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老龄化进程下杭州老城区既 有社区的现状与特点,选取1980—2000时期 所形成的“街坊型”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并从 住栋单元形成的空间类型和空间结构两个层 面分别对“微空间”类型和“鱼骨型”结构进 行解析。同时,认知空间类型特点,归纳养老 存在问题,提出“大环境疏导、微空间治理” 更新营建导则,基于社区道路环境、社区入 口环境以及社区宅间空间三个空间类型提出 适老化改造范式。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现代城镇化建设;不论是出于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初衷,还是因为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主流社会观念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开始接受现代民居的群落、聚集、集中等建筑理念,这种即不失各自为政又能够共享群体资源的居住模式,其实是人类某些与生俱来共性需求的反映。同时,也得到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持续推行。然而。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尤  相似文献   

3.
通过常营玫瑰童话花园设计案例,探讨“微花园设计”这个基于日常需求的城市老旧社区微更新途径;指出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治理,应从居民的日常需求出发,以小微空间和微小视角为切入点,以公众参与为核心,运用渐进式微更新改造,通过建立多元共治平台进行以点带面的全过程设计治理;最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讨论“微花园设计”后期维护机制和网络化布局模式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岸”会所是标准营造连续折叠处理手法的代表作之一,其折叠的墙体和隔墙成就了房间、院落、中庭、水体、天桥、步石穿插的韵律空间,打造出动人的空间序列。在力求创新的同时,对苏州园林的传统趣味也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5.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未来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结合2016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的研究制定工作,通过开展上海市居民行为特征的实证调查,挖掘现状社区空间供给与居民未来需求之间的差异和问题,作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社区空间品质的切入点.基于实证调查,围绕居住、就业、服务、交通以及休闲五个系统,从开放活力、功能复合、服务精准、步行可达和绿色休闲五个方向提出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思路和对策,为社区层面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谭宇文  张翔 《规划师》2022,(8):18-25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新时期,传统以增量扩张为导向的空间治理思维难以适应存量优化的新要求,亟待探索以调整重构为导向的国土空间治理逻辑与规划方法。文章以“三调”为基础,分析、总结了以佛山市为代表的珠三角城镇密集地区的用地特征及问题成因,并基于佛山市“市—区”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探索,从规划调控、机制构建和行动实施3个方面构建了国土空间高效配置与利用框架,强调在规划调控方面突出定底线、调格局、优配置三项编制内容,在机制构建方面探索流量增效、传导优化、实施评估三大制度,在行动实施方面聚焦存量用地盘活、国土整治修复两大事项,整体形成格局引导、政策集成和动态实施三大合力,以实现国土空间的高效配置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张志豪  马锡栋  郭青海 《园林》2021,(11):100-108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老旧小区的升级更新诉求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之一。浙江省"十四五"时期将全面推行未来社区建设,聚焦人本化、生态化和数字化的"三化"融合。而如何在社区空间形态和建筑场景营造中实现"三化"融合,关乎未来社区建设的成败。在此背景下,选取杭州市西湖区五联西苑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格局—过程—设计"模式分析了该小区的既有景观特征以及现存问题。同时从建筑学角度,在"斑块""廊道"和"基质"三个层面开展面向未来社区建设的景观更新设计方法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为城市老旧小区空间调整和生态化改造提供新的规划设计分析方法、设计依据与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基于互联网开放数据,通过对比分析上海内环范围的实体餐饮店铺和互联网外卖店铺的区位特征,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实证互联网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城市尺度上,互联网外卖店铺远离城市中心区并在其边缘个别地块再集聚;中观尺度上,呈现远离传统商业中心和主要道路交叉口,并在可达性较低的街道再集聚;微观尺度上,呈现偏离临街区位,向地块内部渗透的特征.三个尺度上外卖店铺相对实体店铺的区位变化可概括为“均质化”和“再集聚”.进一步提出理论解释:外卖店铺借助互联网平台避免空间竞争,从而降低成本,促使“均质化”发生;而互联网平台直接的“收益分成”会随着“均质化”逐渐稳定,其通过参与分工获得其它收益,构成了“再集聚”的主因.据此推断,随着分工深化,规模化外卖生产企业将会逐渐成为“新都市工业”的开端.最后,提出城市规划可从关注弱区位地区发展、探索开放街区等空间设计策略、加强土地混合使用的规划管理和设计策略研究等方面予以响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317个地级市(不含港澳台)的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从历史进程演化视角分析了我国人口总数和人口密度的时空格局,以及市级人口的空间分布范围、市级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形态、市级人口空间分布方向和市级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重心迁移轨迹,并通过全局自相关、空间热点和时空规律分析,基于现实时空格局研究我国市级人口的时空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人口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应的空间引导策略,以期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作用,为完善我国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治理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近年建成的具有开放社区形态雏形的3个住区为例,通过对它们的调查访谈与空间分析,尝试探讨中国开放社区建设潜在的空间特质、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可能的规划导引。  相似文献   

