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邮件已经成为诸多企业日常办公的主要通讯模式,在病毒无处不在的今天,电子邮件也成为病毒的一种传播途径,不少企业饱受邮件病毒的危害。作为一个企业用户的网管,如何才能全面防范邮件病毒的侵蚀,给企业日常办公创造一个安全的应用环境呢?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与网络》2009,(22):37-37
电子邮件已经成为诸多企业日常办公的主要通讯模式,在计算机病毒无处不在的今天,电子邮件也成为病毒的一种传播途径,不少企业饱受邮件病毒的危害。作为一个企业用户的网管,如何才能全面防范邮件病毒的侵袭,给企业日常办公创造一个安全的应用环境呢?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与网络》2008,(9):31-31
当电子邮件曰益成为日常交往的重要手段的同时,病毒的阴影也开始环绕在电子邮件的周围。今天,有超过七成以上的计算机病毒是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较全面地阻截邮件病毒呢?通常可以使用如下措施:1、禁止其他程序暗中发送邮件为了防止邮件病毒自动查询用户  相似文献   

4.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病毒,一封携带病毒的垃圾邮件都有可能在整个企业系统内掀起巨大风波。电子邮件的使用给办公效率带来很大提高的同时,进行网络欺诈、传播病毒的垃圾邮件也开始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今年3月份的IT专家实战论坛中,基于Windows技术、以防范垃圾邮件为主题的讨论受到了广大企业网络管理人士的欢迎。本期,我们将再提供给大家一个反垃圾邮件解决方案——基于SurfControl(美讯智)技术的反垃圾邮件解决方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个人电脑》2009,(1):40-40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了日常必不可少的办公手段,而作为服务器的一个重要应用,邮件服务器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转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们所测试过的服务器产品中,大多数产品都是属于通用服务器。厂商对这类产品通常不会规划出具体的应用模式,而只是为用户提供一个运行应用软件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了日常必不可少的办公手段,而作为服务器的一个重要应用,邮件服务器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转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们所测试过的服务器产品中,大多数产品都是属于通用服务器。厂商对这类产品通常不会规划出具体的应用模式,而只是为用户提供一个运行应用软件的平台。不过随着企业用户对IT技术的逐步苛求,服务器产品线也在日益细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用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就是其中一种。厂商推出的邮件服务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与网络》2008,34(10):46-46
当电子邮件日益成为日常交往的重要手段的同时,病毒的阴影也开始环绕在电子邮件的周围。今天,有超过七成以上的计算机病毒是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较全面地阻截邮件病毒呢?通常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8.
《微电脑世界》2009,(10):104-104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电子邮件已经成为各型企业最为普遍的一种沟通和联络方式,企业有很大部分日常业务都是通过电子邮件来维系的,其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有些甚至关系到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生存。对于邮件量的日益增长,企业往往采取邮箱配额或邮件删除策略来管理,这种方式真的长期可行吗?ESG认为,简单的删除邮件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如何对所有的电子邮件进行分类、归档、存储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火烧云 《网友世界》2008,(21):16-17
由于有着高效和免费等特性,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了办公及日常沟通的重要手段。但你有没有遇到过给对方发送邮件后却杳无音信的情况呢?这其实并不是邮件没有送达,而是邮件本身出现了问题造成的。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0.
问:由于电子邮件的广泛使用.使得由它而引起的信息安全问题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对于广大的网管员来说,怎样才能有效地遏制电子邮件病毒的传播呢?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很多个人和大中型企业已实现了无纸办公.很多的信息都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由于每天往来于邮件服务器的邮件数量非常庞大.而网管员不可能对每一封邮件进行检测.所以需要依靠专门检测邮件服务器的网络安全产品进行实时,不间断地扫描.检查是否有染毒邮件在传播。  相似文献   

11.
在病毒、黑客日益横行今天,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病毒已成为主要传播方式。几乎所有的电子邮件病毒均为附件带毒,我们收到邮件后只要不打开附件,就不会感染上病毒。但是新型的邮件病毒的邮件正文即为病毒,用  相似文献   

