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加工过程中油脂色泽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油脂在加工过程中色素的形成原因,采用单一组分添加实验,系统研究了工艺条件和油脂中磷脂、植物甾醇、蛋白质、淀粉等成分对油脂色泽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油脂的色泽越深;磷脂、VE、植物甾醇、淀粉和蛋白质等组分均对油脂色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较大的是磷脂,其次是淀粉和蛋白质。控制油脂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尽量脱除油脂中的磷脂、粕屑,对获得色泽较浅的产品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以蛋黄粉为原料,利用高温热处理方法进行了蛋黄油制备研究,主要考察了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出油率、哈尔满碱含量和磷脂含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分手段进行了最佳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对蛋黄油的综合评分影响比加热时间大;最优工艺组合条件是蛋黄在280℃加热1h,在此条件下,蛋黄油的最高综合评分值可达74.4,蛋黄出油率为52.1%,油脂中富含哈尔满碱和磷脂活性成分,哈尔满碱含量为0.03%,磷脂含量为7.0%,磷脂中不饱和酸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3.
以95%的乙醇为溶剂对棉仁低温压榨饼进行浸出,同时浸出饼中油脂和脱除所含游离棉酚.探讨了原料粒度、原料水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固液比等因素对粕中残油率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7.5 mm,原料水分小于9%,浸出温度78 ℃,浸出次数12次(每次15 min),固液比1∶ 3.在此条件下,浸出棉粕中残油率为0.91%,游离棉酚含量为0.012 9%,粗蛋白含量为51.81%(N×6.25,干基).  相似文献   

4.
以火麻仁粕和未脱壳火麻籽粕为原料,研究了脱壳处理对火麻蛋白回收率、色泽、溶解度、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和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脱壳处理后的火麻仁粕中提取的火麻仁蛋白在蛋白质回收率(83.90% ±0.69%)、蛋白质质量分数(88.56% ±0.65%)和色泽上都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从浸出器得到的混合油往往含有较多的粕末。如果浸出物是米糠等粉末度较大的原料,则混合油中粕末含量就更大。这些粕末进入混合油蒸发系统,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1)产生大量泡沫,引起泛罐;(2)使长管严重结垢,甚至堵塞油路,增加能耗,影响产量;(3)焦化导致油脂色泽加深,降低油脂品质。因此,尽量减少混合油中的含粕量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常用的净化混合油设备有沉降罐、旋液分离器和过滤器等。 沉降罐一般用混合油罐来代替。在混合油罐内,混合油进入罐底部并穿过高度为400~500mm、浓度为5%左右的盐水层,其中的粕末、磷脂等杂质被盐水捕集而沉于罐底。由于混合油在罐内的停留时间较短、沉降分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双低菜籽优质后的优用问题,提高双低菜籽油和饼粕的副加值,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双低油菜籽中油脂,并对该工艺得到的油和脱脂菜粕品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流量和原料粒径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最优工艺参数:萃取温度35℃、压力30 MPa、时间120 min,原料粒度80目,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可达97.15%。经超临界CO_2萃取得到的双低菜籽油色泽浅,酸价与过氧化值都优于正已烷工艺,磷脂含量0.021 mg/g,为正已烷工艺的3.82%;维生素E含量17.26μg/g约是正已烷工艺的2倍,总酚与甾醇含量比正已烷工艺略低。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得到的"双低"菜粕植酸含量低,蛋白溶解度高,颜色浅,其品质明显优于正已烷萃取的脱脂粕。研究结果可为双低油菜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姜欢笑  蒲彪  周婷 《中国油脂》2015,40(3):15-19
以花椒冷榨饼为原料,采用水相酶解法同步提取花椒冷榨饼中蛋白质和油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蛋白质和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蛋白质和油脂的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10%、酶解温度47℃、酶解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和油脂的提取率分别为56.49%、58.88%。对提取的花椒蛋白进行氨基酸分析,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对提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分析,油脂中主要脂肪酸成分为油酸63.49%、亚油酸11.25%、棕榈酸7.16%、硬脂酸3.59%、花生酸1.31%。  相似文献   

8.
以3种品牌的菜籽油为实验对象,大豆油为对照,研究高温条件下油脂性状变化与烹饪菜品感官质量的关系。测定4种油脂的色度、碘值、不同温度下黏度和氧化稳定指数,并使用4种油脂烹制3个相同菜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菜籽油与大豆油在加热过程中表现出相同的流体行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黏度趋同,氧化稳定指数差值缩小;黏度、氧化稳定指数与温度的回归方程R值大于0. 92;不同油脂烹制菜品感官质量间存在显著差异(P 0. 05),影响菜品感官质量的第一主成分因素是气味和色泽,其贡献率为67. 26%;菜品感官质量与油脂的亮度值存在显著相关性(r综合=0. 995 39,P 0. 05),而与碘值、黏度、氧化稳定指数无显著相关性(P 0. 05)。  相似文献   

9.
优化牡丹籽饼中油脂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对影响牡丹籽饼中油脂提取的7个因素(粒度、液料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进行筛选。根据PB试验结果,选择粒度、浸提温度、液料比、超声温度为考察因素,运用BBD响应面法对牡丹籽饼中油脂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牡丹籽饼中油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粒度80目、液料比27∶1、浸提温度45℃、浸提时间4 h、超声温度42℃、超声功率320 W、超声时间35 min,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为11.15%。  相似文献   

