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春二月,北京降下了久违的初雪。乍暖还寒时候,围着怀旧的灶台吃一顿地道的野生灶台鱼,不仅有种久违的亲切感,也正应了“年年有余”的好彩头。  相似文献   

2.
灶台鱼     
我这人本来就粗心,所以记不清灶台鱼是什么时候来到长春的。好久没吃灶台鱼了,真的有些怀念那种感觉。各种做法的鱼我也没少吃,但我认为灶台鱼的这种吃法是最香的。  相似文献   

3.
近四十岁第一次下江南,第一次随朋友在水乡农村——她婆婆家,见如此模样的灶台:火口和灶口之间竖了一面墙,火口藏于内,灶台冲于外,就像两个搭档唱双簧——藏在椅子背后的人负责喷话,脸露在舞台上的人负责做动作。而且灶台上面居然不是安了一口锅,而是四个。左右并列两个“大哥”,一口烧莱,一口做饭;脑门上顶个“小弟”,热洗脸水的;下巴上吊个“小妹妹”,热洗碗水的。一顿饭下来,哈哈都全了。  相似文献   

4.
刘晶晶 《中国食品》2014,(2):112-113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人不仅要靠化妆品来装扮美貌,更要注重饮食的调理。生活中的一些食物对女性来说,可谓是多吃多美丽,健康漂亮可以吃出来。“吃出美丽”的“吃”不是暴食暴饮,小是三天吃两天不吃,更不是没头没脑地傻吃。这里所说的“吃”是有节奏地吃、有准备地吃、有选择地吃、有心地吃、重调养地吃。  相似文献   

5.
吃得世界     
什么是“吃得好”?不是大鱼大肉,什么贵就吃什么.从科学的角度看,营养的均衡、合理才是真正有利健康的“吃好”.  相似文献   

6.
单守庆 《中国食品》2002,(5):2fzgsp
改革开放,加入WTO,国门大开,将有更多的厨师不再围着国内灶台转,而是到异国他乡演奏中餐锅碗瓢盆交响乐。在海外如何开好中餐馆?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曾在亚洲、非洲7个国家和地区主理厨政的冯志伟先生。冯先生目前是中国药膳研究会烹饪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他谈中餐馆,当然不是“外行看热闹”,而是“内行看门道”——  相似文献   

7.
香烟是用嘴吸“吃”到肚里去的,满足了烟民的“食欲”,可归纳为食品,但它毕竟不能喝、不能吃、不能填饱人的肚子,也不能解决饥饿感,故又不是食品。因此,香烟不是平常的食品,而  相似文献   

8.
凡吃食物者,大都求其鲜味.什么食物最鲜?鱼肉最鲜,生鱼又比熟鱼鲜.《辞海》对“鲜”的解释.“鱼;生鱼”.郑玄注:“鲜,生鱼也.”古人说的“脍(鲙)”,即切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脍,也称鱼脍、生鱼脍和鱼生,现在多叫做“生鱼片”.  相似文献   

9.
一提到嵊州,我们所能联想到的,首先它是越剧的发祥地。越剧源远流长,词曲细腻缠绵。但是,嵊州特色菜螺蛳,何尝不是滋味淳厚、回味无穷呢?如今的食客对于吃很挑剔,吃什么都有讲究,大凡吃鸡,必要选“土鸡”,吃菜,要挑“高山菜”;连吃肉、吃蛋,也要选择什么“土猪.土鸡蛋”。螺蛳价廉,“本土味”十足,美食家自然不肯轻易放过。  相似文献   

10.
受“少吃长寿”,“有钱难买老来瘦”的观念影响,许多老年人习惯于少吃,认为瘦一点,身体也会更健康。但专家指出,对于老年人来说,长寿与不是病态的胖瘦关系不大。尤其是老年人在较短时间内体重下降过快不是好现象,  相似文献   

11.
孙书静 《中国食品》2015,(4):114-115
何为营养达到“小康”水平?我们可参考恩格尔(Engel)系数:恩格尔系数=(用于食品的开支/家庭总收入)×100%,指在家庭总收入中用于“吃”的花费所占的比例。按照恩格尔系数是40%-49%为小康水平的标准,我国目前城市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人达到了小康水平。衣、食、住、行中,“吃”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每天吃青菜、杂粮肯定不是小康,每天大鱼大肉也不是小康。在我们的观念中,吃饱喝足就是幸福,胖是富态的象征,有了钱当然不能亏  相似文献   

