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东太平洋两座海山山顶采集了 Fe 氧化物软泥、绿脱石矿床和 Fe—Mn 结壳的样品。在低温(0—15℃)热液正在喷涌的地方,矿床由 X—射线非晶质 Fe 氢氧化物组成,富含 Fe(43wt%),而 Si 和 P(分别为4%和3.5%)含量较少,Mn(<0.01%)和其它痕量元素非常低。在没有观察到热液流动的地方,其它矿床由含非晶质物质和结晶不良的赤铁矿、针铁矿和蒙脱石的软泥及结壳组成。这些矿床含有稍多的 Mn(达2%)和其它痕量元素。活动的与不活动的矿床和结壳之间在矿物学和化学上的差异据解释起因于再结晶作用和与碎屑的、生物成因的、含氢的以及可能的热液硫化物物质的混合作用。从一海山中获取了 Fe—Mn 氧化物复盖的绿脱石矿床的样品。这些矿床含有与其它海底绿脱石矿床相似的成分,是在低温热液与海水混合期间在低温(30℃)下形成的。氧化物矿床几乎全部由长而细的纤维组成,在形态上与 Fe 氧化细菌种属酷似。这种细菌在催化海山热液的铁元素的氧化和沉淀方面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在两座相距很远的海山上产出的近乎一致的富纤维状氧化物表明,这种矿床类型在许多海山上可能是常见的,而过去未曾辨别罢了。  相似文献   

2.
在东太平洋海隆(EPR)8°S 附近中程旁侧声纳Ⅱ(Sea MARCⅡ)记录显示一个220km~2的不寻常的高反射特征,它被解释为一个最近喷发的熔岩区。这是从8°N—18°N 和3°S—23°S 这样大范围的 Sea MARCⅡ调查覆盖面中唯一呈现高反射的 EPR 地段。熔岩看来是从8°15′S 和8°17′S 间的新火山带轴部流出的。熔岩区延伸到离轴部18km 处,并掩覆了高达100m 的陡坡。根据陡坡掩覆区以外的陡坡高度测量,估算该区熔岩的平均厚度为70±20m。因此,熔岩区的体积为15±4km~3,而地球上平均每年火山喷发的体积约4—5km~3,历史上最大的玄武岩喷发(1783年从冰岛的拉基裂隙喷出)接近12.3km~3。该熔岩区的喷发是在何时发生的呢?经与 EPR别处的反射性质和照像反映的底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认为熔岩区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被沉积物覆盖,因而非常年轻。该区也是 EPR 中唯一的地震出现在不是由于转换断层引起的地区。如果地震与熔岩区有关,那么主要的喷发可能发生在1964、1965、和1969年。在13°S 附近一个大的氦羽状体,可能有几成是由于8°S 熔岩区喷发引起的。这与在2—3千米深处流的估算是一致的。在8°S2—3千米深处产生的一个羽状体,最终将在13°S 轴部以外出现。这一由8°05′S 和8°47′S 处诸小的不连续脊轴所限的扩张区段,可能是在过去25年内 EPR 上火山最活动的地段。  相似文献   

3.
<正> 从所有的特征来看,太平洋都算得上是地球上的主要海洋:它占据着地球面积的整整一半,容纳了海水总量的二分之一,而地球上的其它海洋则可以看成是这个主要海洋的分支。相应地说,太平洋活动带又可以看成是地球上  相似文献   

4.
据苏联和其它国家的连续地震剖面调查和深海钻探资料,进行了沙茨基海隆沉积层结构的分析,探讨了岩体顶面的4个主要地震组合和海隆基底结构的构造略图。业已查明,地震组合Б的沉积体,在布局上和南部岩体基底的山脊看来都具有古断裂带的特征,主要北东向展布。对时间剖面的声波图分析,可以查明斜坡过程不但参与了组合Б的形成,同时也划分出现代构造活化区。  相似文献   

