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针对我国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绝大部分空间形态,都出台了有关法律法规,形成了部门分治下相互联系又相互制衡的国土空间管制状态。此种状态在保障支撑国家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因管制制度自身的分散与割裂,产生了一系列空间冲突和治理矛盾,难以有效解决国土空间上无序发展、功能错配、效率低下、公地悲剧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外不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模式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的回顾及总结,结合国家空间治理改革的新要求,提出新时期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构建,要以山、水、林、田、湖、海等自然资源要素,重要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等为对象,着重建设法律法规保障、国土空间规划、行政管理运行以及国土综合治理四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群  潘蓉  杨毅栋  蒋迪刚 《规划师》2021,37(10):49-54
市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协同纵向和横向政府事权,贯穿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全过程,确保规划刚性控制和发挥战略引领作用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空间治理和规划变革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杭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规划管理全过程系统"补短板",初步探索了市级层面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用途管制准入体系仍存在要素与分区管制脱节、用地审批“放权”未全覆盖、管制刚性与弹性难以平衡、分区管制事权划分不清等问题,已无法适应国家简政放权和新时代系统管理的需要。文章在明晰用途管制分区准入体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准入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分区管制视域下探讨准入方式和事权管理办法,构建差异性陆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准入体系,即统一划分管制分区体系、构建分区事权分级系统、探索差异化准入管制方式和完善准入内外监管机制。如此,促使管制部门既“放得下权力”又“抓得住重点”,推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以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时代背景,针对我国现行国土空间用途分类体系存在的条块分割、缺乏统筹及标准制定各自独立封闭、内涵不清等问题,借鉴国内各地关于建立国土空间用途分类体系的实践经验,并结合云南省的生态、民族和边疆等特色,细化分类,构建了涵盖3个大类、18个一级类、88个二级类和45个三级类,覆盖城乡、地上地下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具有实施性和管控性双重功能。详细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底线管控”和“分区引导”的管制工具,迫切需要探索详细规划用途管制的技术路线。本文辨析管制工具“分区”“分组”“分类”的差异和关系,参照国外城市的分区管制技术经验,构建基于“用途分区-用地性质-建筑用途”的管制规则,强调管制目标与管制要素内在的关联性,完善从规划编制到建成环境管理的全流程用途管制。分区管制可适用于现行单层控规编制,也可结合“单元-地块”的分层编制体系,建立“市-区”两级的分级管理机制,优化详细规划事权划分与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6.
刘玉超 《城市建筑》2023,(7):133-138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建立,原风景名胜区的空间管制存在多重管控、管制措施与功能用途不适应、空间准入条件模糊等诸多问题,已难以适应全域全要素管控要求。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风景名胜区应积极落实总规刚性管控要求,同时突出风景游憩等专项功能。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构建“分级管控+分类管控+准入清单”的管制方法,形成兼具底线约束与激励引导、多层次、全过程的空间管制模式,以期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指导风景名胜区差异化、精细化管控。  相似文献   

7.
梁三妹 《城市住宅》2021,28(4):121-12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随着现代国土空间规划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化,需着重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新理解和认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核心价值应该建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要善于从整体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等生态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强调以人为本,强化多维空间的感知与管控,树立生...  相似文献   

8.
9.
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落实乡村全面振兴和统筹城乡空间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从单一要素管控到多要素综合管控,再到全域全要素系统管控的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不断协调农业空间与建设空间、生态空间的关系,是统筹城乡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平台。针对乡村国土空间全域要素难统筹、空间结构体系不协调、空间功能价值难显化等困境,文章解析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并提出分级分区管制、功能分类管制以及单元落实管制等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策略。乡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通过强化乡村空间治理和优化城乡空间格局,可有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空间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静 《南方建筑》2021,(2):18-25
主要目的是梳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内涵,并提出系统构建满足全域全类型全周期要求的用途管制体系的建议。主要采取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首先从探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概念内涵入手,提出新时代用途管制工作应拓展沟通范畴,打通各环节,形成一套自洽的闭环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然后通过对近期出台的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文件及规程关于用途管制方面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根据规划编制中的实际执行情况,指出目前用途管制工作的主要挑战与难点。最后部分提出下一步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值得关注的重点任务及具体操作路径建议。建议构建以计划指标管理、空间分区分类划定、用途管制措施设定、用地审批和实施监测评估及动态调整机制设计五个环节组成的国土空间规划全周期用途管制体系,尤其要完善规划和管控指标和监管指标的衔接,增强用途转用和纠错调整机制的建设。市县一级国土空间规划应以探索构建一般农业区、生态控制区、城镇预留区的用途管制机制为重点,既保证刚性要素传导,又因地制宜、具有弹性。  相似文献   

11.
主编寄语     
Through his recent visits to three cities facing severe and challenging living environment, the author had a deeper insight into the symbiosis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Mexico City, the capital of Mexico, urban construction practices against floods and for water supply encroach on natural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resulting in the exhaustion of local water resource, city sinking, and erased indigenous cultural landscape of floating gardens. In Dhaka, the capital of Bangladesh, where water bodies are heavily polluted, scarce urban parks become the only refuge for citizens. Finally in Bangkok, the capital of Thailand, estuary gates built to block floods invade the once prosperous canals, accelerating the decline of floating communities and markets and exacerbating traffic congestion and air pollution. Learning from these cases, cities must become better at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and have the foresight to develop and grow while preserving and improving existing ecosystems. Essentially,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s to work with and by nature that would provide generous ecosystem services for humans, and, eventually, to increase people’s well-being and enhance cities’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2.
The author firstly points out several problems that commonly exist in China’s watersheds and the urgent need for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in ecological planning.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n watershed ecological planning are reviewed respectively from the aspects of waterway planning, natural river and wetland protection, ecological baseflow recovery,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if we could reserve multi-functional ecological zone in the new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by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ecological goals including flood control,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ecological base flow provision, and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could be achieved. In this comprehensive solution, only when water bodies and associated habitats such as the ground and underground,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and rivers and banks are coordinated as a whole, it will generate multiple ecological benefits. Finall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planners and designers have the ability to solve ecological problems. To fulfill this vision, we must call for collaboration between land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watershed planning in the process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相似文献   

