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兴通讯技术》2019,(2):63-70
通过分析一种较为系统的思维模型,提出了在网络智能中"以智赋动"的观点。通过网元及用户智能识别、网络资源智能调度、网络智能保障、网络业务智能编排4个主要智能能力,分别赋予网络自动化用户通信环境适应能力、自动化网络资源优化能力、自动化故障修复能力、自动化业务适应能力。介绍了当前系统节能、智能无线资源管理(RRM)、边缘智能、智能网规网优、智能运维保障、网络安全6个应用级子方案。最后提出了MAPE-K、智能服务侧挂、模型驱动、三层共享等顶层设计思路,作为后续网络智能化架构设计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正>5G网络建设逐步步入“深水区”,这对网络维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网络运维模式存在主动维护意识弱、故障交织诊断难、技术支撑响应慢等问题,而面对提升网络质量和降低运营成本的双重压力,行业需加快推进网络运营维护的数智化转型,提升网络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因此打造智能化移动通信网络运维解决方案势在必行。安徽移动通过开展故障隐患预防预测、故障智能压缩诊断、AR辅助运维等能力的研究及应用,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锻造5G精品基础网络。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垂直行业的多样化应用需求,运营商需在5G网络中部署网络切片技术,按需分配网络资源。提出了5G网络切片解决方案架构,在端到端切片部署中引入了微服务、能力开放、智能选择和调度等关键技术,最后结合自动化运维管理要求,提出了5G切片分步部署建议,展望了切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5G、云计算和微服务等技术的发展,网管系统结构复杂性和技术组件多样性愈发提高,传统运维手段已无法满足监控和运维要求,因此基于AI和大数据技术的AIOps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AIOps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网管运维现状痛点,研究网管运维指标异常检测和故障预测能力的技术实现。基于微服务架构搭建AIOps运维平台,引入AI技术,提升网管运维智能化能力。同时平台能力以API等方式与网管工作台集成,提供AIOps能力引擎,为网管运维系统提供智能化告警监控视图。总体使网管智能运维水平达到新高度,极大降低了故障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移动客户体验掌控难和网络主动运维难的现状,本文基于网络信令大数据,以“五元五阶”时空模型和基于“异常事件聚集性”的大数据精准分析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借助HASH、B+树等基于内存预处理技术及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分钟级2G/4G/5G全制式实时感知指标监控、业务感知异常智能监测和问题自动定界能力,最终实现面向用户感知端到端实时主动运维保障。在先于故障发现问题,先于投诉解决问题和减少运维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可提供人流量实时监测等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网络遥测作为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一种新的数据采集技术,极大地丰富了采集数据的多样性,拓展了传统OAM数据采集范围,其目标是实现实时的全局网络状态可视和流量可视。通过与大数据和AI技术相结合,减少人工干预,提升网络自动化运维水平。首先分析当前IP网络运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然后阐述网络遥测技术是实现网络自动化运维关键使能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网络遥测技术在运营商IP网络自动化运维中的应用,为运营商大规模IP网络的自动化运维提供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7.
《通讯世界》2013,(8):52-53
随着电信、联通纷纷选择IPRAN作为传送网主流技术,网络规划难、运维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当前分组网络快速部署的重要原因。高效的网络运维要求产品供应商可以为分组传送网提供智能化的网络规划软件、图形化的操作模式,以及高效故障定位等灵活的管理功能。烽火通信基于网络IP化转型需求,提供端到端可视化的OTNM2000融合运维解决方案,全面支撑网络设计、网络部署、业务发放、日常监控等端到端环节,实现智能管理、便捷运维。  相似文献   

