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城市规划布局和土地使用的合理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以上海市南桥新城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在城区总体规划中引入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评价的理念,提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进行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研究方法,为优化城区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GIS空间分析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集中在空间信息查询和量算、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领域.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银川生态规划采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在自然本底分析、生态承载力核算、生态功能区划分和生态空间格局划定等方面加以应用,为理性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现状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内容评述,提出了县域生态规划中的途径与方法——实施生态区划,并以湖南省华容县为研究案例,对生态规划进行了探讨,为城镇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试从生态规划的视角,尊崇生态伦理,应用生态规划理念、方法,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适应性分析等方法,在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规划、空间扩展以及用地布局规划等方面进行的一次探索性实践,并对工作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8.
9.
生态城市规划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城市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城市规划中突出的一点是必须有区域生态环境整体优化控制的概念,作者以海南省为例,提出生态城市规划的规划思想和规划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实际东莞理工城市学院校园规划的规划项目,从环境冲击平衡,节水体系,生态绿化体系,生态建筑设计,土方平衡及垃圾处理这五个方面探讨了生态校园的规划理念,提出了在原生环境保护性、时空维度协调统一、区域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生态校园规划与设计,对我国高校校园生态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为例,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研究,探讨了在特殊的城市垃圾地生态修复层面上,在不同的生态本底现状条件下,城市生态规划的核心问题、目标确定与功能要求、受限条件、城市特征及城市肌理与空间构成等方面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新西兰学者克莱尔·弗里曼 (ClaireFreeman)构建的对城市中自然场所调查和评价的简易方法。该方法运用到英国城市利兹的生境评价中 ,通过对城市自然场所的生态价值、宜人价值和开发价值进行量化评定 ,从而确定了 3种类型的自然场所 :(1)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需要予以严格保护的场所 ;(2 )生态价值较低 ,适于开发的场所 ;(3)介于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场所。这就为城市规划师提供了判断城市自然场所是否适于开发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14.
城市发展进程中周边小城镇规划建设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分析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周边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小城镇规划建设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就要编制科学的城镇规划 ,并认真执行。要有效控制城市化过程中城镇建设的无序状态 ,将城乡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 ,防止产生新的“城中村”。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三方面对策 :加大力度 ,消除小城镇发展在体制上的制约 ;建设工业小区 ,积极推进乡镇企业的集中发展和规模经营 ;统一规划 ,分片建设 ,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化。 相似文献
15.
16.
芦湾村处于城市规划区内,没有农田和农业,但村民保留着农村户口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乡村聚落形态特征明显。这类处于城市规划发展的核心区域、没有农业和农业用地,仍然保持乡村聚落的村庄是珠三角城市化区域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村庄类型。芦湾村的特殊性使得这类村庄规划既不适用于现行城乡规划体系中的村庄规划,也不适用于市镇详细规划,需要引入新的规划工具--综合社区规划。本文以芦湾村为例深入分析了芦湾类型村庄规划的困境,提出应以区域发展目标来指导村庄规划类型的选择,并在芦湾村乡村规划实践中试图避免重复"城中村"发展途径,倡导村庄发展应渐进有序转型为城市社区的价值观,保持和强化村庄物质空间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规划思想,以及结合城市绿地布局保留村落的自然景观格局的规划方法,以此探索城市化区域乡村规划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的生态规划方法研究——以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如何从生态角度进行城市滨河绿带的规划 ,并结合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整治实例提出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生态规划的含义、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反规划”之台州案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物质空间的“反规划”途径,通过建立保障土地生命系统完整性和地域特色的生态基础设施(EI),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尺度上来定义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和形态。宏观尺度上,首先建立洪水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文化遗产安全格局和游憩景观安全格局等,并整合这些安全格局而形成区域EI,以引导和框限城市总体空间发展格局;在中观尺度上,通过对EI元素的控制,完善城市EI,并作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框架;在微观尺度上,通过地段设计,将区域EI的生态服务功能导引入城市肌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独特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研究表明,人地关系的协调不仅是一个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空间关系和格局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图则编制研究——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单元的新模式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回顾和总结了广州市 1990年代分区规划工作所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在比较和借鉴国内外相关工作的基础上 ,探索了一种直接面向日常规划管理工作 ,兼具权威性与灵活性的城市规划管理图则新模式。该模式是以“一张图管理”为目标 ,以分层次、双阶段编制为框架 ,以城市规划管理单元为基础 ,强制性与非强制性控制相结合的、动态更新的城市规划管理图则编制创新 ,它将为依法行政和城市法定规划的编制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可以认为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宏观政策背景下 ,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单元的规划管理图则新模式更多的将是在规划技术层面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