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空间规划管理权的整合,将推进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从原来的"多规争一"走向"多规并一".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变革的实践进行了研究,提出应放弃门户之见,在"多规"的编制力量、管理部门"合一"的背景下重新考虑城市总体规划(或者是城乡总体层面的规划)的转型.在对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变革思路进行了思考,提出改革建议:在空间的资源观与理论范式方面,应围绕资源的发展权重构规划事权,应从技术理性走向多元协调;在规划的政策性与成果表达方面,应加强规划的战略与政策研究使之真正发挥引领性,在成果的表达方面应体现政策性与逻辑性;在编制的组织与控制方法方面应加强各方面力量的协同性,在控制方法上应注重结构性与层次性.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工作已持续十多年时间.至近期国家“多规合一”试点,相关改革工作已取得较大成效,但实践及研究的关注点仍有待拓展.重庆自2013年以来,以规划全覆盖工作为切入,积极进行了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探索:一是以城乡规划为基础,整合专项规划和其他部门专业规划,构建覆盖“全域”“全要素”的“五级三类”规划编制体系;二是结合地方行政管理实际,强化市级层面的横向统筹,提升基层机构设置完善,努力实现空间规划“全过程”管控;三是加快法规和标准体系等方面建设,将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成果法定化,做好“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空间管控的支撑.重庆的地方改革以保留现行体制为重点,由内至外构建协调型、整合型空间规划体系,但空间规划多头并行的结构性矛盾无法根本解决.立足编制、管理、法规、信息支撑四个方面,建立由“一个规划、一个机构、一套法规、一个平台”组成的空间规划体系应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厦门为落实中央多规合一的战略布局,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推进规划工作转型,更好地发挥规划对统筹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厦门以“多规合一”工作为抓手,构建“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规划监管”相互分离而又紧密衔接的空间规划供给体系.在规划编制上,加强统筹规划,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在规划实施上,构建“战略规划+五年规划+年度计划”的实施体系,通过项目生成加强规划统筹;在规划监管上,构建了全过程一体化的监管制度和清单管理的监管方式,完善了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条块划分下的规划编制组织与空间规划体系衔接不畅.“多规合一”背景下,建立与空间规划体系相匹配的编制组织管理机制,推动一张蓝图的动态更新,是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目标的重要探索.厦门在未进行重大机构调整的前提下,以明确空间规划编制组织事权主体为基础,借助“多规合一”综合平台,通过建立空间规划编制统筹的计划协调机制、空间规划编制过程的技术协调机制以及空间规划审批的决策协调机制,实现空间规划编制组织的全流程管理,为过渡期统筹规划方法的探索提供了思路,并为规划统筹奠定了坚实基础①.  相似文献   

5.
空间规划是中央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各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结合新疆吉木萨尔县空间规划的工作实践,分析规划管理薄弱地区在空间发展与规划管理所面临的空间发展缺乏战略引领、项目实施缺乏规划统筹、规划管理粗放等问题,从创新规划编制机制和方法、建立项目生成机制、制定配套政策机制、培养地方团队等方面探索全流程的空间规划工作模式,并从创新规划服务供给模式、促进空间集约高效发展、以空间统筹城市发展几个方面总结规划管理薄弱地区的空间规划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战略空间规划的复兴和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霍兵 《城市规划》2007,31(8):19-29
通过论述国外战略空间规划概念的形成、定义、特征及世界各国的认知和实践,分析战略空间规划与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发展演变关系,阐明了战略空间规划是社会政治经济等综合规划向空间规划的回归,指出战略空间规划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个政治过程的本质属性,强调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基础,借鉴国外空间规划理论和实践最新成果,发扬我国空间规划优良历史传统,在实践中构建我国战略空间规划理论研究体系,改革规划管理体制,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国战略空间规划的复兴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空间规划传导机制中的"刚"与"柔" ——以上海崇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智行 《城市规划》2021,45(5):68-75
随着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改革和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2020年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年份.上海市通过规划和国土职能部门的合并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多规融合,在规划理念、规划方法和传导体系中均取得了的创新和成效,对全国其他城市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日本、德国、荷兰的空间规划体系,明确其各个层次的规划内容和传导方式,剖析国外规划体系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发展与管理的关系.再从总体规划、单元规划、详细规划3个层次系统总结了上海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以崇明区3个层次的规划实践为例,从战略意图传导、刚性指标传导、柔性管控传导3个方面剖析上海空间规划自上而下、从规划到实施的传导全过程,为构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多规合一”到空间规划体系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我国地方层面的“多规合一”的实践,认为目前的“多规合一”工作主要在于规划协调,但源于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问题未能解决,“多规合一”仍面临法律与机制的障碍,改革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多规矛盾、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借鉴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在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各级事权划分、法律法规体系、行政协调机制等方面的经验;结合具体实践,分析厦门“多规合一”的实践成效,介绍厦门以“空间战略规划”承接上位规划、统筹专项规划的空间规划体系模式,阐述厦门“空间战略规划”的编制内容、统筹协调方法与面临困惑;总结地方层面的创新探索,进而对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提出重构空间规划体系、完善相关法规、整合配套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7年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国家层面的生态保护控制线划定要求与制度建设正式启动.同时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城镇面临生态保护与空间发展的双重任务.基于宁夏泾源县空间规划的实践,探索我国欠发达地区空间规划控制线体系划定方法.在深入分析欠发达地区市(县)空间发展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规引领、多方参与、严守底线、集约发展”的控制线划定方法论,并依据该方法论提出控制线划定技术框架与具体方法,提高控制线划定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规划学科发展史很大程度上是一部规划实践创新进步的历史。讨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实践与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关系,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改革背景下规划过程转变的内在意义,通过回顾城乡规划学科演进过程中典型事件,总结分析我国城乡规划学科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和解决实际问题得到发展的机理。第二部分通过对规划改革文件的分析,阐释国土空间规划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意义,探讨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科学原理,强调生态、农业和城镇等功能空间的系统性和组织结构的连续性,批判性地分析机械地割裂生态系统整体性所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研究规划应当采取的行动,“多规合一”改革后首先应聚焦空间配置和土地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发展,其次应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改革要求,加强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汲取和整合。结论进一步强调在多学科知识应用和融合的关键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业的充分合作和集体行动,是必要而紧迫的。  相似文献   

