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储油层系,而长8油层组为下组合最重要的含油层位,长8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填系物以自生矿物为主,胶结物有方解石、绿泥石等,以泥质胶结为主。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8.6%,渗透率平均值为0.27mD,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研究区不同沉积微相物性特征具有较大差异,高孔高渗主要集中在水下分流和河口坝优势微相。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这种孔隙对孔隙度的贡献较大,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粒内溶孔也是研究区孔隙类型之一,这种孔隙对提高储层孔隙度有限。微裂缝在研究区较常见,主要是由压实作用形成的,它们的存在改善了储层物性。依据层次分析方法 ,选取构造部位、微相部位、烃源岩厚度、砂体厚度、孔隙度和渗透率作为评价有利区指标,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研究区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其中长81预测Ⅰ类有利区2个,Ⅱ类有利区3个;长82预测Ⅰ类有利区3个,Ⅱ类有利区3个。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因受沉积、成岩作用影响总体表现为岩性致密、物性低、喉道连通性差的特点。因此,本文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实验分析结果,并结合测井数据重点研究了长8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对长8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砂体厚度、连通性、物性及含油性的变化,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最大,连通性最好,物性最高。机械压实、胶结及溶蚀作用主要控制着长8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其中,机械压实及绿泥石、铁方解石胶结减少了储层原生孔隙,对储层起到破坏作用;长石溶蚀整体上增加了储层次生孔隙,对储层起到建设作用。经分析认为,长8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胶结物含量较少、溶蚀孔强烈发育且厚度大、连通性好的水下分流河道主体部位。在此基础上,按照储油能力由强到弱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Ⅰ、Ⅱ、Ⅲ三类。本次对合水地区长8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及评价对该地区及周边地区致密砂岩储层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多,非均质性强,不同火山岩储层相带具有不同储集性能。通过岩心、铸体薄片观察和分析,从岩相特征、孔隙结构、储层孔渗参数分布等方面,分析火山岩有利储层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中次火山岩、火山熔岩、熔结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储层储集性较好,主要为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型,是火山岩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场所。火山岩储集空间中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裂缝起渗流通道作用,火山岩原生孔隙连通性差,经次生作用改造后成为有效储集空间。裂缝将彼此不连通或连通性差的孔隙连接起来,使之成为有效孔隙网络。影响和控制储层空间发育和储集性能的主要地质因素及作用包括火山岩岩相分布、风化淋滤作用、构造断裂作用以及后期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宏绶 《中外能源》2009,14(8):55-58
台兴油田阜三段(Ef^3)为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和分支间湾4个微相,动态资料、油藏描述及数模研究表明:平面上河道砂微相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仅分布在断层、油藏边角及微构造高点.河口坝及远砂坝微相的二、三类储层注采不完善,剩余油潜力仍较大;纵向上。主力油层剩余油集中在正韵律上部中低渗区,非主力层储层物性较差,动用程度低,剩余油潜力较大。根据本区剩余油分布的特点,采取了加密井网、细分层系、零散调整等挖掘剩余油的对策与建议,为油田综合调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沈家铺地区位于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构造上位于孔店潜山构造带中部,是被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构造。该地区孔一段岩浆岩发育,并在其中发现油气藏。依据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利用多种方法 ,对孔一段岩浆岩特征进行研究,认为该区全为浅层侵入的辉绿岩,不发育喷出岩。辉绿岩储集空间主要由孔隙和裂缝组成,在后期构造运动及沿断层渗入的地表水的风化淋滤作用的改造下,裂缝及溶蚀孔洞发育,并聚集油气,形成油气藏。辉绿岩有效储集空间发育及围绕张性断裂带分布是成藏的关键。沈家铺地区辉绿岩分布范围广,有利区域主要分布在孔西断层上升盘靠近断裂的部位,以及下降盘的断层活动强烈、构造裂缝发育区域,如孔西断层上升盘家8断块北、孔西断层下降盘官992断块以西以及枣22断块北部。搞清辉绿岩的分布规律及与油气藏的关系,有利于该地区辉绿岩油藏的开发,且有利于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分析、复杂断块油藏特征研究及区块调整。