结合中职服装专业图案设计课教学实践,分析了传统图案设计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在图案设计课中实施德育教学的意义,通过对图案设计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探讨如何在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劳动意识、创新意识、生态文明观等德育要素。中职专业课中渗透德育教学,不仅是中职德育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教师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发挥专业课的德育作用,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为社会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