13.
朱锦章 《城市规划》2021,45(4):16-23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之下,城市规划将以什么形式存在和发展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行"五个统筹"的发展背景下,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必然,这既是城市规划职能变迁的规律,也是世界各国空间统筹治理的基本趋势。城市规划要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必须做出适应性调整和改变,而国土空间规划既要约束城市规划的行为框架,也应当吸收其优秀成果和经验,还要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平台。为此,本文提出在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设置城市规划专项,作为促进城市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融合的体制性解决方案。国家治理方略和公共政策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属性,城市规划要紧紧围绕核心职能,在融合中推进自身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汪鑫 《城市规划》2021,45(5):76-82
基于空间治理的视角,研究发现"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编制深度由3个属性决定:(1)该项内容属于政府哪个部门/哪个规划编;(2)该项内容属于政府主导还是市场/社会主导;(3)该项内容属于哪级政府主导.不同属性的内容应达到不同的编制深度.编制深度由两大类、六小类规划语言来体现,分别为引导型语言(包含定性要求、空间结构、位置、分区)和强制型语言(包括定量要求、空间边界).不同层级国土空间规划内容深度会通过3种方式传导:(1)若为上级规划主导的内容,则下位规划采用"落实"的传导手段;(2)若为上下级共同主导,则下位规划采用同种语言内部递进的方式传导,具体有"深化""优化""增补"3种形式;(3)若为下级规划主导的内容,则下位规划采用不同语言间逐级"转换"的方式.此外,本研究认为"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虽然属于一个"层级"规划,但实际为多个"层次"规划,包括市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基于上述影响机制分析,本研究对"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各个层次应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董珂  张菁 《城市规划》2018,(1):26-34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是实现上下位规划衔接的纽带,是实现编制、实施、监督互动的基础。当前总规空间类强制性内容主要不足是缺乏适度弹性。解决途径是:在总规编制中参照事权归属实现分层管控,参照空间基准实现分度约束;并按照分层管控和分度约束对规划的审批、修改和监督规则,制定相应的行政程序。对总规空间类强制性内容的改革创新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城乡规划科学性和严肃性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成为支撑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工具,建立与地方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空间规划体系,是地方政府提升城市空间治理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文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武汉市依托“规土合一”的体制优势,在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结合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要求和武汉市“十四五”空间发展面临的形势,从空间战略引领、新旧规划体系衔接、规划实施落地、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等4个方面提出了武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石飞 《城市规划》2022,46(2):79-83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交通规划范式必然面临调整。而国土空间多要素间协同机制和空间管控的分析方法,决定了交通规划领域需基于生态保护和集约用地逻辑,重视交通要素与其他国土空间要素的协同,侧重面向空间管控的交通设施供给水平分析,以谋求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空间管控层面的衔接。因此,交通规划领域面临着从规划理念、层次、特征、标的等的调整和应对,并思考规划内容和方法上的转型,以适应国土空间规划语境和提升规划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8.
建构基于空间利益调控的城市规划政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行政体制赋予城市规划部门的权域是空间开发调控权。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其政策功能就是调控空间开发活动中的利益。建构包括国家规划政策指引、区域性规划政策和地方城市规划政策的政策体系。本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实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城市规划政策工具和政策平台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面向内涵式发展的品质空间规划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素红  陈菲  戴颖宜 《城市规划》2019,43(10):13-21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发展速度减缓,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重构空间规划体系,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在梳理空间规划发展演化的基础上,提出内涵式品质空间规划体系的构想,认为:内涵式空间发展的前提是完善"一张蓝图"基础上"底线管控"的技术体系和实施机制设计;内涵式空间发展的保障是构建和完善满足人类不同层次需求的高品质空间规划体系。未来的空间规划体系可从以下方面改进:完善保障个体基本生存需求的生活圈规划体系;构建保障个体安全、健康、交往等高级生存需求的感知专项规划体系;改进保障个体自我实现需求的参与式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20.
空间规划作为市场经济的治理工具,其空间融合和政策协调的核心功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时代下的部门分割的空间规划协调机制已经逐渐不适应空间发展新的政治经济环境。空间规划间的协调也因此受到各界普遍关注。在试图构建规划管理、空间管制机制与规划协调关系的分析框架后,以S市"十一五"时期规划体制改革试点为案例,探讨我国市县规划协调面临的诸多困境。一方面,相比"十一五"前的规划编制协调,由于2000年以来部门规划趋于综合性,并都试图从部门内加强空间管制,以及S市经济快速的发展增加对土地的旺盛需求,导致了"三规"协调的环境更加复杂。另一方面,受到政绩考核和权力下放、财权和事权、规划审批和实施不匹配的影响,规划协调和空间管制沦为地方和中央博弈的手段。总之,地方以土地为中心的积累模式,中央政府土地指标的计划管制方式,结合规划部门管理的分割造就了S市空间规划间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