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东南大学工科在茅以升主持下,通过引入美国工科发展理念建构学科发展规训体系,推动了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性质的新式工科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工程教育以规训化建制作为学科发展的主要内容,以人才培养作为学科活动和发展的核心,形成了这一时期新式高等工程教育和新式工科发展模式的建设路径:第一,以系科作为组织机构功能单位,开创并建立教学、科研、服务为工程教育事业领域和任务的学科组织活动范式及学科发展使命;第二,以培养工程上的有为人才为目标,明确工程人才内涵应涵盖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面的训练和培养;第三,以实践为旨趣,重视工程实践训练;第四,重视工程基础理论的夯实和宽阔知识领域的涉猎;第五,确立以解决工程发展的实际问题为高深工学训练之任务等。  相似文献   

2.
作为大学组织建制、学科制度以及学术权力的有效载体,讲座制于特定历史时期在加强学术权力、确保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功效.但讲座教授集教学、科研、财物及人事工作于一体,私权过大,对有限学术资源实施高度垄断,遮蔽学术组织中的弱势个体,不利于学术权力公共性之构建.此外,研究领域狭窄,学科壁垒森严,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术自由,影响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大学内部管理体制中,教授权力经历了"萌芽—扩张—回缩—恢复—缺失—重建"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教授权力参与大学内部管理的价值取向从"教授治校"向"教授治学"转变。这种转变本质上是教授在大学内部管理中行使学术权力的权限范围和边界的合理限定,一方面是教授权力在现代大学制度中正式确立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教授从全面参与大学管理转变为重点参与学术管理。从"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这是由大学所处的内外客观环境背景和大学自身结构、职能和文化等因素的多元复杂化发展所决定的,是从构建理想模式到顺应现实情况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专家守门"是学科规训制度的原初形式,期刊编辑、审稿人和学界精英作为"专家"通过学科分类、学会、学术部落文化"守门"。伴随着学科发展的制度化,"专家"的含义不断窄化,功能有所弱化。"行政"成为了学科规训制度新的守门人,"洗牌"、拨款、认定成为新的"守门"方式。从"专家守门"到"行政设计"的转变,应该在学科发展规律的框架内转之有理、转之有据,同时还需要倾注学科关怀。  相似文献   

5.
李比希学派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吉森大学孕育出的著名化学学派。在李比希学派的带动下,吉森大学化学学科在有机化学和应用化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开创了现代大学化学教育的新时代,并且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化学人才,使吉森大学成为公认的"化学圣地"。李比希学派的学术贡献,得益于学派创始人李比希为学派确立了极具潜力的学术领域,得益于学派首创的以公共实验室为基础的全新的科研育人模式,也得益于以李比希为核心的内聚性学术团队的共同努力。李比希学派带动吉森大学化学学科成长为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大学培育一流学科提供了学术方向、学术核心和学术队伍等方面的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文化研究,经历了"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和"大学文化"三种不同概念语境的学术探索阶段,表现出由从属研究向独立研究转变的学科发展特征,逐步确立了大学文化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从一门学科创建和发展的认识成果而言,近30年大学文化研究有着较多的范式运用和学术建树。在多元文化冲击和国家战略调整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大学文化研究的学科化发展背后,也隐藏着难以回避的中国特色、研究范式、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理论问题。把握现代大学的文化本质,立足高等教育发展主题,形成价值与实证相统一的研究范式,真正构建起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学,应是当前大学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征在于不断涌现杰出学术人才,杰出学术人才培育评价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培育质量评价。以培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文社科)的教师与校友数量等中国特色评价指标为基础,构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杰出学术人才培育评价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此评价体系构建整体有效,"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区域布局上持续分化,在院校发展上实力悬殊,马太效应尤其明显。基于评价结果,我们认为未来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要重视"三个平衡,三个充分"建设:学科布局平衡,学科发展充分;学术生态平衡,质量保障充分;发展结构平衡,动态调整充分。  相似文献   

8.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欧洲12世纪的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前身,现代大学所具有的特色正是继承于中世纪大学的特色.现代大学不仅仅继承了"大学"这个名称,还继承了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组织结构、学位制度、自治、学术自由及教学等等.现代大学也在走向回归之路,中世纪大学所独具的国际性经过几百年的沉沦又逐渐为现代大学接受和吸收.因此,对中世纪大学的本质特色和时代特色进行探索为研究现代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历史根据和理论支持,有利于现代大学更好地走特色道路,以提供优质教育质量赢得来自国际和国内的竞争,以大学独特吸引力获得世界瞩目和良好的声誉.  相似文献   

