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稳定超微动匀速压电马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某些高精度的测量和精密加工,要求大位移量(50mm)、超微动量(纳米级)、且快速(1mm/sec)的定位驱动装置,以使滑架实现纳米精度的扫描和位移控制。我们已设计制造了“匀速压电马达”(CVPM),它是由两组夹紧器和两组促动器所组成,采用了双压电晶体片。按照交替的“推一拉”方法,并采用了闭环控制补偿其非线性运动误差,实现了连续直线微位移。本文阐述了压电马达的连续微动原理、结构特性、双压电晶片的设计,以及马达效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液压马达的输出扭矩是评定液压马达性能的主要指标。一般用理论扭矩T_(thmi)、运转扭矩T和起动扭矩T_s表示液压马达的扭矩性能。T_(thmi)=1.59q△p,因为瞬时排量是个变值,所以T_(thmi)是理论扭矩的平均值。T和T;是液压马达的实际测定值,由于有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它们都小于T_(thmi)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液压挖掘机配置混合动力系统后具备电池/电容的特点,分析了由液压马达和发电机组成的基本能量回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能量回收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与控制特性的理论分析,并建立了基于AMESim和MATLAB的联合仿真模型,分析了管道长度、液压马达-发电机转动惯量、发电机控制参数等对系统操作性能的影响。基于实验平台完成了能量回收系统的操作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5.
电液伺服马达超低速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电液伺服马达超低速运动的数学模型,实验分析了影响电液伺服马达超低速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驱动技术中心自行研发的6t挖掘机回转马达的柱塞副进行性能分析。以46#液压油为工作介质,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柱塞受力和泄漏流量,为回转马达柱塞副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方平  丁凡  李其朋  王传礼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23):2090-2092,2097
在对比分析动铁式电-机械转换器的结构性能基础上,提出了新型高频动铁式电-机械转换器的具体结构和实现方案。新型电-机械转换器采用π型衔铁、悬臂梁式弹簧、全桥磁路、单线圈等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可靠、运动部件质量小、频响高等特点。通过动态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新型电-机械转换器频响高、输出位移较小的特点,采用简便实用的反射光测量方法,实验研究了其静态滞回特性和幅频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高频动铁式π型电-机械转换器最大输出位移为±45μm,滞环小于6.5%,幅频宽可达1300 Hz。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并对其采用直流伺服马达和交流伺服马达驱动时的动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动压气浮陀螺马达轴承间隙尺寸是决定其运转性能的重要指标。为提高轴承间隙测量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并实现快速批量测量,研制了一台动压气浮陀螺马达轴承间隙自动测量设备。采用外部加力方式,使转子体与定子产生相对位移,从而将内部气膜间隙转化为外部微位移。设备整体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包括夹持模块、自动施力模块和位移测量模块。夹持摸块实现被测动压马达定子在两轴端的固定,采用柔性支撑方式有利于保护被测件和保证施加力的平顺性;自动施力模块主要由三维精密位移平台集成三轴测力传感器构成,测量时转子体与力传感器通过夹指连接,位移平台使转子体与定子产生相对位移,三轴测力传感器则实现施加力的精确控制和定子的调中心控制;测量模块由二维精密位移平台集成双电感测头构成,基于相对测量原理实现微小位移测量。实验表明:设备测量精度在0.3μm以内。该设备可以实现外力的可控连续加载,适用于批量测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普通单对圆柱齿轮液压马达单位体积排量小、排量脉动率大、低速稳定性差的缺点,对多圆柱齿轮液压马达的性能指标进行理论研究与探讨.通过分析多圆柱齿轮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得到多圆柱齿轮液压马达的构成形式,推导该类型液压马达的排量、单位体积排量及排量脉动率等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分析各齿轮齿数的选取对多圆柱齿轮液压马达排量、排量脉动率的影响,得出提高多圆柱齿轮液压马达单位体积排量及降低多圆柱齿轮液压马达排量脉动率的各齿轮齿数的选取方法,并给出在保证多圆柱齿轮液压马达密封可靠性前提下中心齿轮齿数应满足的条件.通过设计计算实例,比较在相同排量及相同齿轮宽度条件下,多圆柱齿轮液压马达与普通单对圆柱齿轮液压马达的具体性能指标,验证了多圆柱齿轮液压马达具有单位体积排量大、脉动率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廖新明  林东阳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3):243-244,252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时代不断延伸到各行各业,伺服马达性能检测设备由于分段化,造成测试效率低下及人工成本较高.从降低成本及提升效率方面,运用现阶段先进工业技术,通过专用检测软件对伺服马达性能进行全自动化检测,综合运用把检测设备阻抗计、耐压计、感抗计统一兼容合并化,解决了因人工不足导致产能减少及人员频繁交换导致产品品质发生隐患等问题,减少企业投入运营成本,提升了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2.