12.
读者园地     
《饮食科学》2005,(11):13-13
辽宁抚顺杨双春:我是一名大学教师,经朋友的推荐,读了最近几期的《饮食科学》。本来我对日常饮食的观点是“吃饱吃好”就可以了,平日里也没有认真读过饮食方面的杂志,可是自从读了《饮食科学》以后,我才发现“饮食”和简单的“吃”真的是有天壤之别。只有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吃得有品位,吃得快乐,不是为了“吃”而吃,这才是真正的“饮食”,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灌输饮食要健康,饮食要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渔仔侃蟹     
吃蟹还是正阳楼? 记得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女士说过“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当真是因为蟹味好而爱苏州吗?显然不是。这道理与“吃蟹还是正阳楼”的说法一样。都是作家于谈吃说蟹之中,把自己一腔浓烈的乡情与怀旧感情,一古脑儿地倾注于笔端。 梁实秋说:“蟹是美味,人人喜爱,无问南北,不分雅俗。当然我说  相似文献   

14.
张超楠 《中国食品》2013,(23):74-75
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但是每顿饭都能吃得好、吃得营养对于上班族来说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白领健康状况差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上班族的胃究竟怎样呵护?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秋吃莲子冬吃藕,夏天就吃荷叶粥.”——这荷叶粥,既不是用荷叶熬粥,也不是往粥里搁荷叶,而是以荷叶做锅盖.  相似文献   

16.
据一些高级厨师回忆,他们给老舍做饭非常小心,因为他常能指出一些菜的不足和应该怎样做。他还和几家饭馆整理过五六十种失传的食谱。1965年,他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所到之处,他谈吃喝文化,谈和吃喝有关的故事、讲究、风俗习惯,谈吃中的历史、文学、文化和人文内涵,日本朋友大为折服。在这位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对“吃”的描写尤为在行。老舍认为“吃在中国是一件大事”。今天,很多人一谈饮食就是美食,如“满汉全席”都有什么,谭家菜如何做,张大干如何用飞机空运当天的“黄焖鱼翅”等等。而老舍所写的“吃”,是劳动人民的“吃”,而不是什么“美食”。他很少谈皇帝吃什么,大臣吃什么。他有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王瑾 《食品与生活》2006,(10):24-24
世界卫生组织评出的“十大垃圾食品”黑名单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不时的威胁着人们本已脆弱的“饮食神经”,这是“垃圾食品”,那又有食品安全问题。人们不禁要问:我们到底该吃什么?“垃圾食品”并无特指“垃圾食品”一词来源于英语的“junk food”,其中junk指的是肮脏、污秽的废旧之物,而中文所指的“垃圾食品”却制作工艺精良、色泽诱人、香气扑鼻,毫无龌龊之感,因而将junk food直译为“垃圾食品”有失准确,应理解为品之有味、多食无益的一类食品。这类食品并非完全是人们理解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三高”食品,因为脂肪、热量和糖分都…  相似文献   

18.
刘雄孝 《中国酒》2004,(3):24-25
照相机真正的价值在于帮助大家留下回忆;化妆品不是用来用的,而是为了美丽;选择联邦快递的人真正需要的是“速度”;吃铁板牛排的人更多的只是为了享受那种“滋滋”的声音;白酒不是为了“喝”,而是大家寻求一种文化、习俗、氛围的“工具”;……这就是“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吃在荷兰     
东方文化是“吃”的文化,这话一点不假。中国人对别人示爱的最基本方式之一,就是好好请你大吃一顿,唯如此,才能体现出他的热情、友好和真诚。而在西方,则远不是这回事。西方人感兴趣的不是吃喝本身,而是吃喝过程中亲切温馨的气氛,以谈为主、以交流为主。曾在荷兰三年的周姓朋友对我讲了以下“吃在荷兰”的有趣轶事:  相似文献   

20.
古人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烹任文化的地位。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口袋满了,生活要求高了,吃饱喝足后,越来越注重“怎么吃”,“美食改革与创新”也被提上议程。环境、服务、文化、创新意识,有取代区位、价格、促销之势,成为餐饮竞争的主旋律。吃,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餐饮与文化和历史是密不可分的,这不单单是靠严格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就能胜仟的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