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论农村人居空间的“精明收缩”导向和规划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的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城镇人居空间要"精明拓展",农村人居空间要"精明收缩"。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首先对农村人口和人居空间的变化进行概念界定和量化分析,阐述其现实情景;然后基于对问题的识别,在理论上做出解释;最后提出农村人居空间"精明收缩"的立论,讨论基于"精明收缩"导向的若干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中国乡村常住 人口大幅度减少,但部分地区的乡村人居空间却 出现了持续的增长,这种“不平衡的人地关系” 严重制约了乡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乡村空间 的有序发展。如何应对乡村人口收缩事实,提高 乡村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乡村空间有序发展,是 乡村振兴背景下亟需研究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 以陕西省县域空间单元为研究对象,采集乡村人 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数据,利用人居空间变迁 弹性系数和GIS分析方法,揭示了陕西省县域乡 村人居空间演化特征与类型,并探讨了乡村人居 空间的精明收缩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000— 2015年,陕西省乡村人居空间表现为明显的“人 缩地扩”特征,2015年以后乡村人居空间收缩趋 势逐渐显现;陕西省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集中 分布在关中平原大、中城市主城区周边地域,陕北地区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在北洛河、无定河等流域,陕南地区则主要集中在汉中盆地和丹江河 谷;2010—2018年,陕西省县域乡村人居空间演化类型从人减地扩的稀释型向人减地缩的萎缩 型和收缩型转变,萎缩型和收缩型县域数量总计为67个,占全部县域总数的62.62%,以撤村并居 为主要内容的镇村综合改革是陕西省乡村人居空间从增长转向收缩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从分 类施策、规划管控、土地管理、乡村治理4个方面提出了乡村人居空间的精明收缩路径。本文可为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省乡村人居空间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乡村建成环境之间的过渡是连续且分阶段的过程,"精明增长"策略建立了一个"断面模型"来控制和规范不同类型的城市形态,并使各"生态区"断面之间产生连续的平滑衔接。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探索将"断面模型"与"精明收缩"结合的可能,即城市在收缩阶段进行"空间资源的优化重组"和"低效资源的整合退出"的过程中,用该模型控制和调整空间形态中"空间要素的合理分配"和"生态区的平滑过渡"。首先,文章通过解析断面模型与精明收缩的概念和内涵,从核心价值、控制对象、运作方式等层面建立两者的耦合框架。框架为断面模型应用于精明收缩提供了依据,也描绘出基于断面模型的精明收缩与精明增长的技术路径。其次,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与探讨美国相关收缩地区基于断面模型的规划实践,以此证明将断面模型应用于精明收缩的可行性。本研究希望通过耦合框架的提出以及相关案例的解析,确立精明收缩目标与形态控制手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完善"增长管理"和"收缩管理"理论,引导并管控城市形态的正向(增长期)与反向(收缩期)有序演变。  相似文献   

4.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城乡发展的大战略,位于城市边缘区的城边村收缩发展成为必然。文章从国外的"精明收缩"策略和实践出发,就"精明收缩"的由来、内涵界定、策略实施及广州乡村的收缩模式发展进行理论及实践总结,论证了广州城边村的发展趋向与"精明收缩"的耦合性。基于"精明收缩"的视角,从宏观层面提出城边村执行国家顶层治理能力的空间规划体系;从中观层面提出城边村半被动型收缩下的"精明增长"与"精明收缩"并行的空间重组模式;从微观层面对城边村的生产空间高效化、生活空间宜居化与生态空间景致化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结合广州城边村规划案例,探讨了"精明收缩"理论下城边村空间规划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游猎  陈晨 《城市规划》2018,(4):113-118
正伴随着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人口外流,我国农村地区面临以"人口减少、农房增加"为标志的人居空间的"无序蔓延",这又进一步导致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供给低效,农村社区空心化和活力衰退,以及部分农村地区人居条件恶化等困境[1]。由此,客观上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有计划地对农村人居资源进行空间调配,包括对农村土地、房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空间集聚和适度层级上收,即对农村人居空间进行规划引导下的"精明收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也出现了城市收缩现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面临更为严重的人口收缩、经济发展缓慢等困境。本文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宝盖镇为例,分析了过去快速增长的路径依赖下显现的衰退问题。城镇当下收缩转型的动力机制,外部因素表现在宏观外部政策引导和资源要素转化,内部驱动表现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本地农民转移推动。为实现收缩趋势下的精明发展,宝盖镇需要进行总体格局精明重构和产业功能聚集转型,并对土地资源整治修复,加强闲置用地盘活利用,使得城镇空间布局有序优化,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长期存在"城市人增地更增,农村人减地不减"的现象。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国乡村面临资源要素约束加强和发展标准全面提升的双重压力,精明收缩成为未来村庄发展的一种趋势。收缩型村庄存在不同的类型,城市近郊地区是约束收缩型村庄主要的分布地,这类村庄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但由于受到土地、环境、景观、产业政策等多方面的约束,只能在现有的、甚至更小的发展空间内实现转型发展。在国土空间体系下,精明收缩的村庄规划应从以往片面的关注建设空间转变到关注全域空间,不仅要提升建设空间的品质,更要挖掘农业空间的价值,通过引入新兴产业,多元方式运作、盘活存量土地、优化空间布局、出台保障政策、建立长效机制等手段,低成本、低阻力地打破传统发展路径依赖,走出一条高质量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收缩发展成为必然。文章通过对苏南乡村空间的发展阶段及发展状况进行解析,论证了精明收缩理论适用于苏南乡村空间发展的合理性,并从生活空间、工业空间和农业空间3个方面探讨了苏南地区收缩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精明收缩的视角提出规划发展策略及解决措施,以期为苏南乡村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4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4.77%,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人口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农村人口正在快速减少。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出带来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低、人居空间的衰败以及房屋空置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未来农村的建设规划将会引起广泛的注意。本文旨在结合国外的"精明收缩"理论,探讨其对未来我国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大连是我国东北渔业重镇,其新渔村建设也是政府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活力下降与村域空间日趋稀释已成为大连渔村尤为突出的问题,并影响了大连渔村建设和渔业发展的脚步.本文将以渔村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以城乡规划学的"精明收缩"为理论支撑,对大连渔村的土地集约化利用、人居环境的生态化改善、渔村历史文化传承及乡村治理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六位一体"的村域空间重构策略和治理机制,为大连渔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袁琳 《城市规划》2020,(1):63-71