11.
从"多规合一"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国家规划管理体制和规划治理思路的转变。在此背景下,交通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一部分也面临迫切的深层次变革。本文梳理了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提出的过程和含义,基于现有规划体系中交通规划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城乡规划的联系,分析了在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交通规划变革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交通规划的变革要点:首先,交通规划的变革要认识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交通规划面临的主要矛盾,明确交通规划的作用,厘清交通部门与城乡规划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其次,确定交通规划与空间规划体系的适应性发展,即交通规划既需要在管控层面与空间规划体系的规划思路、分级管控和划定的"三区三线"相协调,也需要在发展上充分体现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需求。最后,以厦门市为例,介绍了厦门对于建立空间规划一张蓝图的探索,分析了厦门交通系统规划与全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适应性,以期为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的交通系统规划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武廷海 《城市规划》2019,43(8):9-17
国家关于统一规划体系与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进一步深化规划体系改革,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在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空间产品供给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城市总规发挥宏观的导控作用,城市详规发挥底层的管控作用,将城市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引领城市高质量犮展提供规划保障;相应地,要增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支禕,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战略指引。此外,要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新要求发展城乡规划学。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2020,(2):59-67
<正>1.何谓"端凝"中国城市人文规划实践,善于将空间经营措置与人心体验紧密结合,使得城市人文空间秩序下蕴藏一种人的内心体验与感受,不同的人文空间有着不同的体验行为。"端凝"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方式。"端凝"原指端正认真、注意力集中;古人将之应用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重在通过端正场所秩序而聚景凝神,以达到在人文空间中修身正心的目的。如"端凝以观物变"、"人钟山水之秀,必端凝爽哲"等记载。  相似文献   

14.
多视角下的城市空间扩展与国内研究阶段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空间扩展"的研究,本文尝试从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和规划设计学等几个视角分别概括和归纳国内外城市研究者的相关成果,为在连续的时空背景下全面综合地认识城市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提供必要的理论联系。同时,在基本总结了国内学者关于"城市空间扩展"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后,笔者阐述了对城市规划学科自身研究任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李鑫  张琰 《中国园林》2020,36(4):73
长期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给中国城乡可持续发展带来考验,而城乡地区自身的适应性规划体系不完善及生态环境恶化让城市适应性提升面临压力。因此,以"无悔"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适应性(Ecological-based Adaptation,EbA)理念和措施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研究和关注。在收集和总结相关国际案例及应用的基础上,对Eb A理论、理念及研究进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生态适应性规划为着眼点,对分析的成果进行归纳,从研究和决策2个方面提出新的本地化解读、未来研究趋势及应用特点。同时结合中国开放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现状,提出适用于中国城乡可持续发展及韧性体系构建的本土化理念框架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是国家指导空间布局的系统性前提。本文系统梳理台湾地区空间规划体系的几次重大变动,重点解析其中体系改革和体系构建两阶段法律体系、层级体系和空间管制的转变趋势。研究指出,二战后台湾地区的空间规划发展是从建设空间向全域空间、从城乡分治向城乡统筹进行的全盘整合过程,表现为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的循序发展。最后,文章基于台湾地区经验,从观念树立、法理保障、体系完善三方面对大陆深化空间规划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星亮 《规划师》2003,19(2):59-62
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从一开始就陷入“规划设计一体化”这个迷宫,规划师们更多地步入微观的“设计”领域;规划编制主体单位“改企建制”举棋不定,“市场化”趋向明显;规划管理与规划编制的关系“本末倒置”,规划编制工作一直处于从属、被动地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与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文章提出在政府机构改革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重建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于静  张志伟  蔡文婷 《城市规划》2011,35(12):51-56
针对城市规划与大气环境关系在定量化方面建立研究,即通过空间数据、气象数据等将城市规划、气象条件和生态环境三者相互对应,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精细的城市信息资料确立数学物理模型和数值计算,实现支撑技术保障。以沈阳市为例,采用不同尺度气象模式与大气化学输送扩散模式联结,运用科学合理的大气环境评估指标,建立城市规划大气环境影响评估系统,用以分析各种空气污染物对城市的影响,掌握了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特征,为城市规划建设总体布局及人居环境的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许瑞生 《规划师》2009,25(6):81-85
城市空间的形成受到地理条件与技术水平的影响,更取决于管治者制定的建设计划和制度。在民国时期市政法规的引导和影响下,广州市形成了富有生机、秩序和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成了富有魅力的城市景观。结合城市特征制定完备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将是今后建设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The reform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should make continuous progres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resource control in the urb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period, considering its role of both strategic guidance and rigid control. As urban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is entering the era of stock-based development,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Shanghai 2040 Master Plan to upgrade urban strategies to adapt to the trans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to adjust the master planning system in line with Shanghai's rea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Shanghai 2040 Master Plan and reflects on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master planning. To facilitate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and spatial governance,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innovation ideas of the Shanghai 2040 Master Plan from aspects of functions, outcome framework, control system, organization format, e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