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分组,对照组39例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综合康复治疗,比较疗效、FAM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9,P 0.05),研究组治疗后FAM评分(92.2±2.4)分高于对照组(90.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5,P 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疗效好,运动功能改善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互动游戏结合动态站立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2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促循环、脑细胞保护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下肢功能情况,给予互动游戏结合动态站立架训练,治疗两个月后,对比两组训练后的平衡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运用不同游戏并结合动态站立架训练后,其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等,均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互动游戏结合动态站立架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接治的9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纳入观察中,采用双盲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积极专科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应用神经功能缺损度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测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FMA、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护理后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急性脑血栓临床治疗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提升临床康复效果,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1个月后对比疗效。结果对比Barthel指数分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更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obath技术对中后期偏瘫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Bobath技术,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康复治疗前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评分结果对比P均0.05;康复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提高幅度、Fugl-Meyer量表评分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Bobath技术可显著提高中后期偏瘫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有利于保障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为40例。在脑卒中康复治疗过程中,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行运动康复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康复疗法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高其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和总结近年来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的发展现状,以期为脑卒中患者制定、实施合理的康复计划提供参考,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有关文献研究资料,从肢体康复评价的方法、时间、内容、良肢位摆放、感觉障碍、运动意念、健肢功能维持、避免二次损伤辅助用具等方面介绍了如何运用现代先进康复治疗技术,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方法。査阅文献证明:通过感觉、运动输入,打破或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建立分离、协调的运动模式,强化康复护理训练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早期康复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ADL(97.56±0.25)分、NIHSS(3.15±0.04)分、BBS(39.04±0.62)分、心理护理评分(96.48±3.01)分、饮食(95.82±2.22)分、功能锻炼(96.75±0.80)分、有效率96.9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对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平衡能力的改善,均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应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通过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及饮食干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护理改善脑梗塞患者偏瘫的效果。方法 :采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脑梗塞偏瘫患者,数字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训练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I指数)、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4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护理可明显改善脑梗塞患者偏瘫,提高肢体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帕金森(PD)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P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基于入院先后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均给予专科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持续2个月后应用PD运动功能量表(MORSPD)、生活质量综合量表(GQOLI-74)评测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MORSPD、GQOLI-74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在PD患者治疗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82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研究组(予以常规护理,41例)、对照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41例),比较NIHSS评分、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NIHSS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研究组护理后SF-36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改善生存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盆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康复科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30例,随机分为骨盆稳定性训练组(简称训练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骨盆稳定性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平衡功能(BBS)、步行能力(FAC)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BBS评分、FAC评分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O.05)。治疗2个月后训练组患者BBS评分、FAC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均0.05);对照组亦有提高,但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O.05)。结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骨盆稳定性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有患者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干预,具体项目包括康复运动、情志护理、穴位按摩和饮食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6个月后的康复功能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来说,能够有效提高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于2017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的72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以电脑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即常规组(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常规化护理+循证护理),两组各36例。以FMA量表(Fugl-Meyer)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WAB(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法)评估患者的AQ(失语商)。结果 :两组护理前AQ、FMA评分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AQ低于常规组,且FMA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循证护理后,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失语状态均均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神经内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为78%,好转率为20%,无效率为2%,总有效率高达98%。对照组患者康复率62%,好转率为16%,无效率为22%,总有效率为78%。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康复福利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患者采取早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实施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经护理均得到好转,其中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优,护理后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在脑梗塞的临床中予以早期护理,有利于患者语言功能与肢体功能的改善,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于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神经内科对其护理的临床上存在的价值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医院选取这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选取64例,选取随机数字表达法对这些患者进行研究,将它们分别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各分32例。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研究组的有效率要高于常规组,后者的有效率在65.63%,前者则在93.75%;经过护理后,根据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知,前者的评分在(17.56±3.36)后者的平分则在(25.75±3.67)。根据两组研究结果显示,前者的有效率在此低于后者。结论 :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以及护理效果上做改善是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重要举措,研究结果显示,因为其临床价值很高,所以在临床中应被广泛推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康复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实施后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对比。结果:护理措施实施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护理措施进行适当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并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康复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都是在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64例,以计算机表法实现各组处理。试验组(n=32例)选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n=32)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脑卒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之间所收治的112名脑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56例,把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组别定义为对照组,把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常规治疗方法外加以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组别定义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性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也对对照组高。结论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于脑卒患者的治疗以及恢复效果明显,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