11.
陈津 《城市建筑》2013,(14):6-6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三元结构,在中国城镇化中要坚持原则,以市场来主导新的城镇化进程,政府来引导、牵头宏观的规划,由市场来做具体的规划实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城镇化进程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出现了冒进态势.过高的城镇化增长速率和蔓延式空间扩张,给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及社会稳定等带来严重的危害.笔者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实施循序渐进和资源节约型城镇化的目标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规划评价:成果与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规划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不仅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的交互作用,也来自于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内部更新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地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有效促进乡村发展的乡村规划至关重要。该文从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和乡村规划的概念及关系和构建乡村规划评估体系的充要性,以得出乡村规划评估体系的构建前提。进而筛选评估因子,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尝试构建完整的乡村规划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城市规划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不仅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的交互作用,也来自于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内部更新的迫切性。一方面中国规划面对着项目数量的迅速增加,规划师需要在实践中迅速调整,针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做出规划方案 另一方面,完成的规划项目缺乏评价和回馈机制,使得对已有规划的效应缺乏总结和反馈。  相似文献   

16.
徐苗  陈涛  孟圆华 《室内设计》2021,(4):101-112
职住失配研究最早起源于国外对弱 势群体的关注,当前国内研究中对于包括女 性、保障房居民等弱势群体虽已有不少关注, 但聚焦于低收入社区的职住均衡研究还并不 多见。低收入社区的职住均衡状况受到不同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建成环境的影响,国家 和地区间的差异较大,研究范式、方法和结 论往往不具备完全普适性。我国情况尤其特 殊,城市化进程快,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低收入社区的空间分布和职住状况复杂。因 此,本文以已有研究总结归类的三类低收入 城市社区作为研究框架,试图通过文献可视 化分析(Cite Space)和传统文献综述相结 合的方法,图谱式呈现当前国内外研究在此 议题上的进展,通过中外文献的比较评述, 分析当前低收入社区职住均衡研究对象、方 法以及结论中的争议与空白,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展开提供理论支撑与方向。研究发现,低收入社区建成环境差异与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特征 差异作为影响低收入社区职住空间均衡状况的关键要素存在研究不足的问题,部分导致了相关 规划与治理政策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规划问题随之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加大了对城市规划的管理力度,希望通过整合城市空间与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城镇化进程问题,对城市规划进行了简单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苏文清 《城市建筑》2014,(24):13-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规划问题随之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加大了对城市规划的管理力度,希望通过整合城市空间与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城镇化进程问题,对城市规划进行了简单地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规划中对于多收入阶层居住分异的问题相对缺乏关注与研究,混合社区的概念认知和实践操作仍然较为模糊。研究分析了居住分异形成的内在逻辑,借鉴其他国家关于混合社区的基本理念和实践经验,探讨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混合社区的可行模式与优化建议。研究发现,为应对多收入阶层居住分异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可以设计以收入混合、产权混合与建筑混合等为主要组成模式的混合社区,在空间上酌情选择群体间“梯度-互嵌”的二维混合布局或“栋-层-户”的三维混合布局。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更应尤为重视混合社区的规划设计,只有合理规划混合社区的区位选址、空间布局、混合目标、规模比例、产权形式、建筑模式、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以及产业发展,才能有效缓解不平等和不均衡的社会矛盾,助推实现社会群体有机融合和经济社会和谐有序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