5.
<正>1 太平洋的年龄太平洋生成的时间仍然是个问题,由于其非常广阔的海域范围和极大的深度,此问题应看作为在地球构造发育总貌形成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在这样的事实基础上,即在太平洋中早于中侏罗世的沉积层下埋藏着钻探井尚未揭露的玄武岩.由此得出结论,在此时期之前,太平洋不存在,而且,由于在一些钻井中侏罗纪沉积层、相当部分的白垩纪纪沉积层或多或少从浅水变化开始.因此可认为,太平洋实际上在晚白垩世末期才产生,而在此时期之前,仅分布着海盆地.当然,这样的解决办法没有考虑到在层二内沉积层的存在,但是在有些钻井中已发现有这样的地层.洋壳的层二构造一般研究得还很不够.此外,应注意到,在直接与灼热的岩浆溢出物接触的情况下,含水沉积物不可能不经受到强烈的变化和形变,直到其完全消失或仅保留其存在的微弱痕迹.最后,我们还观察到,在大洋下广泛分布具有枕状节理和其它证实它们水下成因特征的熔岩.  相似文献   

6.
海底热液活动对海洋中元素的通量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热液中的甲烷、~3He 以及 pH 异常入手,探讨夏威夷附近洛希海山的海底热液活动。  相似文献   

7.
苏联科学院远东科学中心萨哈林科学研究所完成了120多个热流测量的成果,同时提出一份太平洋活动带西北部650个热流值的简图,其中包括其他机构的先前的成果。以前调查者们所确立的千岛—堪察加和日本群岛的热流分布总趋势,得到现今统计分析成果的支持。根据基于鄂霍茨克海区深地震测深剖面所得出的物质成分和放射性热源分布,估计了地壳和上地幔内的定温分布。按此成果,莫霍不连续面上的温度如下:鞑靼海峡下为800℃,千岛盆地下为500、600℃;千岛—堪察加海沟下为200℃。根据纵波和横波速度分布而计算出的500公里深度的上地幔内部分熔融的温度,与从上地幔电导率平均数据所估计的温度是很一致的。估算了地幔物质的粘度和瑞利数。  相似文献   

8.
在硫黄岛北部约180千米处的 Kaikata 海山上,于913米深的海底破火山口壁上拖网取得一大块矿化的二辉安山岩。Kaikata 海山(26°42′N.141°05′E)位于小笠原海沟以西的七岛—硫黄岛活动的火山前缘之内。样品中的硫化物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和少量的闪锌矿以及铜—铁—硫化物(黄铜矿?)。它们与自形石英和绿泥石共生于5毫米厚的细矿脉中。石英晶体中流体包裹体的高充填温度(~290℃)和脉中的金富集(最大为142 ppb)均表明该硫化物属热液成因。据笔者所知,这是首次在海洋环境中发现的与前缘的火山作用有关的贵金属和碱金属矿化带。  相似文献   

9.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执行DY95-9航次勘探任务的海洋4号船,自5月19日赴东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工作以来捷报频传。在首席科学家的领导下,海洋4号船科技工作者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截至7月14日,共完成温盐深测站3个、多波束测深4324.58公里、覆盖面积3.0796万平方公里、磁力测量2382.5公里、浅层剖面706.84公晨、无缆抓斗站位48个、多频探测713公里,并在7月14日利用大型重力活塞取样器成功地采集到11.3米的泥样,创该局大洋勘探活塞取样新纪录。海洋4号船赴东太平洋勘探传捷报…  相似文献   

10.
汝箕沟煤矿的热液活动与煤炭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汝箕沟煤矿的热液活动: 石英脉(硅化)、白云石化、绿泥石化、伊利石化、黄铁矿化, 特别是煤矿中广泛分布的玄武岩, 均表明了裂谷的拉张构造环境; 认为盆地中存在着地幔流体活动。地学断面揭示了盆地的深部地壳有一低速高导层, 富含大量的Na+、K+、Mg2+等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 还有大量的烃。这些流体不仅提供了一些金属离子与金属矿物, 而且提供了大量的碳元素, 这些碳元素构成了煤的主要组成并形成了高变质的无烟煤。结论指出, 煤不仅可以由植物而形成, 也可以通过深部流体而生成。  相似文献   

