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规划师》2015,(10)
公众参与历来是中西方城市规划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但公众往往缺乏参与的机会与平台。在城市社会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公众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为保持城市社会凝聚力与促成公众参与,研究提出共同缔造工作坊的新模式—以公众参与为核心,依托规划师构筑政府、公众、规划师和社团等多元主体互动的平台,并结合厦门市莲花香墅共同缔造工作坊实践,解析工作坊如何引导各主体以多样化的方式参与到社区规划的多个环节中,促成各社会主体间联系的建立与发展共识的达成,通过协商共治制定规划方案并落实。此外,研究认为工作坊能够促成公众参与是因为其能够发现地方发展的诉求,并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发动公众参与社区规划,同时能够培养社区规划师、推动社区自治等。这为我国社区规划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村庄规划法定化以来,规划工作重点大多聚焦于可建设的空间与设施,对于展现村庄完整风土人情的景观空间则缺乏重视,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颁布及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全面开展,乡村景观空间对于村庄文脉传承、产业发展的价值逐步得到重视,是重要的公众型资源。在村庄规划具体工作中,以多元主体为对象的公众参与帮助形成地方文化与外部思想融合的平台,对乡村景观保护与利用起到重要作用,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反馈机制。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木黄镇凤仪村村庄规划为例,从参与主体、参与阶段和方式、参与结果三方面解析公众参与对于乡村景观规划实践的指导意义与不足之处,即:规划工作团队协同政府部门作为公众参与的重要组织方,承担宣传和引导工作;村民作为公众主体的核心,其参与有效地保留了地方特色景观,切实维护了地方文脉;就参与主体及结果而言,主体的多元度还须提升,可纳入游客、非政府组织和乡村产业相关团队,同时需要在村庄规划实施与评估反馈阶段继续跟进。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组织是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重要主体,是城市居民的有效组织者,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环节的薄弱,与社区制度不完善、公众参与主体缺失有着密切关系.为此,必须逐步完善城市社区制度,强化社区组织作为公众参与主体的地位与权限,从而完善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制度,促进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4.
在城镇化的后半程,城市规划开始从宏伟蓝图的物质设计,向以人为本、全面创新发展的模式转变。城市开发运营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开放、跨界、众包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特征。城市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关心的议题,公众参与城市公共政策的热情高涨。城市规划也开始走出小圈子,面向更广阔的社会公众,参与式规划开始成为规划转型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驱动的城市变革过程中,城市快速演进,复杂性不断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ICT(信息通信技术)支持的公众参与平台,将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多个公众参与的信息平台的案例研究,讨论了不同形势、不同内容的公众参与信息平台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信息时代,ICT技术支持的公众参与平台,将极大推动规划模式的变革,通过利用群体智慧更加科学、合理、精细化地解决城市问题,并推动城市治理模式的转型和公民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思想在我国乡村规划中正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方面的案例仍很少见,对于实施方法的讨论也较简单。文章以乡村社区为对象,综合国外应用相关理论优化乡村生态环境的经验,梳理公众参与对于乡村社区这一微观尺度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意义,并探讨参与主体的构成。在此基础上,整理从前期构思到后期维护各个阶段中开展和组织公众参与的对象、内容和具体方法,从促进发现问题并多方交流、促进达成共识并共同行动两个角度出发,对相关方法进行归类与比较。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展公众参与在乡村规划中应用的可能性以及充实相关工作方法的选择范围,让公众参与思想在我国的乡村社区规划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并藉由基于社区的生态环境优化工作,展现公众参与对于保护乡村风貌和生态环境、建立可持续乡村发展理念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深度发展和城市更新的推进,城中村治理成为城市空间治理面临的关键难题。根据巴西贝洛奥里藏特城市发展办公室的相关贫民窟数据和文献资料,可将其贫民窟治理历程大致分为联邦政府强硬治理、公众重夺民主权、公众深度参与城市更新和规划实施效用减退四个阶段。贝洛奥里藏特市在多年探索过程中发展出协作式规划的治理模式,力图将社会正义和环境公平纳入协作规划目标。虽然巴西贫民窟由于历史久远和社会结构负载等原因一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理,但贝洛奥里藏特市案例体现了地方政府对规划政策与公众参与结合的贫民窟治理路径的积极探索,其处理各利益主体复杂关系的协作式规划模式可为我国城市更新与城中村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提高农民幸福感与认同感成为规划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村庄规划模式中,却出现公众参与程度不足、农民利益诉求被漠视的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村庄规划公众参与问题和难点的基础上,以贵州省黔东南占里村保护与发展规划为例,通过分析村庄资源、发展问题、村民需求,结合村庄规划公众参与的要点与参与式规划理念,采用引导和鼓励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公众参与方式,提升村民公众参与深度和规划实施质量,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模式与机制进行讨论,旨在为未来村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重庆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编制于直辖之前的1998版总体规划对直辖后重庆的发展态势估计不足,已不能有效地指导重庆的城市发展.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于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必须改革现有的规划编制方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公众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这就要求要有公众全过程的参与.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公众参与规划的意识和要求不断提高,部分市民迫切要求了解规划,或在规划中体现他们的诉求.  相似文献   