当代生态文明的发展为数千年积累的中国本土人居生态实践思想的再认识与再利用带来了难得的外部条件,这些思想可以解释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实践模式,也可启发当代城乡规划的发展,促使人们沿着某些思路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难题。本文结合都江堰灌区这一典型范例,从洪水灾害与区域格局、人工水系统与社会系统、山水环境与城乡人居等三对代表“天人关系”的实践范畴剖析了都江堰灌区人居生态实践特征与思想要旨,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本土人居生态实践的思想基础;认为生态文明时代城乡规划的作用和定位需要发展,要关注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生命共同体,要成为引导地区人与自然长期调适的有力工具,要能对多种关键生态问题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七十年城市规划的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镛 《城市规划》2019,43(9):9-10,6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规划专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建设成就巨大,对城市规划复杂性和综合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人居科学应运而生.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作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要更为自觉地大力发展人居科学,为美好人居建设提供科学支撑,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收缩城市”研究的国际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着新的全球经济环境的出现,"收缩城市"(shrinking cities)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愈发普遍,对其关注也日益增多。在我国,随着"新常态"时期到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与结构优化进程不断推进,加上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与人口结构老龄化,收缩城市现象的发生也越来越普遍,然而,目前学术界和业界对其关注尚颇为欠缺。为此,本文依托已有文献与研究,系统阐释收缩城市的含义,围绕国际上关于收缩城市的议题,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的收缩城市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呼吁学界加大对收缩城市的研究与关注。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全域空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市县层面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而科学地调整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是实现区域绿色和协调发展的必要保证.文中从点、线、面三要素出发,对城乡空间结构各阶段的居民点、道路交通以及用地布局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构建了哈尔滨城乡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受金融危机冲击与产业经济转型的影响,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了以人口减少为标志的城市收缩现象。如何处理和应对由于城市收缩引发的空置问题是当前空间规划和城市治理值得研究的课题。精明收缩提倡的"更小的用地范围内、更少的人口规模"的规划理念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制度背景和规划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态度与应对策略存在显著区别。本文通过梳理德国、美国和日本典型收缩城市形成的背景与动因,结合关键时间节点,分析这三个国家在应对城市空置问题的态度和演变,重点讨论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公众等角色的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厘清精明收缩理念在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的适用性,并为我国城市如何合理应对人口收缩下的城市空置问题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尽管以精简建成空间规模从而适应人口收缩为特点的"精明收缩"理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其在规划实践领域的进展,尤其是在中微观的社区规划层面,还缺乏足够的研究。在收缩城市中,人口的迅速流失往往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大量房产出现空置与废弃的现象,并进一步导致了社区的衰败。如何在规划实践中对此进行积极应对,是目前国际收缩城市研究学者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聚焦于全美第一个颁布"精明收缩"总体规划的扬斯敦市,关注其近年来为了应对上述问题颁布的社区行动规划。通过深入剖析社区行动规划的编制过程,以及实施中采用的两种政策性工具--税收止赎与法规实施,及其实施管理机构的运作模式,本文展现了美国收缩城市如何将应对房产空置与废弃的技术工具与社区规划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以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最后,本文就美国经验在我国的适用性与可借鉴性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未来我国收缩城市在应对房产空置与废弃上的相关制度和规划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原有农业基底的剧烈冲突及重构之中,尤其是集体建设用地上市流转的趋势影响叠加,形成了半城市化地区用地性质、功能和开发方式的混合,迫切需要通过城乡规划进行合理调控和引导开发。本文立足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城乡统筹发展局面和国家及地方政策背景,识别和分析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的特征,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提出集约增长、发展都市农业和挖掘地域特色的规划策略,通过成都郊区某地块规划案例的微观实证分析,对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的开发机理和规划编制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区域的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历程、逻辑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我国乡村人居环境演变的内在规律,为未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与依据。本文在"自(他)组织理论"的视角下,厘清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并依据相关政策和时代特征,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分为失衡、模糊、转变、升华四个阶段。通过对自组织、他组织演变路径的分析,探讨了乡村人居环境的内部主体之间、内部主体与外部主体之间的互动,并进一步探析了"自上而下"的他组织和"自下而上"的自组织作用逻辑。最后在逻辑框架的指导下,对三大驱动因子提出了优化路径和发展引导的建议,以期实现新时代乡村人居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张星  何依  邓巍 《城市规划》2020,(4):97-105
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是在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城乡要素高度混合的一种过渡型乡村聚落形态。它既保留着传统的乡村记忆,又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新的角色,面临着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矛盾。面对已变迁的历史环境和零散化的乡村风貌,需要重新定义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价值,以整体性思维对保护要素进行重新关联和建构,形成刚性的保护框架;面对城市化的发展诉求,需要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形成能够适应城乡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路径。本文以憩桥村为例,通过对“村”的价值的判断,探讨了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保护方法;通过对“城”的条件分析,适应性调试保护发展模式,试图为城边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发展提供弹性多样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