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试验,研究了钛含量变化对铌钛微合金化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钛含量增加,铌钛微合金化钢中的贝氏休体积分数对钢材屈服强度的影响程度没有明显变化,而Hall-Petch关系斜率减小。同时,对铌钛微合金化钢的强度计算模型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2.
王瑞珍  章洪涛 《金属学报》2007,43(10):1082-1090
对具有高、低屈服强度的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的Nb、Ti复合微合金化钢的热轧板进行了组织分析,研究了强化机制.组织分析表明,板卷均为铁素体组织.但具有高屈服强度的板卷铁素体呈现出非多边形特征,位错密度较高,晶粒明显小于低屈服强度的板卷.两类板卷中的复合型星形析出物较多,平均尺寸140-150 nm,消耗了钢中50%的Nb.强化机制研究表明,铁素体晶粒细化强化是主要强化机制,占总屈服强度的(43-46)%;两类板卷的析出强化效果微弱,只占总屈服强度的(4-6)%.位错强化与晶粒细化强化是板卷具有高屈服强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范泽熙  杨弋涛 《铸造》2021,(1):62-67
基于铌、钛元素的微合金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低合金钢中,可望为重载车用钢零件性能提升提供助益.本文综述了铌、钛添加后在车用低合金钢中的存在形式、强化机理、析出规律及铸件的热处理工艺.铌钛元素在钢中主要以析出态的形式存在,沉淀强化是其主要强化方式.常用最终热处理以淬火加高温回火为主.最后,作者对重载车用铌钛微合金钢发展方向进...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微量铌元素对灰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成功开发出一种铌微合金化高强度灰铁气缸盖。结果表明,微量铌元素的加入使石墨、共晶团、碳化物及磷共晶细化,珠光体片间距减小,基体得到强化,灰铁试样的抗拉强度、韧性、疲劳性能和热疲劳性能都得到提高。当加入的W(Nb)=0.20%时,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铌在灰铁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多数在共晶团边界处形成独立的富铌相,少数固溶于珠光体基体中。采用W(Nb)为0.20%的微合金化灰铁浇注的气缸盖,本体强度均在300MPa以上,达到HT300牌号的要求。气缸盖通过了1000h冷热冲击耐久性和2000h“11工况”耐久性台架试验考核,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铌微合金化在特殊钢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叙述了铌微合金化机理及铌、钒、钛的基本特性,介绍了铌微合金化在结构钢、弹簧钢、模具钢和不锈钢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开发含铌微合金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低碳铌钒微合金化铸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捷  陈木兰 《铸造》1990,(12):5-11
文中叙及的是一种低碳铌钒微合金化铸钢的研究,主要说明的是热处理工艺;稀土一硅钙变质处理;钢的组织对钢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的优点是具有高强韧性及良好的焊接性能,因而很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张瑞祥 《上海金属》1995,17(2):45-48
着重介绍宝钢近年对含钒、钛、铌的高强度厚板钢、管线钢、超深冲钢、锅炉管钢等的开发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对比了铌微合金化与钒微合金化成分对大规格耐候热轧H型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铌微合金化能够获得相对细小且均匀的显微组织,明显改善低温韧性,提升塑性指标,且对提升强度更有利.  相似文献   

9.
昆钢Nb微合金化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赵宇  陈伟  杜顺林 《轧钢》2005,22(1):19-22
介绍了昆明钢铁股份公司Nb微合金化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的开发情况,对钢筋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焊接性能、金相组织等进行了分析;对钢筋无屈服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微合金化对热轧钢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20MnSiNb和20MnSiV生产的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的性能及组织,并结合生产实际,认为在炼钢过程中减少夹杂物、在轧制过程中提高控制轧制能力均能更好地提高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影响函数法开发了热轧带钢凸度影响率计算软件,使用该软件可以计算压下量影响率、轧辊直径影响率、单位宽度轧制力影响率、工作辊弯辊力影响率、工作辊凸度影响率、带钢入口凸度影响率和负荷分布影响率等带钢凸度影响率基本值及6次多项式拟合系数。  相似文献   

12.
黄波 《轧钢》2009,26(1):47-52
分析了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钢铁产品结构的升级、城市化建设以及工业布局的重新调整,热轧宽带钢轧机的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高潮。重点介绍了我国热轧宽带钢轧机建设的数量、设计产量、建设模式特点等综合情况。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国内某厂板形及平直度控制系统(PFC)中CVC轧辊横移计算模块及其主要数学模型,并采用C 语言对实际生产条件进行了离线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板凸度可控制在目标范围(30±10)μm之内。  相似文献   

14.
余海 《轧钢》2006,23(3):38-41
介绍了带钢轧后冷却系统采用的先进技术及以层流冷却为基础的新型架构的带钢冷却装置,重点介绍和分析了普通层流冷却装置与加强型层流冷却或快速冷却装置不同组合的概况、优缺点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胡昌宗  付开忠 《轧钢》2014,31(1):45-46
本文从产品方案、生产工艺制度的选择、轧机规格选择等方面介绍了攀钢西昌基地新建的2050mm热轧带钢生产线,同时阐述了该套热轧设备在攀钢集团产业升级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明金 《轧钢》2012,(3):56-59
针对常规热连轧生产线开发薄规格带钢过程中通常遇到的加热温度、轧机设备精度、轧机负荷及各机架间的负荷分配、板形控制系统等制约因素,莱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板带厂通过采取钢坯前端低温加热、后端高温加热,均衡轧制节奏并建立适宜的轧辊热凸度,优化烫辊制度和轧制单位编排制度,优化精轧负荷分配方式和负荷分配参数,开发基于现场生产线的精轧模型仿真平台,调整辊型及辊温控制,降低卷取张力等措施,实现了厚3.0mm以下薄规格带钢的批量生产,且带钢厚度命中率达95.03%,通条凸度、楔形指标平均达标率达98.1%,平直度平均达标率为98.4%。  相似文献   

17.
薄规格带钢轧制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华  彭军明  唐彬桂 《轧钢》2014,31(3):57-60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热轧厂根据热轧薄规格带钢生产的难点,分析了影响轧制稳定性的因素,通过采用优化轧制工艺参数及控制参数、完善轧辊设备管理等办法,有效提高了薄规格产品的轧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彭东 《轧钢》2009,26(3):24-27
详细比较了两条典型的国产热轧中宽带生产线的原料、产品、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同时分析了存在这两种不同生产工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金莉 《重型机械科技》2009,(2):16-19,28
介绍了土耳其950mm热带钢轧机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总结了土耳其950mm热带钢轧机的技术创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