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化工设计通讯》在1991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增加铜塔入口气体中 CO_2分析的建议》的文章。该文系读者结合所在厂的生产实践所撰写的一篇读后文章,对增加铜塔入口气体中 CO_2分析提出了四条补充意见(①CO_2红外气体分析仪的位置选择;②增加 CO 含量自动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③改进压缩机直通阀;④增加精炼气中 CO+CO_2自动分析)。  相似文献   

2.
何光安 《中氮肥》1993,(4):18-21
本文分析了该厂一次脱碳塔出口气体中CO_2含量高的原因,提出了改造措施,即必须增加一次脱碳溶液的循环量,与塔内气体负荷、CO_2吸收量的变化相适应,采取部分吸收液从塔中部入塔;同时,应增大一次脱碳塔塔板开孔率以提高塔板漏液量;增加塔板溢流堰高度以延长溶液在塔板上的停留时间。改造后提高了塔板效率,并收到了防止拦液、带液的效果。一次脱碳塔出口气中CO_2含量降低到1.4%,工况稳定。  相似文献   

3.
我厂1989年11月为适应合成氨生产的需要购进φ800mm铜洗塔一台,于1990年12月投运。进塔原料气中CO含量1.5%左右,CO_2含量0.4%左右,铜液循环量为5.5m~3/TNH_3,其中总铜2.3—2.5克分子/升,铜比5—7,总氨含量9—11克分子/升,醋酸含量2.6—2.8克分子/升。以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气体的净化度应该完全达到指标要求,但是出塔净化气中CO+CO_2微量高达100PPm以上,根本无法正常生产,我们对其它影响吸收的因素全部查找后,打开铜洗塔  相似文献   

4.
水洗塔改造     
我厂共有号称φ3000直径、18M 高水洗塔三台。改造前均为27层双溢流筛板塔。板上有倾斜22°、孔距11,以塔径向差为10同心园排列的直视φ5舌孔。自由截面积开孔率19.6%。该塔型单塔能力,初投产时可通过红旗牌压缩机二台气量。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生产强度一般下降30%以上。而且水气比大,出塔气体 CO_2 含量  相似文献   

5.
<正> 填充塔组成的脱硫排气冷却设备,该设备从锅炉排烟回收副产品的过程中,经一次冷却塔把排烟脱硫后60℃的饱和气体冷却到35℃,再经二次冷却塔把被透平鼓风饥的压缩热升温至125℃的气体再冷却到35℃。在入口气体中,腐蚀性气体SO_x 含量约100ppm,CO_2 10%左右,冷却水是经过pH 值调整后由冷水塔送出的30℃循环水。出二次冷却塔的气体被送入反应塔回收副产品。  相似文献   

6.
本项目参考耐火材料和钢铁的化学分析,用气体容量法测定了Si_3N_4粉末中游离碳与结合碳的含量。将试样置于高温炉中,在氧气流中燃烧,使碳生成CO_2,CO_2随载气进入量气管,定容后将气体压入CO_2吸收器,剩余的气体返回量气管中。根据吸收CO_2前后气体的体积之差,计算出碳的含量。实验表明,用该方法测定Si_3N_4粉末中的碳含量,操作较简便、迅速,结果准确,相对偏差小,在实际应用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李小玲 《小氮肥》2015,(3):17-19
<正>0前言兖矿鲁南化肥厂年产240 kt合成氨装置采用德士古气化装置制取水煤气,其压力为3.8 MPa,净化装置采用中变串低变全变换、聚乙二醇二甲醚(NHD)脱硫、脱碳、甲烷化精制的工艺流程。脱硫塔出口气中φ(H2S)控制在≤5×10-6,脱碳塔出口气中φ(CO_2)控制在≤0.3%,入合成氨系统气体中φ(CO+CO_2)控制在≤10×10-6,配入中压氮气,达到工艺指标要求后送往合成氨系统。脱碳系统采用NHD物理吸收法,利用NHD溶液在-10℃左右时对CO_2的选择性吸收,使脱硫气中φ(CO_2)由35.7%降到0.3%以下,满足甲烷化前对CO_2含量的要求。吸收CO_2的NHD溶  相似文献   

8.
我厂碳化付塔的工艺流程如图一: 从高位槽来的浓氨水,由浓氨水泵打入碳化付塔的付塔段,从碳化作业塔来的气体中CO_2>6%,由付塔底部进入付塔段。CO_2被浓氨水吸收后,出气中CO_2降到1%以下,经付塔中部的回收段和顶部的洗涤段,成  相似文献   

9.
刘昆元  于卉 《化学工程》1993,21(1):48-55
<正> 4115C4和4115C5塔模拟计算 在甲醇洗工艺中,脱除了CO_2和H_2S的气体送到氮洗塔进一步净化,而吸收剂经4115C2和4115C3两个塔解吸CO_2后,最终要再生分离以循环使用。4115C4塔便是甲醇再生塔,4115C5塔为甲醇-水分离塔。这两个塔是典型的精馏塔,本文用泡露点法圆满地解决了这两个塔的模拟计算。 根据某厂工艺设计,为了计算机程序的  相似文献   

