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培养过程与职业成长规律相一致为原则,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阐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步骤。  相似文献   

2.
生物农药与肥料生产技术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研究在调查相关企业和相关专业学生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和学生对课程教学项目的选择,提出了本课程"理实一体"教学改革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前,我校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向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试点,制订适合我校的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我们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在我校食品本科专业中试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我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应用技术型人才,为我校工科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成功经验,为我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鲁静  贺晓莹 《广东化工》2013,(23):205-205,203
仪器分析是化工、分析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多元、动态、自主的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验课上引入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工学结合是现代高等教育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围绕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即从培养目标的正确把握、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校企合作下的工学结合模式,建立相关的保障措施如建立互动平台、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及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本文主要阐述了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工作思路、实施形式等。  相似文献   

7.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升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根本途径。阐述了化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构建原则、实施途径,结合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专业个案分析,肯定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农林类高校中,基于OBE理念设计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大大促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提升本科教学水平。本文探讨了农林类高校林产化工专业化工原理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定义教学产出、教学产出的实现、教学产出的评价、教学产出评价的使用等,拟为农林类高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和路径,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企业新型学徒制采用“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其在化学品安全检测专业的应用,为行业成功培养了一批具备化学品安全检测及分析专项职业能力的技术人才。重点介绍了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该模式下企校合作、培训招生、培养方案、能力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培养高材行业蓝领人才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难求实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市场、企业和院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探索出一条化解难点有效途径。我院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立过程中,在课程整合、课程体系改革,以及校企合作在工学结合中整体贯通等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高职《煤炭气化技术》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改革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意义和思路,并介绍了课程改革所需实训室、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课程考核方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使《煤炭气化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化工设计是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面向实际化工工艺设计、化工厂设计的工程运用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根据专业认证要求,构建了《化工设计》课程模块,对课程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王建国  郭艳峰 《广州化工》2014,(20):243-244
通过实施表明“学习-工作-学习”的工学交替模式比较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首先是理论知识学习,让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是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将理论实践化,掌握专业技能。最后,学习提升阶段。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学习的目的更明确。这种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和专业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基和  毛辉麾 《广州化工》2011,39(11):171-172
针对工科高校办学特点,运用“大工程观”的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体系。运作表明:“大工程观”课程体系对专业建设、科研发展、学生就业发挥核心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晓春 《广州化工》2013,(22):187-188,201
以江苏省"中高职3+2分段培养"项目立项为契机,构建了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岗位适应训练四个部分,将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纳入到课程体系,旨在为化工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罗乐  盛恩宏  周双六 《广东化工》2014,41(22):169-170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积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结合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方向,适时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合理和可操作的培养模式。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对丰富和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林红卫 《广东化工》2013,(20):67-68
通过对部分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办学情况分析,结合材料科学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怀化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的定位,提出了怀化学院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公共能力、专业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并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专业课程体系,阐释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与步骤。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蔡凤  解彦刚 《广东化工》2013,(22):181-182
以江苏省“中高职3+2分段培养”项目立项为契机,构建了化工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岗位适应训练四个部分,将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纳入到课程体系,旨在为化工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