11.
酒西盆地深部热液活动与油气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酒西盆地的玉门油田开采几十年而不枯竭, 近年又有柳沟庄-窟窿山油田的发现, 其油气成因引起关注。研究表明, 酒西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广泛发育白云岩、钠长石、伊利石及大量热液金属矿物, 这是一种深部热液——富碱、富烃地幔流体的活动。地学断面的综合研究揭示了酒西盆地深部中地壳有一低速高导层。铅同位素地球化学填图显示了酒西盆地位于铅同位素地球化学急变带。上述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酒西盆地为壳-幔强相互作用的地区, 其油气可能是无机成因。根据这一思路, 酒西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将更好!  相似文献   

12.
引言日本海洋科技中心的“SHINKAI 2000”号潜水器分别在1984年9月和1986年7月的航次中,在冲绳海槽中段的轴部裂谷,于一座底火山(夏岛84-1海丘)的火山口内发现了一些热液堆积体和伴生的烟囱状构造的活动喷口系统(图1)。黑烟囱之类的活动热液喷口现象予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扩张中心早已有报导。由于其岩浆补给和扩张过程类似于洋中脊,故人们认为弧后盆地也有活动的热液喷溢系统;且据报导,某些弧后盆地有热液多金属硫化物和伴有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深部热液活动与成岩成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常认为,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热演化生烃和黏土矿物转化是埋藏深度加大的结果,温度升高是地热梯度的作用。深入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系发现,黏土矿物的转化是深部富烃、富碱、富金热液碱交代(K^ 交代)作用的结果,与此伴随的次生石英生成是碱交代过程中排硅的结果。许多证据表明济阳坳陷深部热液活动曾十分活跃,不仅提供热能,还提供重要的源物质,对油气藏形成和黏土矿物组合特征都有重大影响。我国东部裂谷盆地和西部克拉通盆地(如塔里木盆地)深部热液活动都十分活跃,重新认识深部热液活动与沉积盆地成岩、成矿作用的关系,将对油气勘探产生革命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前,伊豆和小笠原弧的面貌类似于约15百万年前西黑泽期的东北日本弧。位于伊豆和小笠原北部火山前沿后部的弧后凹地是被正断层切割而形成的沉降性凹地。该弧后凹地可能有热液活动。进而,本文将它与在东北日本弧北鹿区域所形成的黑矿矿床条件的类似性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引言斐济海台对研究西南太平洋活动板块边界的地质学家来说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实际上这个宽广而浅的台地横跨于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活动边缘之上。看来它与其周围的许多构造活动带基本上又是相隔离的。虽然在斐济群岛有大量新第三纪火山活动和变形的证据,但对海台内当今“板内”的变形程度仍有疑问。斐济陆块的大小,结合长英质侵入岩、  相似文献   

