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溶剂萃取法精制催化柴油,达到降低柴油氧化沉渣、生产新标准环保柴油的目的。对溶剂法精制柴油装置的开发、设计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溶剂法精制柴油装置与加氢精制柴油装置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试装置对柴油进行精制加工,对加氢柴油用实沸点蒸馏装置进行切割,然后对作为研究对象的柴油馏分的收率、燃烧性和低温流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大庆原油生产的柴油应采用250℃的分割温度,而对俄罗斯和大庆原油两者的混合油应该采用265℃的温度进行分割。  相似文献   

3.
对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60万t/a液相柴油加氢装置与30万t/a催化柴油加氢装置在能耗、物耗、氢耗、催化剂种类、处理量和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对两套装置的标定情况进行分析。最终发现,液相柴油加氢在能耗、物耗、氢耗和产品质量上都优于普通滴流床柴油加氢。  相似文献   

4.
重点研究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柴油加氢装置的工艺方案选择,根据装置特点对比分析并确定冬夏季柴油生产方案,经过比选后的方案工艺先进、产品质量及装置能耗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对于同类柴油加氢装置,尤其在寒冷地区的装置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伟 《现代化工》2022,(5):229-232
对沸腾床渣油加氢柴油馏分加氢生产国Ⅵ标准柴油进行了加氢工艺试验考察。结果表明,以沸腾床渣油加氢柴油馏分为原料,在反应压力6.5~7.5 MPa、体积空速1.0~1.5 h-1、平均反应温度350~375℃、氢油体积比400的工艺条件下,精制柴油各项指标(除十六烷值外)可以满足国Ⅵ车用柴油标准。随着沸腾床渣油加氢柴油馏分馏程变重,加氢脱硫难度大幅度升高。建议生产国Ⅵ标准柴油时,控制终馏点不大于340℃,有利于加氢装置在较缓和的操作条件下实现长周期运行。需要加工馏程较重的沸腾床加氢柴油馏分时,建议按一定比例掺炼到现有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或柴油加氢改质装置中,降低加工难度。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柴油加氢改质装置进行升级技术改造,根据装置平面布置原则,结合柴油加氢改质装置的工艺特点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对其设备平面布置图的设计特点和相关事项进行了阐述,为今后同类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主要讨论操作参数对柴油产品性质中硫含量和柴油密度的影响,通过优化参数使装置柴油产品达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8.
于文奇 《当代化工》2023,(4):867-871
针对装置生产过程中不同的操作条件,对液相柴油加氢装置的精制柴油产品色度进行取样对比,分析影响精制柴油色度的因素。结果标明:对于既定催化剂体系的生产装置,反应温度对装置精制柴油的色度影响较大。同时,通过对油品进行切割发现,影响产品色度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高沸点馏程中。  相似文献   