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位于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西部,南起沈281井,北至沈299井,东起胜11井,西至大民屯凹陷边界,面积约为300km2。研究区沙四段扇三角洲相扇群状分布,前缘砂砾岩体沉积厚度大,为有利沉积相带。沙三段三角洲、河流相沉积砂体分布相对稳定。沙河街组含油层系主要分布在沙四段和沙三段中下部。近年来,大民屯凹陷主要勘探工作集中在潜山上,古近系勘探少有发现。从沉积学和储层岩石学特征入手,结合常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分析、压汞实验分析结果,对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沙河街组沙三段、沙四段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四段多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沙三段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相对较高,原生孔隙得到一定保存,储集性能好,发育中孔中-低渗储层。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物源区母岩岩性及断裂活动,是导致储层物性复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以致密油为主,为大庆油田重要的接替资源,但高台子油层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纳米级微孔喉对致密油的控制研究欠缺。采用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压汞、核磁共振及CT图像和扫描电镜等多种测试分析方法 ,对齐家—古龙地区高台子油层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微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高台子油层储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为低—中等;高台子油层整体为低渗—超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次生孔和裂缝孔,其孔隙结构复杂,主要为细喉—微细喉孔隙结构特征,微细喉所占比例高达76%;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等级较低,以Ⅲ级孔隙结构为主,储层中可动流体受纳米级孔喉控制,其主要分布在大于100nm的孔喉内,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控制储层渗透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伊陕斜坡南部长6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不明确是目前制约该地区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及物性测试等多种资料,系统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长6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6段以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及晶间孔等孔隙类型;储层物性差,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长63、长64物性强于长62、长61。储层发育受沉积相类型、构造裂缝、成岩作用控制,其中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破坏储层。最终结合沉积相特征、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等因素建立了研究区储层评价标准,Ⅰ类、Ⅱ类储层为优势储层。该研究成果为伊陕斜坡南部长6段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东辛北带古地貌形态具有“三扇两沟”特征,沙四段发育大套近岸水下扇和滑塌浊积扇砂砾岩体。沉积相带对砂砾岩体储集物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扇中亚相物性最好,发育中孔中低渗储层;扇缘亚相、滑塌浊积砂砾岩次之,为中孔低渗储层:扇根亚相物性最差,属于低孔低-特低渗储层。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成藏条件较好,油气藏产量较高;滑塌浊积砂砾岩体由于物性较差,故油气藏含油气充满度较低,含水较高。  相似文献   

10.
贵州东南部麻江-凯里地区油砂资源丰富,构造上处于上扬子地台黔南坳陷东部,东邻雪峰山推覆体,北西与黔中隆起及武陵坳陷相接。通过野外露头和浅井岩心观察,运用铸体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含油率测试等手段,对该地区志留系翁项群油砂储层特征及含油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砂主要发育在翁项群二段和三段中,含油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一好,岩性均以中—细粒(含)钙质、硅质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凯里地区含油砂岩胶结物含量在8%~23%之间,以亮晶方解石为主,局部连晶,硅质胶结物含量在1%~10%之间,以石英次生加大边产出,而麻江地区含油砂岩胶结物含量仅为1%~7%,以硅质胶结物为主;研究区砂岩发育有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及裂缝等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介于0.3%~7.0%之间,渗透率介于0.006×10~(-3)~6.21×10~3μm~2之间,为低孔低渗储层,恢复含油率平均值为3.73%。结合以上测试手段和实验分析结果,判断凯里地区油砂含油性较麻江地区稍好。  相似文献   

11.
