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在这个信息不断更新变化的社会里,我国开始重视文化的发展,进而掀起了文化的浪潮。但在这个浪潮中,弘扬和发展民族舞蹈文化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的宣传和教育,来唤醒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使他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归属感与自豪感得到增强,让他们也意识到人类文化多元性的特点,对于云南少数民族的舞蹈更应该如此。本文就是在信息环境下,对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和传承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图形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和题材.在全球化背景下,建筑装饰设计如何发展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对我国传统图形的认识、形式重构、色彩与意象表现等实证研究,探索既能体现本土特色和民族性格,又能反映传统文化精神和具有时代感的设计手法,实现传统图形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3.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研究抗疫精神,有助于凝聚民族共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有助于提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对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赣南民俗体育已逐步成为城乡人民活跃文化、娱乐生活、抒发喜悦之情的一种娱乐方式。通过对赣南民俗文化的根源、赣南地域舞蹈语汇的把握,艺术性地去挖掘代表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与广场舞融合,将传统客家民俗体育的形体、动作、音乐、队阵、服饰、道具等元素融入广场舞进行合理改进与创意,在保持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特色的基础上设计与创编赣南客家特色广场舞的表现形式,将吸引更多当地人的关注与参与,这不仅丰富了广场舞的舞蹈形式与内容,同时也促进了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产动画作为民族文化产业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肩负着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表达国家文化自信的使命.中国动画要想展现民族文化特质,需要在造型、表演及叙事等动画制作各层面做出相应的努力,使作品形式与内容达到民族风格的统一.然而,近年来在"国漫崛起"的光环之下,中国动画在上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作品的民族化表达存在欠缺.中国动画要想在民族化表达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就需要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造型上,兼顾民族传统的文化元素和国外优秀的文化元素,构建中式的意象审美体系;表演上,在提炼民族典型行为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流行的生活元素;叙事上,营造诗意气质,采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方式,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智慧结晶,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念、思维方式及人生价值观都能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体系中得以体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性,表现出了历史性、融合性及中庸性等特点。分析了目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因为受到来自西方竞技运动的冲击而面临的困境,指出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长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和统治地位,是节制和规范人们言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生活准则,它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民族传统体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诸如儒家思想的礼与仁、中庸、天人合一、义利观与等级制度和道德观念的深刻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在体育思想、体育价值取向和体育体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8.
文章立足于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表现回族人民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对小说中回族族群身上具备的民族性进行分析,主要从民族文化心理内涵、民族身份认同以及民族意识方面展开。探究民族历史车轮在发展的道路上滚滚前行之时,回族人民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生存与生命的意义,以及回族人民对本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想象,更重要的是分析回族人民在文化与信仰的追寻中如何坚守自己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保持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致力于包括文化观念、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世界各国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知识分子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鼓子秧歌是在喜庆佳节和庆获丰收时常见的一种秧歌类型,它作为一种农民的大众舞蹈,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由于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鼓子秧歌自身在发展中的局限性,使黄河三角洲鼓子秧歌的发展与传承受到限制。文章通过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等方法,针对黄河三角洲鼓子秧歌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从政府、学校、各文化团体等不同角度探析鼓子秧歌的传承与保护路径,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弘扬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一直是一个国家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一直以来都把建设体育强国作为战略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武术作为中国的"国粹"虽然没有成为奥运会的正式体育项目,但其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中将占有其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具体表现为促进国家软实力与文化交流、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方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方民族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地区文化融合、解决民族问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民族性、多元文化性是民族高校办学特色的两大特征,彰显其在普通高等教育及其主流文化影响下体现出的文化融合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融合、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以文化传承体现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吉林民俗文化是一种以吉林地域民族、民俗和自然资源为载体的特色民俗文化形式,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和社会价值,是中国优秀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发掘吉林地域民俗文化内涵,利用其特定的地域特征与民俗文化特点,提取吉林地域民俗文化元素,探索在冰雪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方法与应用,为吉林地域冰雪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提...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著名的著作中谈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时,曾经说过:“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运用毛泽东同志这一观点,比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可以认为:中国特色的形式和社会主义的内容相结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5.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发展都有自身博大精深的文化,道德对这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它深深地凝聚在这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血脉中,是提高国家文化发展的软实力,它具有巨大的潜能,中化民族是具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今天,我们大力提倡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优良传统,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应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解放思想,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敢于创新,大胆进取,创新执政理念,以发展的观点解决现实问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增强社会的创造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一道,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割的整体,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吸收其它国家和民放的先进文化;在辩证扬弃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文化,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型;在注重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主体文化建设,坚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7.
道教建筑在中国古建筑的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重要建筑已列为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哲学思想,解剖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结构,建设有民族特色的新文化,都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的目标.而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则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植根于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中的,那些长期影响中国人的生存模式、思维方法、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是构成中华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文化力量的感召.从而培养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养成和提高其人文精神,健全和完善其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少数民族特色休闲运动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身健体、文化保护、心理抚慰和产业开发的功能,理应在"5.12"灾后重建中发挥重大作用。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受灾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休闲运动的形式和在灾前灾后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四川省少数民族特色休闲运动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0.
云南民族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随着旅游的不断开发,民族传统文化在旅游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文章主要讨论如何在旅游活动开发中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摒弃急功近利.抓住特色,展示特色,发展特色,使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活动的开发相协调,真正实现民族传统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