10.
芝麻在食物与人类健康方面备受关注,富含蛋白质、油脂等营养组分,传统加工主要利用其油脂成分,在植物基蛋白广受青睐的今天,对其蛋白质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以亚临界芝麻粕(SSM)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法制备芝麻蛋白肽,并对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表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分析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薄膜-超声法,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固体酯对大麻二酚(CBD)广谱油进行包埋,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制备CBD广谱油纳米脂质载体(CBD-NLC),经单因素实验分析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CBD广谱油的质量浓度、缓冲溶液pH、旋蒸温度、超声时间对CBD-NLC包封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进行优化,确定...  相似文献   

12.
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兰  李燕  汪学德 《中国油脂》2006,31(12):17-20
大豆霉变后,营养物质含量减少,籽粒变色变味,某些微生物分泌的毒素富集在大豆上可能使籽粒感染上毒素。通过对霉变大豆含量不同的大豆样品和豆粕样品进行油脂含量、粗蛋白含量、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尿素酶活性、色泽和气味等质量指标的测定,分析和研究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霉变大豆含量的增加,豆粕粗蛋白含量有所升高,豆粕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豆粕尿素酶活性降低,豆粕颜色灰暗无光泽,霉变味加重。由此得出。用豆粕蛋白质含量作为评价霉变大豆加工所得豆粕质量的指标是不合适的,而采用豆粕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作为评价指标更为合理。这一结果应在大豆油脂生产和豆粕贸易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三种加热方式对油脂品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磁炉、微波炉、常规加热对大豆油、花生油进行处理,测定其酸价和过氧化值,以比较三种加热方式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最大,微波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次之,常规加热的影响最小;花生油、豆油依次对热效应的敏感程度增加;间歇加热、加新油加热有利于油脂品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霉变大豆对毛油质量及精炼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霉变后,其中营养物质含量减少,籽粒变色变味,某些微生物分泌的毒素还可能使籽粒感染上毒素。用含有霉变豆的大豆进行油脂浸出,会对浸出毛油质量以及油脂精炼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本课题用霉变豆含量不同的大豆样品进行浸出,并对所得浸出毛油依次进行水化脱胶和吸附脱色,分别测定不同样品浸出毛油、脱胶油、脱色油的酸价、过氧化值、色泽、磷脂含量等指标,由此分析研究霉变大豆对毛油质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含量霉变大豆对毛油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霉变大豆对毛油质量、精炼效果都产生不良影响,其影响程度随霉变豆含量的增加而显著。  相似文献   

15.
加热温度和时间对菜籽油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冯有胜 《中国油脂》2003,28(6):17-19
就加热温度(120-200℃)和加热时间(0-8h)对菜籽油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籽油酸值、过氧化值、丙二醛、羰基值随加热温度升高及时间延长而升高。在相同加热时间内,菜籽油玻值、过氧化值、丙二醛、羰基值与加热温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在加热2h过氧化值增加较快,然后增加趋于平缓,而加热2h的酸值增加较慢,但是在加热2-4h酸值增加却较快,酸值高峰滞后于过氧化值高峰2h;在相同加热温度下,除了菜籽油的过氧化值与加热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在120℃下加热的菜籽油的拨基值与加热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以外,菜籽油的酸值、丙二醛、羰基值均与加热时间至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为对大豆油适度精炼和精准加工提供参考,对精炼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大豆油的返酸、返色程度以及一级大豆油中磷脂、残皂、不皂化物等组分对其返酸、返色程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原油返酸和返色程度均最高,中和油最低;磷脂含量越高,大豆油返酸、返色程度越深;不皂化物含量越高,越有助于延缓大豆油返酸、返色;含皂量对大豆油返酸影响不显著,但会影响大豆油返色。综上,在大豆油生产中应控制磷脂含量和含皂量,减少不皂化物的损失,以延缓大豆油返酸、返色。  相似文献   

17.
根据正交实验的设计理论,以加热时间、加热温度、食盐加入量、味精加入量为油脂品质的影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分别以铁锅和不粘锅为加热介质对大豆油进行不同环境下的热处理,测定处理后油脂的酸值及羰基值,比较几种因素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时间对油脂酸值及羰基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加热温度,食盐及味精加入量对酸值和羰基值的影响最小,不粘锅环境下油脂的酸值和羰基值整体比铁锅环境下大,表明加热介质对油脂品质有影响,铁锅环境下油脂品质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用色谱柱箱代替烘箱测定粮食与油料中水分含量的试验,同时分析了温度、干燥时间对水分含量测定的影响,并用蒸馏法对其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工艺中热处理工艺参数及酶解过程对葵花籽油酸值、过氧化值、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液的pH、热处理温度、时间对葵花籽油的色泽没有影响,缓冲液pH值对油脂酸值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其对过氧化物值影响较大,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对葵花油酸值、过氧化物值影响较大;酶解过程对葵花油色泽没有影响,对酸值、过氧化物值和脂肪酸组成影响很小,这进一步说明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美拉德反应是形成丙烯酰胺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证实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葡萄糖和天冬酰胺模拟体系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分析模拟体系中的丙烯酰胺,结果表明:不同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丙烯酰胺的产生量影响显著,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整个反应体系的颜色逐渐加深,丙烯酰胺的产生量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