以齐家北油田古708区块为例,针对该区块低孔低渗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测井响应受岩性等因素影响.无法准确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利用侵入因子与视自然电位差交会图识别地层流体的方法。统计结果显示,对于物性较好的储层,侵入因子大于0.18即可将水层识别出来,对于物性较差的储层,侵入因子为O.45.视自然电位差(ASP)为22,可以将差油层和干层区分开发。利用该方法对控制井古64—79井F19号小层和探井古704井F17号小层进行解释,其结论与试油资料相一致。为了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通过对古708区块37个有试油资料的层段进行测试,显示有33个层段符合,符合率达到89.2%,该方法对低孔低渗复杂储层流体识别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低孔、低渗储层的特殊性,其相应的测井流体识别方法也应随油田开发程度的深入而不断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东海低孔渗油气田前期钻探过程中,存在着井壁失稳等原因引起的起下钻遇阻、倒划眼困难、测井遇阻、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比亲水量与泥页岩压力传递等实验手段,分析复杂地层的微观组构及其理化性能,探讨该区井壁失稳机理。研究表明,东海低孔渗油气田复杂地层井壁失稳与其自身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紧密相关,页岩微裂缝、层理发育是导致其井壁失稳的主要内在因素。钻井过程中,在井底压差、毛细管力、化学势差等驱动力作用下,钻井液滤液沿微裂缝或层理面迅速侵入页岩内部,造成近井壁地层孔隙压力增加;同时,钻井液滤液侵入,改变了地层原有的物理化学平衡,发生水化作用,降低岩石强度,最终导致井壁失稳。基于"多元协同"井壁稳定新理论,提出井壁稳定钻井液技术对策,选用化学固壁剂,加强钻井液的物理封堵/化学固结井壁能力,增强抑制与有限化学位活度平衡控制,提高井下液柱压力的有效力学支撑作用,实现"多元协同"稳定井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勇  苏国军 《中外能源》2006,11(2):29-33
周期注水是通过周期性地改变注入水量来改善低渗油藏和裂缝孔隙性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一项技术。金南3号油田是苏北盆地金湖凹陷2001年投入注水开发的低渗断块油田,因油水井水力压裂改造造成油田注采井距适应性变差,部分油水井出现水窜现象,导致油田开发效果差。2003~2005年选择试验区进行周期注水试验,有效地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文章从周期注水驱油机理入手,结合金南3号油田周期性注水试验区试验成果,论述了低渗断块油藏周期性注水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凹陷西斜坡三叠系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厚度大,具有低孔、低渗特征,油层居于储层上部,局部存在水层,储层压裂改造难点是控制人工裂缝向下延伸以及支撑剂的合理铺置。所谓二次加砂技术,是在压裂过程中,完成第一级加砂后停泵,待裂缝闭合,进行第二级加砂,每级加砂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泵注过程,该技术具有下列优点:控制裂缝高度向下延伸,具有控缝高作用,二次加砂压裂后的裂缝长度大于一次加砂(同等加砂规模下);支撑剂向上充填,正好充填在油层位置,有利于油气生产;压裂缝具有支撑裂缝宽度大,填砂浓度高,导流能力强等优点,满足低渗透油藏对裂缝导流能力的要求。在二次加砂技术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储层类型,开发出三种组合压裂工艺,分别为二次加砂+分层压裂组合工艺、二次加砂+前置滑溜水组合工艺、二次加砂+控缝高组合工艺。经过多井次试验,三种工艺均获得理想压裂效果。实践证明,二次加砂及其组合技术在玛湖凹陷储层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张洪  何爱国  覃成锦 《中外能源》2010,15(11):50-52
根据渗透率、压力、含气量等参数,可将煤层气储层分为Ⅰ类储层(好储层)、Ⅱ类储层(中等储层)、Ⅲ类储层(差储层)3大类。其中,Ⅰ类储层又分为高压高渗厚层状储层、高压高渗多层储层、高压高渗富气储层、高压高渗低含水储层;Ⅱ类储层又分为高压中渗薄层状储层、低压高渗中等含气储层、低压高渗贫气储层;Ⅲ类储层又分为低压低渗薄层储层、低压低渗厚层储层、低压低渗多层储层、低压低渗高起伏储层、低压低渗高含水储层。对于不同类型的储层,若要保证较好的产能,需要采取配套的钻井方案:Ⅰ类储层物性较好,可采用直井压裂或低分支水平井;Ⅱ类储层物性中等,可以采用三分支水平井、四分支水平井或U型井;Ⅲ类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可采用羽状多分支水平井或丛式井,储层非均质性越强,羽状井主分支数应该越多。  相似文献   

16.