12.
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企业日常经营所依赖的商业工具。根据市场调查公司Aberdeen Group的报告,在办公网络中,垃圾邮件的数量将从2002年的25%上升到2003年的50%。随着垃圾邮件数量的急剧上升,许多公司将不得不费大量的时间和投资过滤这些数量巨大的无用信息。因为大部分病毒和恶性程序都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的,所以垃圾邮件不仅带来了工作效率的问题,而且也带来的安全隐患。为了加强在反垃圾邮件领域的力量,1月11日,美国网络联盟宣布,该公司收购了反垃圾邮件应用软件供应商Deersoft公司。根据协议,美国网络联盟已经收购Deersoft公司个人及企业级反址圾邮件产品相关的技术.而且将接管所有Deersoft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邮件像办公室必备的电话、传真机一样,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信息沟通工具。只是,电子邮件在为企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泄漏公司机密、邮件病毒危害企业网络安全、私人邮件占据大量带宽等。因此,对企业用户而言,除了要维持原有邮件系统的稳定性以外,还需要加强电子邮件的稽核管理,以sniffer技术做为侧录备份的邮件管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深入,电子邮件已经逐渐成为日常通信、企业商业交流最主要的工具之一,也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商务等工作的重要工具。然而,因为互联网的公开性,很多广告、病毒甚至是一些恶意的垃圾邮件也通过电子邮件迅速传播,企业电子邮件也逐渐成为黑客和商业间谍的攻击目标,给使用者和机构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传统的企业邮件安全防护方案主要是在用户端与局端之间以防火墙作为主要的防护屏障,而从用户端到局端所  相似文献   

15.
郝鹏  海阳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42):i005-i008
电子邮件被越来越频繁地应用在了企业的日常办公中,平均每名员工每天会收发几十封电子邮件,多媒体文件的增多使得电子邮件的体积增长为MB级别。另一方面,以电子邮件作为载体的重要文档越来越多,企业需要合理管理这些邮件包含的所有信息,以便在未来既能满足企业内部查询检索的需要,又能满足相关法规的监督与审计。为了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企业的邮件系统正在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电子邮件已成为许多企业开展商务与办公的重要媒介,许多信息都保存在电子邮件系统。对大量邮件的管理,信息分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但传统的人工文本分类方式相对静态且耗时较多。针对非结构化的邮件信息管理,提出采用动态分类体系,通过文本挖掘方法,开发一套基于多智能代理架构的电子邮件自动分类系统,提升邮件自动分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脑网络的日益普及,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联系交流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你有没有碰到过屡次发送邮件,却每每收到由webmaster发过来的拒信的情况呢?如果是一般信件也就罢了,如果是一封很急很重要的信件呢?也许,这正是因为你所使用的电子邮件服务器罢工了的缘故。因此,为企业选择一个高效稳定的邮件服务器软件,就成为保障日常业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Microsoft Outlook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之一,它集电子邮件管理与日程安排功能于一身,非常符合日常办公需求,功能强大,充分体现微软experices这种主张。本文将重点介绍Outlook的一些实用功能,让它真正成为我们日常办公的贴心助手。 一、应用“情景模式”区分发信人进入收件箱。 点击“工具”->“组织”按钮,在弹出的“组织收件箱”界面中选择“使用颜色”选项卡,在“发件人”编辑框中输入要重点标注的朋友的名字,并设定邮件的显示颜色,经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1999,(2)
传统的防毒软件可以解决来自电子邮件或Intemet的病毒威协吗?当您把一个有病毒的电子邮件的附件存入磁盘时,没错,在这台PC上的防毒软件抓到它了。可是,当您要把这封电子邮件继续传递给别人时,所送出的附件仍然是邮件服务器中的那个有病毒的档案。也就是说,传统的防毒软件所抓到的,只不过是那个含病毒的档案的分身,如果要真正抓到病毒的本身的话,就需要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在病毒进入邮件服务器之前,就能把它抓到。 举个例子来说,当一企业把网络连上Intemet时,通常都会有一台SMTP服务器做为电子邮件的闸道器(Cateway),接着才有SMTP服务器或其它的电子邮件服务器。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进入点扫瞄所有的电子邮件附件,并即时地把病毒拦截下来,不就可以保障所有进入邮件服务器的电子邮件都是干净的吗?这个观念很简单,可是却没有任何一个Pc  相似文献   

20.
我们日常办公中都是使用Web信箱或邮件客户端来发送电子邮件,但无论使用哪种方式发送的邮件都是未经加密的,非常容易被他人拦截或偷窥,致使一些个人隐私外泄,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那么我们如果能够借助一款简单易用的工具将邮件加密,让邮件的接收者解密后才能阅读这封邮件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