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英杰  马平 《矿冶》2020,29(4):19-22
国内地下矿山传统的装药、爆破作业方式落后,装药效率、装药质量及爆破安全性难以满足矿山高质量发展的趋势。结合炸药现场混装技术在杏山铁矿的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BCJ-4(I)型混装车与配套基质地面站组成的地下矿用乳化炸药现场混装技术。现场应用证明,该项技术安全、高效,实现了地下矿用乳化基质的长距离输送,可满足垂直上向40m深孔的自动装填与耦合装药,作业效率明显优于传统地下矿装药方式,并且劳动强度显著降低,爆破效果明显提高,该技术为地下矿山的深部高效开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地下矿用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及其装药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声普 《采矿技术》2016,16(2):87-89
在分析地下矿用工业炸药现场混装技术及装备主要技术难点的基础上,介绍了研制的地下矿用乳化炸药配方技术及BCJRJ系列现场混装乳化炸药井下装药车。地下矿用乳化炸药配方技术解决了井下上向孔装药作业的送管难、返料严重的问题。BCJRJ系列现场混装乳化炸药混装车解决了乳化炸药地下装药车装药的对孔、送管、防返料、上向孔装药等技术难题,取得了良好的试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秦虎 《矿冶》2009,18(2)
2008年底,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星宇惠龙公司与双鸭山建龙矿业公司就BCJ-5型乳化炸药装药车及现场混装技术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2009年3月至4月,双方技术人员针对乳胶基质制备及配送、装药车的参数调整、上向垂直深孔炸药现场混装作业等技术难题展开攻关,终于实现了地下铁矿上向深孔现场混装乳化炸药技术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地下矿山上向中深孔爆破作业中存在的人工装药效率低、人数多、劳动强度大、装药工艺落后、本质安全性差等突出问题,南岭民爆公司与澳大利亚澳瑞凯公司联合开发了适合地下矿山上向中深孔爆破的散装乳化炸药技术及装备。以衡阳芒硝矿为例,分析了散装炸药技术与装备在井下上向扇形中深孔爆破中的使用效果,该项技术的突破对全面推动地下高分段、大间距采矿技术的发展和爆破技术的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乳化粒状炸药是一种基于粒状硝铵和乳胶体的新型炸药,配合装药器在地下矿山生产爆破中可实现压气机械装药。我矿于1989年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协助下,将这种新型炸药使用于井下中深孔压气装药爆破,效果良好。它与粉状硝铵炸药比较,一是成本低,二是反弹率低。如,在我矿乳化粒状炸药生产成本为700(元/吨)左右,而外购2号岩石硝铁炸药2100(元/吨),仅为外购炸药价格的三分之采用乳化粒状炸药后,中深孔爆破实现了装药机械化,装药效率高,与人工普通法装药比较,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作业环境改善,人员减少,节约了硐室内搭台的辅助作业时间及原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下金属矿山采矿装药爆破工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针对上向孔装药难题,对适用于地下金属矿用智能乳化炸药装药车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地下矿用智能炸药装药车的自主行驶及壁障技术、工作臂远程(视距)无线遥控及自动寻孔技术、输药管自动送退管及炮孔底部识别技术。地下智能炸药装药车在凡口铅锌矿的工业实验结果表明该地下矿用智能炸药装药车实现了地下装药的自动化、智能化,有效提高了地下装药的安全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光面爆破成型质量,提出了一种低能量密度炸药连续装药光面爆破技术,利用LS DYNA进行数值模拟,对比2#岩石乳化炸药间隔装药和低能量密度炸药连续装药的应力场,然后将此技术用于长九(神山)灰岩矿四号隧洞控制爆破和露天边坡光面爆破。结果表明:2#岩石乳化炸药间隔装药模型中,装药段与非装药段测点应力峰值相差很大;而在低能量密度炸药连续装药模型中,沿炮孔轴向相同爆心距的测点应力峰值保持一致;使用低能量密度炸药进行连续装药,能够避免装药段的过度破坏和非装药段的欠挖,提高残孔率,且省去了导爆索捆绑时间,提高周边孔装药效率,节省了爆破成本。  相似文献   

8.
基于爆破漏斗试验的大直径深孔爆破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利文斯顿爆破能量平衡准则, 在安庆铜矿生产现场, 进行了系列单孔爆破漏斗试验以及变孔距多孔同段爆破漏斗试验。对现场应用的两种炸药爆破漏斗特性曲线、爆破漏斗体积与炸药埋深及其与漏斗半径关系、爆破漏斗的最佳埋深与临界埋深、爆破漏斗的炸药单耗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据此, 确定了与矿岩条件相匹配的炸药类型, 计算选择了安庆铜矿采矿生产所需的大直径深孔爆破参数, 推荐安庆铜矿1#矿体深部矿房采场大直径深孔爆破采用MRB乳化岩石炸药, 钻爆设计参数为: 单层药包重量: 中间排孔29~34 kg; 边排孔24 kg。单层药包最佳埋深: 中间排孔1.78~1.89 m; 边排孔2 m。分层装药高度: 中间排孔1.23~1.44 m; 边排孔1 m。分层爆高: 2.5 m。最佳漏斗半径: 1.69 m。炮孔间距: 3.2 m。 单孔控矿面积: 10.24 m2。平均炸药单耗: 0.33 kg ~0.365 kg/t 。  相似文献   