大庆油田近年新增储量渗透率低、品质差,未动用储量开发难度大,而低渗透油田投产后,如果能量补充不及时,地层压力会大幅下降,油田产量迅速递减。为提高开发效果,大庆油田对天然能量小的低渗透油田,开展了保持地层压力的超前注水开采试验。超前注水技术能够尽快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及时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减小应力敏感损害,降低油井初始含水率,避免流体性质变差,从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在大庆油田已投产的超前注水试验区块中,储层物性较差的扶杨油层超前注水效果较明显,储层物性较好的葡萄花油层单井产量提高不明显。利用室内试验、现场开发数据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确定了超前注水储层界限:大庆油田渗透率小于10mD的储层采取超前注水效果较好。这为超前注水技术在低渗透油田难采储量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effects of compression (up to 5 MPa) on pore size distribution (PSD) and porosity of catalyst layers (CL)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 developed model for deformation of CL under compression. The model is based on effective medium theory and uses a representative geometry (unit cell) to simplify the complex and random porous structure of CL. In this model, different sizes are found for unit cells which are based on CL PSD measurement; this means that unit cell size has distribution since PSD is used as an input to the model. The model has been validat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in our previous publications. Effect of compression on four different CL samples is studied using the developed model and change of pore diameter is found as function of compression. The change of pore size is different for each sample and dependents on CL initial porosity, PSD, and ink properties. PSD and porosity, which are the indications of microstructure of CL, are found after compression up to 5 MPa. Larger pores show the most change, which causes the void volume percentage of smaller pores to increase, even though the number of pores remain the same.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diameter of secondary pores can be decreased by up to 50% depending on CL microstructure, which i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8.
中海油在南海西部海域的涠西南凹陷发现低渗透油气田。目前,该油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特低渗(渗透率小于10×10-3μm2)油藏储量所占比例大,如何提高低渗透储层产能,如何有效动用储量,以及注水开发可能存在注入能力低等。由于地层原油黏度低,油质较轻,注气开发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此外,该油田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大量伴生气,有足够的气源。因此,采用油田伴生气回注是值得探索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为此,有必要通过长岩心驱替实验,对低渗透油气田的注入方式进行评价优选,为编制海上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案提供依据。选取涠洲某油田流沙港组低渗透储层,通过室内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综合评价了衰竭、水驱、气驱、气/水交替驱替时的驱油效率和渗流特征,从而为注水、注气驱提高采收率开发方式的选择提供实验数据支持和参考。实验结果表明:衰竭式开采方式效果最差,注水比注气效果要好,注液化气前置段塞+外输气驱的方式,能够达到最好的驱替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史建公  卢冠忠  曹钢 《中外能源》2010,15(12):64-73
综述了MWW族分子筛合成工艺及对烃的吸附性质、表面酸性和稳定性研究进展。采用汽相和水热合成法均可以合成MWW族分子筛,但水热合成法更常用,并且水热法可分为动态合成和静态合成两种,影响其合成产物结构的主要因素均为模板剂的种类及用量、温度、硅铝比、胶液碱度等。重点讨论了水热合成法中模板剂、硅铝比、合成体系碱度和晶化方式对分子筛合成结构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含杂原子MWW族分子筛的合成进展。深入评述了MWW族分子筛对正己烷、3-甲基戊烷、2,2-二甲基丁烷、苯、甲苯、p-二甲苯和m-二甲苯等烃类分子吸附性质的研究进展,并对MWW族分子筛的孔道结构进行了讨论,指出有大分子参与的反应主要发生在位于表面的12MR超笼中,只有小分子才能进入10MR孔道;以吡啶、2,6-二叔丁基吡啶、NH3、CO、N2等作为探针分子,对MWW分子筛酸性进行测定并区分了外表面和孔道内酸,同时也讨论了量子化学计算MWW族分子筛酸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MWW族分子筛的耐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指出MWW族分子筛的研究和开发为更大孔道分子筛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0.
董晓军  雷茹 《中外能源》2009,14(10):51-54
针对陕北气藏水锁伤害的特点,选取陕北气藏低渗砂岩储层的岩心.对其进行室内评价实验,系统评价了在不同的岩心气测渗透率、孔隙度、原始含水饱和度和不同的束缚水饱和度条件下的水锁伤害程度。可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预测低渗砂岩气藏的水锁伤害程度.具体步骤为:首先选取评价水锁伤害程度的参数,然后确定评价水锁伤害的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低渗砂岩气藏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的符合率为73.3%。同时对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符之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驱替压力对预测结果有很大影响。综合可知,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预测低渗砂岩气藏的水锁伤害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