9.
目前柴油质量升级已成为国内炼油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催化柴油由于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是柴油质量升级的难点和重点。文章重点从柴油产品硫含量、十六烷值、密度和颜色等指标研究催化柴油对柴油质量升级的影响,结合当前催化柴油的主要加氢提质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炼油企业,综合考虑全厂流程及装置结构,提出相应的加工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士才  张斌  蒋学章 《当代化工》2017,(11):2313-2315
四川石化柴油加氢装置使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的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FH-UDS,装置标定结果表明,催化剂性能满足设计生产国Ⅳ柴油的要求。为达到要求更高的国Ⅴ柴油质量标准,该装置在不进行升级改造和更换催化剂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反应温度使精制柴油硫含量达到国Ⅴ柴油标准要求,并且连续稳定运行14个月,说明FH-UDS催化剂生产硫含量不大于10μg/g的超低硫柴油时仍然具有很好的脱硫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在前期试验中合成的几种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Diesel Flowing Improver,简称DFI)的基础上,针对新疆地产柴油蜡含量较高的特点,考察DFI对柴油的助滤效果和对不同柴油的感受性能;利用1H-NMR测定柴油的平均碳原子数,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改进剂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索研究,证明柴油中的含蜡量直接影响添加剂的效果;DFI直接作用于蜡晶。在低温环境下,性能优良的DFI能有效阻止蜡晶的生成;并且这一研究对具有良好感受性能的DFI在新疆高含蜡柴油的使用推广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司班(Span)系列与吐温(Tween)系列复配制备油包水(W/O)柴油微乳液;探讨了以下3种因素对柴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不同助剂醇、司班(Span)系列与吐温(Tween)系列不同配比、助剂醇(A)与表面活性剂(S)不同配比。并绘制了Span80/Tween80-柴油-正戊醇-水体系的一系列拟三元相图。最终得到形成柴油微乳的最适宜条件为:表面活性剂配比m(Span80)/m(Tween80)为4∶6;助剂为正戊醇;m(A)/m(S)为0.4。并利用亲水亲油平衡值理论(HLB值理论)和界面膜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The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 (DOC) has been part of diesel exhaust systems since regulations were introduced to limit the amount of harmful emissions released to the environment from diesel engines. The DOC primary functions are oxidation of CO, unburned hydrocarbons, and NO, while active hydrocarbon oxidation can also be used to generate exotherms required for downstream components. This review will describe work that has attempted to understand the reactions, both desired and undesired, that occur over the catalyst. First, the histor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s of the DOC will be discussed, followed by in-depth coverage of the fundamental reactions that occur over a DOC, including reaction mechanisms, reaction inhibition, and other reactivity effects. Finally, DOC deactivation mechanism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DOC are described. While there is a lot of research literature regarding Pt- and Pd-based catalysts for many different reaction schemes, this review tries to highlight work most relevant to DOC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LTAG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催化柴油可以通过加氢后去催化裂化装置回炼,将催化柴油转化为汽油及液化气组分,减少了企业低十六烷值柴油组分,同时降低柴汽比;另一方面可大幅提高催化汽油辛烷值,同时降低烯烃含量,满足汽油质量升级的要求。本文以C企业采用催化柴油LTAG技术的应用实践为例,分析了该技术对企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加氢催化剂的预硫化是提高催化剂活性、优化加氢催化操作,获得理想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从生产实践中介绍了加氢催化剂硫化的原理、硫化剂的选择,着重介绍了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硫化方案和注意事项,对实际硫化过程中的控制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柴油润滑性评价试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低硫柴油的润滑性能很差,柴油中硫含量越低,其润滑性能越差。这一问题可通过加入柴油润滑性改进剂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贾秀荣 《化学工业》2008,26(3):48-50
论述影响催化裂化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因素,介绍多种柴油非加氢工艺,如酸碱精制、溶剂精制、吸附精制、加剂法、盐精制、生物精制等方法的技术进展,并且对各种精制方法进行了评价.提出非加氢精制的发展趋势足将各种精制工艺进行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18.
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复配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并与公司目前使用的TS型低温流动改进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配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对不同批次、不同组成的柴油具有较好的感受性,当加剂量为400mg/kg,柴油冷滤点的降低值都在10个单位以上,好于目前使用的TS改进剂。同时考察了改进剂对柴油质量的影响,用复配剂由0^#柴油调成的-10^#柴油产品完全符合轻柴油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无醇复配乳化剂,在常温下制备油包水(W/O)型微乳化柴油,并绘制柴油-乳化剂-水的拟三元相图,通过对拟三元相图分析,考察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对无醇微乳化剂增溶性的影响;对微乳液中的水滴粒径、表面张力进行测试,考察HLB值与掺水量对微乳液水滴粒径、表面张力的影响,并对微乳液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醇复配乳化剂微乳化性能较好,乳化剂用量为10.2%时,微乳体系的增溶水量为22.1%;当复配乳化剂的HLB=7.5时,体系拟三元相图的面积最大,且制得微乳液的水滴平均粒径与表面张力最小;当乳化剂用量为5%时,含水量为12%的微乳液能保持180 d外观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