16.
二叠系茅口组热液白云岩储层是近几年四川盆地勘探的热点领域,受到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影响,热液活动在茅口组白云岩中十分普遍,但对于热液如何影响白云岩储层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基于野外观测、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地球化学分析,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①根据宏观产状,茅口组白云岩可分为层状白云岩和斑块状白云岩,层状白云岩是主要的类型。根据微观结构,层状白云岩可进一步分为粉-细晶白云岩和细-中晶白云岩,斑块状白云岩则由中-粗晶白云石组成。②细-中晶白云岩多呈斑块状分布在粉-细晶白云岩中,具明显的不等晶结构,且发育与热液相关的构造和矿物,与粉-细晶白云岩相比,细-中晶白云岩具有较高Fe和Mn含量、较强的阴极发光、较高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偏负的δ18O(PDB)值及较高的87Sr/86Sr值,表明细-中晶白云岩是粉-细晶白云岩在热液作用下重结晶形成。③热液对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建设性作用表现在热液活动形成裂缝系统和角砾,热液溶蚀形成溶蚀孔洞,热液交代原始灰岩形成白云岩;破坏性作用表现在热液矿物沉淀充填先前孔、缝、洞和热液重结晶,重结晶过程有新的Mg2+和CO32-加入,导致重结晶后白云岩物性变差。④茅口组储层储集空间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早期大气淡水溶蚀,热液可以作为储层发育的一个潜在信号,因此针对茅口组储层,应以滩控早期岩溶为核心思路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17.
在页岩气勘探中,首先寻找高有机质丰度的页岩已被广泛认可。研究页岩中有机质的富集机理,认清沉积环境与页岩中有机质丰度的关系对页岩气勘探非常重要。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广泛发育黑色页岩。在有机化学与元素化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精细研究。发现其有机质含量丰富,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大多超过3.0%,有机质类型以I型为主且有机质演化成熟度R_o介于2.0%~3.0%,从烃源岩的角度作为页岩气源岩具有很好的勘探前景。同时,黑色页岩中Ba、As、U、P、Mo等元素大量富集,Sr、Al、Ti、Mg等元素含量较低,显示其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当中,同时又伴随热液活动作用的影响,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与表征缺氧环境和热液活动的元素化学参数w(Cu)/w(Zn)、δU和w(Si)/w(Al)、w(U)/w(Th)等的质量分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缺氧的沉积环境和热液活动是这套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深部热液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深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新方向。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实验、扫描电镜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及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的热液活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奥陶系白云岩具有明显硅化且发育溶蚀孔、洞的特征,溶蚀孔、洞中见石英晶簇与白云石等,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下可见具波状消光的白云石、鞍形白云石以及白云石晶间孔中充填的重晶石与黄铁矿等热液矿物。 与普通白云岩相比,研究区硅质白云岩的 Ce 与 Eu 含量相对较富集,Ba 与 Zn 含量相对较高,而 Sr 含量相对较低;从碳、氧同位素上看,硅质白云岩 δ18OPDB 明显偏负和具有较高的 n(87Sr)/n(86Sr)值;流体包裹体具有较高的均一温度和盐度。 结合研究区区域上发育基底深大断裂构造,认为该区奥陶系深部存在热液活动,并且碳酸盐岩经过热液改造后形成了良好的储集空间,这种改造对奥陶系深部白云岩勘探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对东太平洋洋隆北纬8°—18°之间部分进行海束测深详查(detailed seabeaminvestigation)时,发现了一种与快速扩张中心伴生的新型火山-构造形态(图1和图2)。在洋隆轴部几处,这种新火山带不相连续,並在横向错开了一小段距离(1—15公里)。但与典型的洋脊-转换断层-洋脊板块边界不同的是,这些横向错开的洋脊终段以大致等于或大于横向错移距的距离相互重复。重复的两段洋脊明显地相向弯曲並沿走向相互归并。分隔重复扩张中心的是与它们的走向大致平行的一深达数百米的封闭形凹陷。重复扩张中心之间的地区是一兼具剪切和旋转变形而无明显转换平行构造的复杂地带。作者根据对扩张中心的蜡模研究认为,转换断层未能在横向错开很小的(<15公里)快速扩张中心处发育,是因为这里的岩石圈太薄太弱,不能维持典型刚性板块的扩张中心—转换断层型式。重复扩张中心的形态很不稳定,而且演变很快。演变的结果是两个重复扩张中心中的一个居于优势,另一个则被废弃。在高扩张速率下形成的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海底区,可能带有新近观察到的这种过程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考虑到在总体开发方案阶段,很多因素是未知的,仅用精确方法确定工程数据可能造成较大误差,因此本文建议,在该阶段除了使用精确方法之外,不 使用统计方法确定若干主要的海洋工程数据,以便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互相验证。文中包括用线性模型及分形模型确定平台丛林价格,海洋环境参数,导管架腿柱直径等主要的海洋工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