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夏季过热的室内热环境,结合西安地区的气候特点、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高校教室的使用情况等,建议采取与本地地区气候特点相适应的"被动式"措施来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主要论述了自然通风和结合采光的遮阳设施在改善教室室内热环境中的应用,同时采取其他综合措施如创造适宜的微气候、半地下空间的利用、植物和水等方面来改善教室内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山地木板壁民居对重庆夏季湿热气候的适应性,选取当地典型木板壁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结合当地建筑特点及居民生活习惯,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APMV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木板壁民居夏季依靠自然通风显著改善了室内热舒适度,夏季典型日APMV达Ⅱ级以上的约占65%。传统木夹壁民居在热环境营造上响应了当地气候特点,具有较好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王洪光  田波 《建筑节能》2009,37(8):29-31
为了改善教学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针对采暖教室冬季室温偏高、供暖不稳定、空气质量较差等问题,结合西安地区的气候特点、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高校教室的使用情况等,建议在外围护结构满足冬季保温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室内热源的影响,同时适当降低教室内的采暖温度,建议采用有余热回收功能的主动换气设施,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室内热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学者和舆论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室内环境直接影响人的热舒适和效率,并且还与人的心理、生理健康紧密相关。尤其是中小学教室的热环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长,以沈阳市中小学校这样一个典型的夏热冬冷的地区的室内热环境为对象,研究了在夏季的室内热环境,并且同时收集了受测试者的主观热感觉,最后对这些数据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并提出来改善沈阳市夏季中小学教室热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莆田地区高校教学楼夏季的室内热环境为研究对象,调研后选取典型的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为实测对象,对其夏季室内热环境的4个参数进行实测,将实测所得的数据结合人体舒适度PMV评价指标来分析研究其教室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自然通风是建筑运营中的重要一环,针对中小学建筑使用群体年龄小、数量大、建筑换气频率高的特点,自然通风在中小学建筑中尤为关键,这不仅是绿色建筑理念下被动式技术的体现,也是维持中小学教室室内舒适环境的措施。文章以沈丘县某中小学教室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气候条件,探究在不同开窗面积下教室室内的通风情况,以及导风板对室内通风效果的影响,并运用CFD软件对教室的自然通风进行模拟优化,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希望为类似教学建筑室内热环境优化提供理论方法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合适的遮阳设计可以改善建筑的室内热环境,但窗口设置遮阳之后,对房间的采光和通风产生不利的影响。以西安地区为例,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高校教室的具体情况,详细论述了教学建筑南向及西向的遮阳设计,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遮阳措施。  相似文献   

8.
自然通风作为传统的被动式降温方式,不但可以有效的改善室内的热环境,而且能够降低对空调系统的依赖,从而节约空调能耗.文章以西安地区为例,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高校教室的具体情况,从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两方面论述了自然通风在教学建筑中的应用.提出了加强室内通风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涛  张琪玮  买亚锋 《建筑科学》2021,37(8):104-109
本文以陕南秦巴山区的典型传统民居夯土石板房为研究对象,以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策略为目标,针对民居的夏季热特性展开研究.通过对民居夏季室内外热环境的现场调研、实地测试、综合分析,研究夯土石板房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特点及形成机理,因地制宜地提出民居夏季防热的优化措施,白天采用墙体被动式集热与屋面阁楼封闭空气间层绝热相结合的隔热模式,夜间利用热压自然通风原理进行室内降温.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民居的夏季室内热湿环境,推动秦巴山区传统民居的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在湖北罗田骆驼坳镇展开的适应性热舒适调研为基础,针对当地农宅缺乏热工性能设计、室内热环境差的现状,结合农民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的采暖降温方式以及各种热调节行为的特征,并以获取更广泛的适应性热舒适为目标,提出多种适宜当地气候和居住习惯的农村设计策略。依靠被动式节能设计,夏季争取良好的室内通风并有效遮阳,冬季充分利用太阳辐射,则可大大改善室内热环境获得适应性热舒适;当气候恶劣启动主动式采暖降温方式时,改善外围护构件的保温性能及房屋密闭性可大大提高用能效率。  相似文献   