10.
H_(301)是我厂脱碳工段吸收塔液位控制系统。由变换来的低度气(含CO_2=20%,压力15公斤/厘米~2)进入吸收塔,与环丁砜泵打入塔顶的环丁砜溶液逆向接触,气体中的CO_2被环丁砜溶液吸收,出塔气体再经洗涤塔,而后去甲烷化工段。含有CO_280~110克/升的环丁砜吸收液(富液),自吸收塔底部经溶液换热器,温度提至110℃左右,再经吸收塔液位调节阀H_(301),由15公斤/厘米~2减压至3公斤/厘米~2左右,进入再生塔再生。(参看图一)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在小氮肥厂中,对“半水煤气”、“变换气”的气体成份,碳化主塔、付塔、清洗塔尾气CO_2含量,合成塔进出口氨含量,都应及时了解掌握,以便使生产处于最佳条件下进行。这些气体的常规:分析,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奥氏分析法。该法属于手工操作,一般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分析一次,不能及时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一、概况兰化化肥厂水洗塔共8台,每台塔直径φ2200毫米,原内装80×80毫米陶瓷拉西环,填充高度13.9米。控制出口气体中CO_2含量不超过2%,操作压力为28~30公斤/厘米~2(绝)。由于生产任务重,原水洗塔一直处于高负荷下操作。根据操作经验,维持全塔压降不得  相似文献   

13.
我们所搞的碳化尾气CO_2自动连续测定,是因过去碳化工段用奥氏气体分析仪间断测定。由于经常因CO_2突然增高或超过控制范围时,测定仪器不能及时反映情况,致使精炼带液等被迫停车,甚至造成事故。主塔操作的老师傅们迫切地希望能够有一台连续自动测定的仪器,以减少和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厂合成氨一车间用加压水洗的方法去除原料气中的CO_2,对水洗塔出口气中CO_2含量的分析,采用了一台北京分析仪器厂的QGS—04型红外分析器。该车间有四个水洗塔,一般开三个,由于各塔负荷及操作情况不同,其出口气中CO_2含量高低各异,因此有必要分别对各塔出口气进行分析,以便操作人员及时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15.
利用表面羧基化四氧化三铁和戊二醛交联法实现碳酸酐酶的固定,对比考察了游离态碳酸酐酶和固定化碳酸酐酶对CO_2催化吸收效果的影响;还自行设计了填料塔反应装置,在填料塔式反应器中进行了固定化碳酸酐酶催化吸收CO_2实验,考察了操作条件及共存气体SO_2对固定化碳酸酐酶催化吸收CO_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态碳酸酐酶和固定化碳酸酐酶可缩短CO_2达到饱和浓度所需的时间;同时,得到最优的操作条件为:液气比为28L/m~3,气体流速为25.5cm/min,单位塔体积加酶量为600mg/L(载酶量2mg/L),吸收液温度为35℃;固定化碳酸酐酶经连续5h催化吸收CO_2后,CO_2的去除效率仍可维持在30%以上;此外,SO_2的存在不利于固定化碳酸酐酶对CO_2的催化吸收。  相似文献   

16.
H301是我厂脱碳工段吸收塔液面控制系统,简易流程如下: 由变换来的低变气(含CO_2=20%,压力15公斤/厘米~2)进入吸收塔,与塔顶来的环丁砜溶液逆向接触,气体中的CO_2被环丁砜溶液吸收,出塔气体,再经洗涤塔洗涤,而后去甲烷化工段。含有CO_2 80~110克/升的环丁砜吸收液(富液),从吸收塔底部经溶液换热器换热提温(t≌100℃),经吸收塔液位调节伐H301,由15公斤/厘米~2减至3公斤/厘米~2 ,进入再生塔,进行再生。 H301调节阀,由于被调介质腐蚀性大,温  相似文献   

17.
<正> 前言 尿素合成的原料之一是CO_2气体,此气体中含油量日久月积,聚积多了,会影响设备的传热和传质过程,影响尿素的产品质量。故准确判断CO_2气体中油的含量是二个很重要的问题。 工业气体中微量油的测定方法不多,我们通过一些资料的启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CO_2气体中微量油。  相似文献   

18.
<正> 云南解放军化肥厂系五十年代建设以煤焦为原料生产硝铵的中型合成氨厂。由于该厂合成氨系统采用传统的水洗流程,在脱除CO_2的同时也脱除H_2S,即由水洗塔出来的水经回收能量后,通过膨胀槽和脱气塔解吸,解吸后气体排入大气让其自然扩散稀释。这种含H_2S的废气,与氨加工系统综合法硝酸生产尾气中的氧化氮气体均未作进一步处理。从最近的分析数据看,合成氨原料气中H_2S含量为0.66%,有机硫为300毫克/标米~3,硝酸尾气中氮  相似文献   

19.
《小氮肥》2019,(11)
煤化工合成氨系统低温甲醇洗工序在生产过程中尾气放空体积流量为20 000~30 000 m~3/h,该部分尾气中CO_2体积分数较高,达80%左右,易造成CO_2气体含量超标,同时影响空分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现场噪声较大,超出环保标准要求。通过对甲醇洗涤塔尾气出口管线改造,使厂界噪声下降,达到环保标准要求,同时回收预放空尾气中的CO_2,产生经济效益,稳定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CO_2相变会导致天然气黏度变化异常复杂,应用实验手段测量含CO_2天然气黏度数据具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在已有黏度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相关计算模型进行预测。根据含CO_2天然气黏度的预测方法,对比计算气体黏度的LBC、DS、LGE、Lucas等4种模型在预测CO_2气体黏度时的准确性。通过计算比较发现,LGE黏度计算模型误差较大,而DS方法能较准确地确定含CO_2天然气的黏度。应用DS模型对含CO_2天然气黏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压力升高时,气体黏度就会增大;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CO_2含量越高,黏度越小。以上结论对研究超临界CO_2热物理性质、揭示井筒流动规律、油气相变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