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凹印VOCs排放由来已久,这也是凹印工艺备受"不环保"诟病的根源所在。今年上半年,上海和北京先后出台了严格的印刷业VOCs排放标准,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之中,预计明年出台。严格的VOCs排放标准,倒逼着凹印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而10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VOCs排污收费制度,则通过经济手段来迫使凹印企业主动实施VOCs治理。总之,面对日益加重的VOCs治理压力,凹印企业必须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开展VOCs综合治理,否则很难在日益严峻的环保新形势下立足和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2.
<正>包装印刷企业在印刷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这些VOCs废气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目前VOCs废气治理技术已日臻成熟,其中,多色凹印企业VOCs废气治理的优选技术路线为LEL减风增浓+蓄热式热氧化装置(RTO)+余热回收。笔者所在无锡爱德旺斯科技有限公司(ATI)已与众多凹印企业合作完成VOCs废气综合治理项目,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凹印行业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VOCs排污收费了,因为从10月1日起《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正式施行,印刷行业VOCs排污收费工作开始启动,这无疑会给印刷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在印刷行业中,受此政策冲击最大的当属采用传统溶剂墨的凹印企业,甚至可以说是面临一场生死考验。凹印VOCs治理,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紧要关头。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国环保形势愈发严峻,软包装行业VOCs治理迫在眉睫。众所周知,凹印是我国软包装的主流印刷工艺,但其在生产过程中因使用溶剂型油墨会产生大量V O C s排放。为此,企业都在寻找对应的治理或替代方案。2016年12月,工信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倡导使用柔版印刷等低(无)VOCs排放的先进印刷工艺"。可见,使用水性油墨的柔  相似文献   

5.
当前,凹印行业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VOCs排污收费了,自2015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以来,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市出台了排污费征收的具体方案,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省市加入这个队伍中。在此局势下,当属使用溶剂型油墨的凹印企业责任重大。为了突破困局,目前国内一些凹印企业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实施VOCs减排。在此,我们邀请到三位凹印企业代表分别从凹印生产的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方面分享较为成熟的经验,期望能给凹印行业人士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绿色印刷是印刷行业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凹印溶剂油墨在印刷干燥过程中,大部分溶剂挥发会污染大气,少量残留在印刷品表面危害人体健康。针对凹版印刷使用的溶剂油墨存在VOCs残留问题,以泰山(红将军)商标纸为例,进行凹印水性油墨应用研究,利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设计方案,确定印刷速度、水与酒精比例、油墨黏度、纸张水分含量和机组烘箱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以VOCs残留为测试指标,分析得出凹印水性油墨最佳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VOCs治理成为所有软包装企业心中的"痛",凹印及复合工序的VOCs减排迫在眉睫。根据实际调查,一家产值5000万元的软包装企业每年向大气排放大约350吨左右的VOCs。如何选择合适的VOCs治理技术及设备,成为软包装企业面临的大考。广州黑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马科技")于2004年开始从事VOCs治理工作,至今已获得多项国内和国际发明专利,总数超过60项,在业界具有很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源头治理已成为我国软包装企业实施VOCs治理的目标,只有从源头切断VOCs排放,才能真正摘掉"不环保"的帽子。本文将从柔印的角度阐述,如何从源头入手,将柔印拓展到复合软包装领域。为什么对柔印水墨的溶剂限量为5%?2007年实施的HJ/T371-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印油墨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凹印VOCs治理市场、技术、标准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于治理工艺的选择、无组织管控以及是否余热回用于生产等,市场上还多有分歧,尚未达成业界共识。本文整理了目前凹印废气的主流治理技术及其相关的一些看法,其中涉及到凹印风量、浓度、上墨量、安全、达标、热量、烘  相似文献   

10.
正"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李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近两年来,我国环保政策法规的密集出台,充分说明了国家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心和力度。其中,与凹印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莫过于VOCs排污收费政策,给普遍使用溶剂型油墨的凹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突破环保化困局,凹印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特点,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VOCs减排措施,兼顾源头、过程和末端的凹印全过程防治理念,多措并举,推进凹印行业的绿色环保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纵然凹印企业在VOCs治理方面已经探索到些许方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VOCs治理技术的不成熟,确也制约了其在VOCs治理道路上的前行步伐。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治理VOCs的决心在增强,力度在加大,陆续出台了多个有关的政策法规。面对如此严峻的环保形势,印刷包装企业也需要一次次关乎绿色的蜕变。实则,随着绿色印刷渐入人心,很多印刷包装企业也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开始了一场关于绿色印刷的实  相似文献   