9.
王冠贤 《规划师》2009,25(2):62-67
城乡协调发展是目前我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乡村地区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也成为了新形势下迫切与客观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分析国外乡村地区发展历程与经验,结合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阐述<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村庄专题对乡村地区协调发展的宏观引导政策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制定政策分区科学分类指导村庄发展、明确各层次规划作用倡导公众参与、发挥多部门管理职能等宏观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公众参与的和谐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是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构建和谐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规划的过程中,城市政府、规划师、市民只有各司其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当前的规划体制与模式进行变革,才能使规划走向和谐,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中山市新农村的发展特征和规划策略,从规划管理和公众参与的角度思考村庄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探索中山市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在农村地域的问题,从协调村庄管理机制、促进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公平分配、保护村庄景观特色等方面指出中山市村庄规划全覆盖之后城乡规划在农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王涛 《规划师》2012,28(Z1):80-84,88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土地资源的紧缺,城中村改造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财力、人力、权益、计划等方面的问题,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研究以市场主导为切入点,针对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规划设计实践,提出市场化城中村改造的规划设计对策,即通过城中村专项规划来保证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政策,以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引导市场化城中村改造,形成规划管理与公众参与并重的机制,以分期开发滚动平衡的思路评价市场化城中村改造的优劣,充分运用社区模式打造混合住区。  相似文献   

13.
郑小阳 《规划师》2009,25(6):52-56
根据《物权法》和《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中村规划只有符合公共利益,才能成为征收土地、房屋及不动产的依据。在目前公共利益内容不确定、城市政府主导城中村规划的情况下,应引入票决制,解决城中村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判断难题,为城中村改造的合法性提供法理上的保障;同时,应对票决制进行功能分析和制度设计,构建相应的救济程序,减少票决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对少数人权益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关系”代表了中国几千年传统农耕文明下农民社会交往的一种价值面向,体现了我国乡村治理的本原逻辑.从“关系”到“社会资本”,描述了新时期我国乡村社会资源配置的逻辑之变,也是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及乡村规划理论构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重点解析了“关系”背景下我国乡村规划在产权界定、公共物品供给、地方性空间生产、乡村治理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应顺应乡村从“关系”到社会资本的资源配置逻辑之变.重点通过嵌入“地方性知识”、构建“生命共同体”、培育“公共精神”构建基于我国乡村社会资本提升的乡村规划理论框架.最后结合乡村调查与实践,提出了我国乡村规划的4个突破方向:①农民聚居:从村落走向社区;②公共物品供给:从“低水平的均衡供给”走向“多元、梯度、差异化的渐进提升”;③土地整治:从“经济需求”走向“村社发展”;④乡村治理: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网络化”.  相似文献   

15.
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城市更新为主 的城市规划将面向更加复杂的研究对象,从 物质空间规划转向到主体与物质空间相互 叠加的“社会+物质”空间规划。城市规划 公众参与作为协调多元主体需求和意愿的平 台和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北京旧城保 护区更新实践的为研究对象,划分为政府主 导型更新和社区主导型更新两种模式,选 取四个典型案例,参考政治科学和政策科学 理论,将公众参与过程看作一个政治互动过 程,建构多主体博弈系统模型,研究不同价 值取向的多主体及其博弈过程,进而对其公 众参与系统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并提出城 市旧城更新中公众参与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婷  余丹丹 《规划师》2012,28(2):81-85
中国和法国都存在由于外来人口进入城市而形成的城市边缘社区—中国的"城中村"和法国的"ZUS",针对这些边缘社区面临的相对严重的社会问题,两国都对这些边缘社区进行了改造。借鉴法国在"ZUS"改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中国在进行"城中村"改造时,应遵循协作式更新规划路径,即多元主体参与规划过程、界定公共利益和非公共利益、从解决物质空间问题转向解决社会空间问题、使更新规划法制化与民主化等,以达到缩小"城中村"与城市其他地区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我国镇村体系规划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灵聪 《规划师》2012,28(5):5-9
镇村体系规划是城镇体系规划向农村地区的延伸。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为城镇服务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需要以镇村体系为纽带向农村地区延伸,从而实现设施的集约、节约布局,达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的。从总体上看,我国镇村体系规划的理论研究与编制实践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我国镇村体系规划还需进一步弱化镇村空间关系,细化村庄建设目标,突出产业类型和规模分布,关注农村居民的民生工程,进一步引导村庄的整合运行。  相似文献   

18.
浅谈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各方减少矛盾、协调思想,增强市民的参与性和主体意识,提高公共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进而保证城乡规划更加有效地实施,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对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研究,分析规划实施许可中的条件、程序和结果,探索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勇  李广斌 《规划师》2010,26(2):50-55
程序正义立足于工具理性,又超越工具理性,其实现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城乡规划公共利益本质是一个程序问题,程序正义是城乡规划公共利益"突围"的主要方向,公众参与是城乡规划程序正义的本质要求,不断完善规划公众参与的程序是推动我国城乡规划转型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 from an extensive growth to intensive development, city development is also gradually turning from incremental construction to stock management. Community, as a basic unit of human settlements,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to build and improve the social governance capability. In 2013, Shiyoulu Jiedao Offi ce of Yuzhong District led the 1st urban community development planning, which was a milestone of Chongqing’s city regeneration and governance innov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wo key issues: how to understand the community values and make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planning based on the above, and how to integrate with the local forces so that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planning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action pla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Minlecun Community Development Planning, using the concept of asset-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 comprehensive survey is conducted on community assets(including three aspects of physical,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and a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planning strategy is formulated which covers two parts: the optimization of community spaces and the upgrading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local-based community plann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from such aspects as value attitude, public participation, rol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planners, and ot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