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对cPCI平台和串行RapidIO网络技术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cPCI平台构建串行RapidIO网络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利用cPCI平台可供用户自定义的接插件定义了一种串行RapidIO互联标准,使用ZD高速接插件替代2 mm cPCI标准接插件,使得实现的串行RapidIO网络系统最大可支持单端口3.125 Gb/s的传输速率.并且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4U 8槽cPCI平台构建的串行RapidIO网络系统;还设计实现了一种串行RapidIO交换模块.  相似文献   

2.
基于Windows CE的GPS串行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Windows CE下实现GPS串行通信的过程和一般方法.通过比较互斥对象和事件对象两种线程同步方法,结合GPS串行通信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事件对象的解决Windows CE下读/写操作冲突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并为Windows CE下其他设备串行通信的实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Win95下基于API的串行通信开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Win95下串行通信的开发方法.通过对Win32串行通信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分析,有效地实现了Win95下基于事件驱动的串行通信应用开发.  相似文献   

4.
文中以TMS320VC5402为对象,分析了其串行通讯端口的特点,说明了利用TMS320VC5402串行通讯端口实现其内部CPU与PC机之间的串行通讯的原理,并给出了一种简易的异步串行通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谢辉 《现代计算机》2006,(1):98-100
串行编码检测技术是CDMA等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其灵活性和实用性,在各种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串行编码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并以基于状态机的状态迁移法具体讨论了串行编码检测器的分析手段、设计方法、注意事项.最后给出了使用CPLD器件完成的一种串行编码检测器的具体实现,并添附ABEL-HDL语言源代码.本文对同类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实用角度出发,介绍一种在单台微机上模拟双机进行串行通信程序调试的方法,以减少系统调试时间。文中介绍了串行通信接口板的原理及应用,串行通信的连接方法及串行通信的程序编制,其中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串行通信接口板的多路串行I/O口特点,实现以单机代替双机调试串行通信程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与其它控制器的通信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TMS320LF2407A的串行通信系统.该系统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PI)和通用异步收发器(URAT)两个通信模块实现DSP与PC主机和数显外设的串行通信.详细介绍了DSP串行通信系统的硬件设计原理和方法,给出了系统运行流程和相关的软件构架.通信实验表明,该系统电路设计简单,传输数据稳定准确,对DSP系统在通信方面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智能化的宽测速范围(1~99999转/分)的转速监视仪.它以电涡流传感器为敏感元件,以8031单片机为测量监控核心,选用串行EEPROM等先进元器件,采用监督定时器(看门狗)等硬软件技术.监视仅具有多种工作模式,数码显示、两挡超限报警、记录输出以及串行通讯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一种基于串行通信的简单、高效的通信协议制定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该协议有效提高了串行通信的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GMS97C205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TLC2543 12位串行A/D转换器,设计了一个串行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和主要源程序.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通用串行总线(USB)的阵列声波测井数据采集系统,该采集系统的构成模块包括模拟信号处理、高速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控制器、串行数据和控制接口以及主机接口等;以CPLD担当数据采集控制器,采集深度、速率等参数可根据实际需要动态设置,从驱动程序初始化和卸载、设备启动、设备控制和数据读写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用于数据采集系统的USB驱动程序设计,基于14位ADC的采集电路实测信噪比不小于65dB;该采集系统可用于井下阵列声波测井仪调试,以及实验室声波换能器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2.
充分利用高速通用串行总线(USB)所具有的传输速度快、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易于扩展、占用的系统资源少等优点,将其与传统的数据采集技术相结合,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USB的数据采集系统.本文首先对USB2.0总线技术进行了介绍,然后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USB2.0接口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固件设计、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和主机应用程序设计.本文完成的基于USB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为数据的采集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经济、更方便的数据采集方式.  相似文献   

13.
《数据采集与处理》2007,22(1):121-126
根据微弱光离子化信号的检测需要,开发出一种光离子化信号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利用AD7710在微小信号测试方面的优势,以AT89C52为主控对硬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设计,实现了电压信号的数据采集与A/D转换、数码显示和数据串口发送。软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串口发送模块等。利用国家标准物质中心配制的标气,系统可以有效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检测极低限达到了1 ppb。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液晶型高精度采集仪表。该仪表采用24位高精度串行A/D转换器CS5532,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的精度,简便的三线串行输出模式节省了单片机的接口资源。选用WGM12864液晶显示模块,实现了实时显示采集数据和运行曲线的功能;而按键的设计则实现了方便的菜单操作;另外,使用基于Modbus协议的RS-485串行总线通信方式,实现了数据的远程通信。通过实测数据显示,该仪表采集数据准确、性能稳定,各项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FPGA的并行传感器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可以高性能、低成本的实现多达64路串行总线并行工作的数据实时采集、监控。基于ARM和FPGA的设计框架,尤其是FPGA的模块化设计大大提升了系统的灵活度和实时性。同时软件接口设计上的创新,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LabVIEW和Linux的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添  钱志博  黄昌华  李凯 《测控技术》2010,29(11):41-43
介绍了一种下位机以ARM9处理器为核心,嵌入式Linux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上位机选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开发,上下位机采用串口完成通信的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实时显示和动态存储到数据库中,波形图和所查询的数据表格可在打印机打印或以HTML形式在浏览器中打开,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本系统。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树莓派的多串口多总线服务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树莓派、USB-hub、USB/串口转换器和Linux操作系统设计一种串口服务器。本文重点介绍了该串口服务器的硬件结构,以及软件架构和3个主要任务的详细设计方法。该串口服务器带有多个串口,具有支持多总线、传输距离远、传输协议多样、低成本及低功耗的特点,已成功应用到工业现场的信号采集和设备监控中,满足长期稳定和实时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导航计算机的ARINC 429总线通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代导航系统的需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TMS320C6713和SC28L198的新型高性能导航计算机,该系统集成了高精度AD采集、8路异步串口通讯以及ARINC 429通讯等多源数据采集通讯功能;重点阐述了ARINC429总线通讯模块的实现方法,详尽分析了中断响应的时序处理,通过对中断信号的判断与处理,利用CPLD实现了429模块4收2发的全双工通讯;该导航系统经过检验,可完整实时的收发数据,减轻了DSP的通讯负担,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该系统已经在某型无人机半物理仿真导航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串行背板技术的声呐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拖曳线列阵声呐工作特点和水声信号传输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背板串行传输技术的全数字式水声信号多路传输方法。该方法选用CY78923/CY78933作为物理层芯片解决水声信号的高速串行传输,采用复用/竞争的思想实现多路数据混合传输。并通过同步互联技术解决模块间的同步采集问题。硬件上设计了以可编程逻辑器件为核心的数据采集模块和串行背板传输模块。该系统可适用于传输电缆体积受到严格限制,且需要同步多路数据采集的数据传输场合。  相似文献   

20.
基于GM812X芯片的多串口扩展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显英  褚良敏 《自动化仪表》2006,27(6):64-65,73
综合介绍了当前使用的各种串口扩展方案,同时也对新出的国产串口扩展芯片GM812X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最后针对棉花业中对多串口数据采集的需要,结合此芯片的特点建立了一个多串口数据采集及条形码自动生成系统,系统可以满足各种环境下的串口数据采集.系统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开发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