超声马达各向异性摩擦材料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曲建俊  曲焱炎  肖殿东 《润滑与密封》2007,32(11):133-136,169
根据超声马达对摩擦材料切向和纵向性能的不同要求,采用在酚醛树脂胶中添加玻璃丝布和玻璃纤维增强的方法制备出不同弹性模量匹配的各向异性摩擦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摩擦材料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弹性模量的比值为0.71~1.42时,摩擦材料受振动头的正压力和驱动力先增大后减小,比值为1.24时,马达的正压力和驱动力最大,驱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廖新明  林东阳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3):243-244,252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时代不断延伸到各行各业,伺服马达性能检测设备由于分段化,造成测试效率低下及人工成本较高.从降低成本及提升效率方面,运用现阶段先进工业技术,通过专用检测软件对伺服马达性能进行全自动化检测,综合运用把检测设备阻抗计、耐压计、感抗计统一兼容合并化,解决了因人工不足导致产能减少及人员频繁交换导致产品品质发生隐患等问题,减少企业投入运营成本,提升了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4.
廖新明  林东阳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3):243-244,252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时代不断延伸到各行各业,伺服马达性能检测设备由于分段化,造成测试效率低下及人工成本较高.从降低成本及提升效率方面,运用现阶段先进工业技术,通过专用检测软件对伺服马达性能进行全自动化检测,综合运用把检测设备阻抗计、耐压计、感抗计统一兼容合并化,解决了因人工不足导致产能减少及人员频繁交换导致产品品质发生隐患等问题,减少企业投入运营成本,提升了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5.
比例阀控液压马达速度控制系统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液压马达速度控制系统的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电液比例阀控液压马达速度控制系统的方案。静、动态特性分析和PID控制研究表明 ,该系统与普通泵控液压马达系统相比具有调速特性好、响应时间短的优点 ,与普通阀控液压马达系统相比具有效率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比例阀控液压马达速度控制系统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7.
对驱动6t挖掘机回转马达柱塞副进行了性能分析。以N46号液压油为工作介质,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得到了柱塞工作时的受力变化和泄漏状况,为回转马达柱塞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明晰齿轮马达密闭介质的制动机理及其制动性能的最大化措施,从齿轮副的啮合过程出发,由马达内介质作用的液压转矩等于马达外的负载转矩,推导出负载驱动转速的定量公式,并就制动性能最大化对齿形参数执行最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啮合点的位置不同,负载驱动转速也不同,其中,最小困油位置处的最高,节点啮合处的最低;齿形参数对负载驱动转速的影响很大,案例优化前后的制动性能提高了31.2%~46.1%;负载转矩与马达内客观存在的泄漏途径为驱动转速产生的外因与内因,齿轮较小的宽径比和齿顶高系数能有效控制马达内泄漏等。研究成果为高质量齿轮马达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中空液压马达低速运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中空液压马达低速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电液伺服马达组合密封摩擦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密封摩擦副所产生的摩擦力对仿真转台用电液伺服马达超低速性能的影响,对马达轴根部的组合密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使用 MPX-2000 型盘削式实验机对 MoS2、石墨、玻璃纤维、铜粉填充的聚四氟乙烯复合密封材料与超硬铝合金 LC9、45# 钢和 40Cr 组成的摩擦副在油润滑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验研究.应用正交法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对马达低速性能最为有利的聚四氟乙烯复合填充材料.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20%的玻璃纤维、25%的铜粉、5%的石墨、5%的 MoS2 填充 PIFE 复合材料制成的组合密封环;采用超硬铝合金 LC9 作为电液伺服马达的外壳材料,可有效改善马达的低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