11.
巴渝地区夯土民居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民居的传统生态建造经验与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巴渝地区因特殊的地形与气候,传统民居在热环境的营造上有自身的特点。以重庆江津区龙塘村夯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测量的冬季室内热工参数为基础,运用软件模拟分析,对民居全年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发现夯土墙对改善夏季热环境更为有利,夯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远比夏季差;民居建筑中阁楼空间在调节室内热环境方面作用显著,具有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气候的建筑设计根植于地方气候与自然环境,实现环保、低碳而节能。应用图解分析和归纳综合的方法,探讨建筑设计融入当地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原理与策略。生态气候的建筑设计应通过规划与设计手段,驾驭有利的气候资源与自然地形,避免不利气候影响,采取适宜技术,使得建筑室内热环境冬暖夏凉,生态节能;建筑布局与空间形态、热缓冲空间、通风防风、体型选择、节能构造等适应地方气候。  相似文献   

13.
“火山石”民居以火山石为主要建造材料,是海口当地一种典型代表性的乡土民居,是宝贵的民居历史遗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了解海口市当地乡村民居夏季热环境差异,分析当地火山石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策略、营建方法和生态经验,研究选取海口市典型火山石村落中的传统火山石传统民居,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通过空间和构造解析,并采用热成像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从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围护结构内外壁面温度等热环境参数,与现代住宅作对比研究,进行实地热环境测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所测参数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传统火山石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优于现代民居,其轴线式建筑布局、厚重的外围护结构、通透轻质材料的门窗、双层瓦屋面等设计策略均对当地热湿气候环境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现代乡村住宅在进行更新设计时,应当传承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能够起到优化室内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哇曲村典型藏式民居冬、夏季室内外温湿度的测量,分析得出了藏族传统民居建筑热环境状况。结果表明:结合当地的历史、地理、气候等因素,哇曲村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构成和单体民居建筑构造。藏族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热工性能,建筑热环境的被动式调节使室内热舒适状况需要通过综合的、节能的手段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大连沈阳夏季室内热湿环境状况的实测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大连市和沈阳市8套住宅夏季室内温湿度的实测调查,分析了室外气候条件、住宅形式、人员活动及空调设备使用情况对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为了解目前北方地区现有住宅夏季室内热湿环境状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藏林芝地区传统民居是在高原寒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居住形态。本文选取林芝地区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在冬季进行室内外温湿度,风速等热环境参数测量,并对民居的建筑热工性能及室内热环境进行定量分析与对比,同时通过热舒适指标对传统建筑热舒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热工性能,通过被动式的方式降低室外气候对室内的影响,但室内不能达到热舒适标准,需要通过采暖和合理的功能安排实现室内热舒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冬冷夏热地区冬季室内热环境恶劣的现状,通过对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居住建筑的形式和消费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太阳能与电能互补供暖新方案。太阳能与电能互补供暖方案是将电能与太阳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巧妙的应用于地热供暖系统中。该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冬冷夏热地区住宅的室内热环境,大大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性。而且能够满足当前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要求,并且灵活的实现了以户为单位的分散式采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典型干热气候下南疆地区传统大空间建筑的夏季室内外热环境,选取喀什阿帕克霍加麻扎建筑群中的主墓室、大清真寺内殿、侧殿、外殿和室外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了实测。通过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喀什地区夏季室外昼夜温差大,主墓室的热稳定性明显优于大清真寺内殿和外殿,围护结构材料热惰性大、开口面积小,建筑体型系数小,内部有热缓冲区是主墓室热稳定性好的主要原因;大清真寺外殿出挑深度与太阳角度关系密切;室外绿化、水体作为下垫面的降温和加湿效果优于广场。结论可为当地现代大空间建筑室内外环境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are to analyse energy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o find out influence factors of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summer in typical cities of China. The investigated residences were located in seven cities of five architecture thermotechnical design zones. Questionnaire surveys revealed housing unit characteristics,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the possession and utilization of domestic energy consuming appliances and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in summer.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es show that summer energy consumption amounts in different cities bear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household amounts of electricity use are largest in Hongkong, and the values are smaller but still at a high level in Beijing, Shanghai and Changsha, and at the smallest level in Kunming, Harbin and Urumqi, while the difference in gas use is small among these cities. Influence factor analyses show that city locations, housing unit characteristics, the utilization of space coolers and water heaters,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all contribute to the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summer when taking all the families in the seven cities as the sample collectivity, while detail analyses for separate cities shows each cit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Shanghai,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rmal environment, the possession and operation of air conditioners and housing unit characteristics greatly affect the summer energy consumption, but the electrical fan is judged as the non-influence factor, while in Urumqi, the possession and operation of electrical fans and the categories of water heaters have remarkable effect, and the influence of housing unit characteristics is also distinct, but the number of air conditioners and their usage contribute little to energy use due to the cool clim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