9.
中深孔爆破落矿是我国地下金属矿山应用较为广泛的方式之一,但在扇形炮孔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爆破后产生大块比较多,导致二次爆破作业量增大,出矿效率降低。本文分析了产生大块的原因,对降低中深孔落矿大块率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大孔底距、小抵抗线"技术优化爆破参数,实践证明采用优化后的爆破参数能够降低中深孔爆破落矿的大块率。  相似文献   

10.
黄麟  花宝玲  查正清  李鑫  田丰 《矿冶》2017,26(4):15-18
介绍一种上向深孔装填混装乳化炸药工艺技术及其产品装药爆破应用情况。对新研制的工艺技术进行匹配性验证和产品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结合地下矿用乳化炸药现场混装车,实现垂直上向40 m深孔耦合装药不掉药,装药过程参数合理,制备的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及行业要求,在爆破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工业和农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金属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凸显,虽然我国粗钢、10种有色金属、黄金等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铁、铜等大宗矿产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随着地表资源日益减少,地下...  相似文献   

12.
周强  唐恺 《现代矿业》2018,34(11):73-75
目前冬瓜山铜矿采用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采矿法生产,采场破顶效果差,采矿损失率急剧增加。通过调查论证,分析了该矿采场破顶率低的原因,认为该矿采场破顶过程中存在槽孔布置形式欠妥、起爆雷管段别多、孔口堵塞预留长度小等问题。通过选择合理的槽孔布置形式、调整槽孔装药结构、减少起爆雷管段别等综合技术措施,使得采场破顶率由93.7%提高至98.9%左右,成效显著,对于类似矿山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庆林 《有色金属》1997,49(1):8-13
地下矿山大直径深孔分层装药爆破时,每个炮孔要分段多次利用。固体封孔的装药结构频繁发生炮孔堵塞,水封孔爆破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但水封孔可能引起装药结构产生位移或泄漏本文列举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十五”金属矿山采矿技术进步与“十一五”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运敏 《金属矿山》2007,37(12):1-10
为了促进金属矿山科技进步和“十一五”金属矿山科技工作的开展,对“十五”期间我国金属矿山采矿技术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十一五”我国金属矿山采矿技术的发展方向。总结认为“十五”期间我国陡坡铁路运输工艺的研制成功,大间距集中化无底柱采矿新工艺,深部矿床开采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极大地推动了金属矿山的技术进步;分析认为我国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技术研究工作已滞后生产实践的需求,深井矿山开采仍有大量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复杂难采矿床开采技术难度越来越大,采矿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数字矿山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等;对此,提出了开展深凹露天矿新型运输设备与工艺研究、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研究、深部矿体和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研究、数字矿山研究及金属矿山循环经济研究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充填采矿技术因其充分利用尾砂充填采空区,减少矿山尾废的地表堆存,抑制采空区沉降,有效确保矿山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得以在地下金属矿山广泛应用。胶结充填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对金属矿山开采产生了深远影响,解决了矿山生产诸多技术难题。从不同胶结充填技术的发展情况入手,重点论述胶结充填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胶结充填技术实际应用成果分析,预测其在地下金属矿山的发展趋势,并基于智能开采、绿色开采、深部开采的理念,展望胶结充填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爆破块度作为爆破效果评估的重要因素,对于铲装运输等后续采矿工艺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基于凡口铅锌矿爆破块度优化的现场需要,对三种地下深孔爆破装药结构开展了爆破块度对比分析,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装药结构与爆破块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分形维数与爆破块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第一种装药结构最为合理,其爆破块度适中,爆破效果最好。研究成果为凡口铅锌矿爆破工艺优化提供了指导,为类似矿山生产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庄铁矿设计采矿方法为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为了最大化发挥采矿设备性能,降低采切工程量,提高回采效率,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攻关,实现了将采矿阶段高度由原来的60 m提高到90 m。而作为最初爆破回采的自由面及爆破补偿空间,切割天井施工工艺为影响高阶段矿房爆破回采效果的关键因素,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矿房爆破回采生产作业能否顺利进行,而二次处理在增加施工成本的同时将带来安全隐患。张庄铁矿在面临可参考的成熟经验较少的情况下,结合现场可用的作业条件采取了对比试验的方法,在安全、技术及经济多方面综合分析比较下,确定了最终方案,为张庄铁矿安全稳定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研究成果可为大型地下矿山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孙豁然  周伟  刘炜 《金属矿山》2003,(10):6-9,71
讨论了我国金属矿山主要采矿方法的特点、应用情况、得到的改进及应用前景,针对现有的技术基础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对金属资源的需求趋势,对未来矿山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重点提出了数字矿山、人工智能等发展方向,及进行露天开采运输系统优化和地下开采露天化几种可行性的设想,为我国采矿工作研究者提出了几种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金属矿山地下开采的属性问题,国内很少有人讨论.根据矿床的赋存条件和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能不同的特点,金属矿床地下开采不能做到标准化的设计,同时采矿方法的参数主要靠经验来确定等实际情况,本文得出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具有工艺学的特征,属于工艺学属性结论.针对所确定的属性,文章又给出了掌握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