12.
<正>"凹印水墨的印刷质量还待提升,干燥速度、印刷牢度等性能尚待加强,这依然需要油墨制造商、凹印机制造商、凹印企业继续携手合作,共同攻破难题。"说到凹印水墨,其在国内的应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作为凹印VOCs源头治理的有效解决方案,其一直备受行业人士的关注。2016年7月8日,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至今,许多凹印企业为凹印设备安装了热泵,在使用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由于当前国家对VOCs排放的强力管制,凹印企业又需要引入新技术来实现VOCs减排,通过多年探索,高温热解VOCs技术可作为主流技术方向。但事实上,不管采取哪种热解技术,所伴随的都是大量烟气余热的产生,这部分烟气余热大大超过了凹印行业所需的烘干热能。  相似文献   

14.
<正>软包装凹印行业以石油产品为主要原料,属于能耗较高的行业。软包装凹印及复合加工过程中,由凹印机和复合机废气排放系统排放的含有机溶剂的废气不仅导致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有机溶剂在使用过程中的挥发也会造成室内污染和生产安全问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发展绿色生产是软包装凹印行业的唯一出路。凹印及复合工序VOCs治理对于软包装凹印及复合生产过程中产生的VOCs,主要有三个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印刷行业作为排放VOCs的重点行业,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非常必要。本研究对VOCs及其治理进行了简要概述,根据各印刷企业目前治理措施,应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建立了VOCs排放治理措施方案和企业治理案例的数据库,将VOCs的治理数据化和网络化,为行业内的VOCs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种类繁多,数量惊人,年均排放量已超过2000万吨,其中包装印刷业VOCs排放量占到30%,约600万吨。而软包装行业作为VOCs排放大户,成为VOCs重点治理对象。软包装行业VOCs排放途径主要包括油墨调配、印刷、干燥、复合以及设备清洗等过程。凹印工艺通常使用低黏度、高VOCs含量的油墨,因此在印刷和干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VOCs,且成分复杂,包括酯、醇、酮、芳烃  相似文献   

17.
<正>凹印工艺的VOCs排放问题由来已久,雾霾与PM2.5超标等一系列环境污染的重大事件成了解决凹印VOCs问题的催化剂。曾经被视为都市工业的印刷业,现在却被列入污染行业之列,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先后颁布的相关地方标准,意味着将对印刷业VOCs排放开始新一轮制裁。同时,网传的印刷企业退出北京也给印刷业带来了震撼,2014年北京市政府公布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  相似文献   

18.
<正>凹印在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几近成熟,在软包装、折叠纸盒等细分领域占据了绝对的"霸主"地位。然而近年来,在环保浪潮的席卷之下,凹印因VOCs排放问题备受"不环保"的诟病。为了行业的长足发展,如今全国上下的凹印企业都已经开始转变思路,积极开展绿色化生产,尝试从根本上解决VOCs排放问题,为  相似文献   

19.
正环保永远是软包装行业发展的主流,尤其在国家VOCs排放控制政策落实执行的当下,更是如此。但VOCs治理对于我国软包装行业来讲还是一个新课题,目前行业内普遍存在如下状况。(1)企业对于准备采用的VOCs治理工艺的一些细节认知不足,很难做出采购决策。(2)企业对准备采用何种VOCs治理设备或方案关注较多,但在其他生产环节对VOCs治理的影响方面关注较少。(3)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需要投  相似文献   

20.
正"十二五"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地环保问题相继出现,尤其是雾霾严重,空气中PM 2.5严重超标,而形成雾霾和PM 2.5的重要物质之一便是VOCs。为此,国家出台了严苛的环保政策,对企业的VOCs排放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软包装企业而言,VOCs治理是一个艰辛及复杂的过程,治理难度大,一次性投资和操作费用高。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凹印生产线逐渐增多,产生的VOCs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