9.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的旗舰大学,授予宪法自治的领先地位,树立学术卓越的标准,授权学术评议会至高权力,是加州大学发展的制度优势和赢得"竞争性卓越"的合法性基础。多元决策的组织结构,学术卓越的校园文化,协商互动的人际关系,为伯克利评议会的动态运行提供了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制度框架。伯克利评议会对我国大学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有效运行的启示有:注重发挥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在大学学术事务决策中的主导作用;有效调适大学自治和追求卓越仪式性规则和绩效逻辑之间的平衡;促进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在信任和沟通基础上与其他组织之间构建协商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思维方式,大学对知识选择的发展变化与人类的知识隐喻有着历史的契合性,进而使大学学科知识体系和人类认知信念体系相对应,这为大学学科知识的组织和学科边界的划分提供了合理性依据。在知识地图的隐喻思维下,知识的应用版图超越传统知识生产分类范畴,大学知识生产遭遇了学科的制度化危机,化解这种危机需要以学科互涉为视角打破大学知识生产的学科疆界,建立和完善大学知识生产的工作制度、信念制度和权力制度。沿着人类知识认识论与大学学科知识演进的逻辑进程,分析大学知识生产的学科危机和制度建构,对当前大学"双一流"建设中学科知识生产的制度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有着天然的、不可割裂的联系,它们依存于共同的工作框架,并且在认识论、研究程序、累积过程、价值取向等方面遵循相同的学术逻辑。但是,实践中过于强调学术差异性导致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发展的逻辑分离,使得教学学术根基松软并游离于大学学术之外。因此,需要从学术理念、学术道路、学术制度、学术文化等多方面推动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的耦合发展,以进一步增强二者之间的逻辑一致性,这是提升教学学术含量、坐实教学学术地位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不同制度分析视角的转换意味着社会事实及其制度结构、规范的不同假设,而任何社会存在、制度设计又内含着道德的伦理意蕴及其德育机制追求。旧制度分析的社会基础是属于道德范畴的"共同价值",制度化教育以既定的结构和规范来规训学生的道德发展,学校德育通过他律、监控机制承担着将学生制度化的功能;新制度分析建立在"共同意义"的认知基础上,学校的组织、结构及其规范是被制度化的对象,基于人性的自治、道德自律认知,学校德育秉承学生与制度平等、互动、共生的机制,不断生成追求德性生活的学生个体、建构道德性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大学史上,教授治校与中世纪大学自治和近代大学学术自由相伴而生,在我国民国大学史上经蔡元培和梅贻琦等校长的努力得以实施。作为一种大学治理结构,教授治校在中外大学史上都依赖于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而确立,具有普适性。教授治学的概念最早见于蒋梦麟校长的教育思想,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倍受关注,作为一种大学观念,它并不能上升为一定的大学规章制度,而只是对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伦理诉求。因此,当前中国大学制度设计的理论依据之一应当是教授治校而不是教授治学。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制度发展的若干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制度是影响大学发展的关键。随着世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乃至普及化阶段,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复杂、多样。为促进大学基本职能运行,维护大学组织健康发展,各国纷纷构建适合自身地域特色的大学制度体系。综观现代社会中各国大学制度发展的历程,从宏观层面来看,存在着若干特点,即学术自由的恢复和保障;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大学自治;市场调节机制作用下的大学办学多样性;大学制度模式移植过程中的借鉴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民国1928-1937年间,国立中央大学学科建设走出了理想与现实"非此即彼"的价值困惑,确立了"实践本位"新的学科建设价值观念,学科发展走出了学习引进和模仿的阶段,不断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中央大学学科建设是学科内在基因与外部环境互动生成的结果。具体体现于确立了"建立有机体民族文化"的学科宗旨,为大学建设提供强大的实践整合机制和新的目标导向;建构基于学科建设实践"立体化"的学科结构;建立本土化"校务会"学科管理体制。等等这些,对当前我国大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即大学学科建设应当凸显学科的实践批判性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在学术自由变迁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到来自宗教、政府、企业甚至大学内部的妨碍,学术自由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矛盾.主要表现在: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并非总是一致的,而这种不一致可能会造成对学术自由的压制;大学对学者的刚性管理以及学术资本主义的风行,使得学术研究往往为功利所左右;大学内部的专业化发展造成学术共同体的分裂以及学科壁垒的出现,阻碍了学者在学术领域中自由交流和研究权利的实现;享有学术自由和承担学术责任之间由于“度”的缺失而产生失衡的状态.解决这些矛盾,需要站在学术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的基点上,实现积极的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7.
大学学科制度内涵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学科制度的讨论 ,认为大学学科制度是大学学科组织中规训学科新人、控制学者学术职业样式的规范。它包括学科划分与设置制度、课程标准、学科研究规范、学科评价标准、学科奖惩制度  相似文献   

18.
用现代大学理念引导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教育观念或哲学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 ,大学理念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目标确立、专业设置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代大学理念引导着大学的发展 ,大学理念只有转化为现代大学制度 ,体现在制度中 ,它的引导作用才能发挥出来。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世界各地提出了许多新的大学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酝酿、整合 ,于1 995年提出了一份《关于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归纳为现代大学的三大理念 :高等教育的针对性、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这三个理念为…  相似文献   

19.
古代学术的研究传统在清末废书院、兴学堂的改革中受到巨大冲击.通过大规模译书运动和数次留学热潮移植引进的现代学术使中国学术界面临学术殖民的危险.国内知识界要求重建并超越学术研究传统,实现学术本土化和自主化.以蔡元培、凌鸿勋为代表的大学校长在现代学术中心--大学建立了研究机构.研究所的广泛建立及其现代学术研究活动,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拓展了学术群体的认知领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解决了我国社会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复杂问题.我国现代学术在组织化、制度化的研究活动中走向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民国教育史上,作为国立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校长,罗家伦始终以发展学术为办理大学的中心任务,其大学理念体现为:大学应以文、理学院为中心,兼顾应用科学的发展;大学应以学术为标准,选聘优良师资;大学应以学术研究为灵魂,为人类增加知识总量;大学要把握时代的精神和需要,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贡献.在近代中国复杂多变的历史条件下,罗家伦坚持学术救国的信念,执着地以大学作为振兴民族文化的基地,他对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办理功不可没,其大学理念与办学实践有值得称道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