8.
从轨道通信系统运维现状出发,提出利用集中告警系统采集设备运营数据和故障信息,利用技术手段对故障原因的预测分析,最终将其融入到运维管理平台中,继而构建一个智能的通信自动化运维系统.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网络日趋紧密地融合,未来网络的运营和生产应该是全面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目前跨专业网络故障定位主要依赖各专业运维人员分别进行分析和派单,导致排障时间长、重复派单等问题。为了节省人力工作,借助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一套应用于实际现网的跨专业网络智能运维系统。该系统可对IPRAN和OTN关联的拓扑信息以及实时的IPRAN和OTN告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精准定位根因告警,确定故障位置,实现自动派单。该系统构建了跨专业的故障自动诊断能力,将故障定位时间由传统的2 min缩短为几十毫秒,极大减少故障处理时间和人工工作,可覆盖现网大部分故障种类。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太原市轨道交通"城轨云"存在的云平台、网络、安全以及云上系统等各类资产的统一综合运维需求,采用微服务框架研制综合运维管理平台,以SNMP、TELNET、SSH、WMI等方式实现各类资源性能监控,以日志采集与分析技术,实现全栈日志存储、建模、监控、智能分析的PB级数据处理能力;开发运维流程自动化引擎技术,通过可视化的...  相似文献   

11.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过程中,我国对电能的稳定性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是非常重要机制设备,我国电力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系统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采用智能化故障诊断方法和在线监测技术.通过运用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与状态检修,能够使变电设备运行状态变得更为稳定和安全,有助于变电设备应用时间的延长,提高变电设备的工作效率.因此,本文对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与状态检修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领域已经逐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传统变电站逐渐被智能变电站所取代,并成为现代化电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对智能变电站采取有效的运行维护技术以及故障管理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因此在当前电力系统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充分掌握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和管理技术,推动电力行业...  相似文献   

13.
广州联通数据互联网智慧化运维系统是目前在数据网络监控和故障处理领域,最为行之有效的故障自动诊断系统之一。为提升大带宽业务的服务质量和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加速IP与IT的融合,提出了打造数据互联网智慧化运维系统。本系统以服务质量、用户感知、支撑效率、智慧运维为核心,率先将SDN&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网络维护相融合,针对影响互联网专线业务支撑效率的网络资源管理和影响用户体验的网络设备故障等难点痛点进行建模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IT信息化技术等手段,达到专线业务快速开通、安全事件迅速处置、网络瓶颈智能预警、网络故障自动处理的管控效果,完成对业务支撑、网络安全、故障响应和智能调整四个方面运维能力大幅提升,缩短故障历时,优化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4.
智能光纤监测技术(eODN)是光纤通信先进的网络运维技术.首先进行了智能电网光纤网络运维分析,然后从eODN基本原理、应用可行性、故障处理建议、市场应用方面分析了eODN技术在智能电网光通信中的应用可行性.eODN可实现电力光纤网络的智能化管理,提升电力光纤通信的可靠性和网络维护的便捷性.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电力通信接入网移动运维系统,该系统将物联网智能识别和数据实时传输技术引入电力通信网现场运维规范化管理中。首先搭建了移动运维系统架构,实现了现场运维信息化,并运用 TOPSIS 算法对工单进行自动分配,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效率,通过运维系统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电力通信接入网的智能化管理。测试结果表明,该运维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资源统一管理、故障智能研判、现场作业管理的信息化支撑,很大程度地提升了电力通信接入网的智能运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5G网络部署和垂直行业应用对时间同步提出了新的需求.为了满足高精度的同步需求,需要采用高精度同步源技术、高精度同步传送技术、同步监测技术、智能时钟部署及运维技术.针对OTN系统和SPN系统同步网部署分别提出了典型的方案,为5G同步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移动通信网中物联网卡难管理和客户业务难识别的现状,本文基于网络大数据,开展物联网行业客户端到端保障能力研究,以"4层3维"感知评估模型和"定性分类"方法为理论基础,充分挖掘和分析物联网卡网络数据,摸清不同制式、不同行业和不同客户的业务特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能力相融合,使运维能力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最终实现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了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同时重点针对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孙腾飞 《移动信息》2023,45(5):238-240,243
目前,各网络运营商在网络监控维护领域,仍有很多工作依靠人工完成,如动环指标查询、传输故障恢复确认等,任务简单频次高,且人工成本较高。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将智能语音交互与RPA技术相结合,探索其在网络运维监控方面的应用成为其未来发展趋势。其整体依托于智能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RPA自动化等AI能力,通过对运维人员来电意图的识别和分析,将查询意图转化为RPA可执行指令,最后由RPA无侵入式的模式自动完成具体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