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晓强 《岩土工程界》2007,10(10):78-80
滑坡等地质灾害评价对制定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地质环境的妥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基础。本文介绍了滑坡地质灾害评价方法的现状,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在这一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和所取得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行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滑坡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的增大,洪雅县瓦屋山镇所特有的地形、地貌、构造地质背景、地层岩性、气象水文条件,决定或导致了该地区地质灾害和新建移民场地衍生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文章着重介绍了该地的地质灾害及主要灾害的特点,让人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以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在沿海地区由于受到人类活动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常会有诸如海岸崩塌、海工建筑物倒塌、护岸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总结了厦门某码头附近的海底滑坡事故,对该滑坡的内在原因、诱发原因、危害性和整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整治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地质灾害中的主要类型崩塌和崩塌性滑坡,结合工程实例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5.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是多种灾害的高发区,尤其是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给龙岩市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这里深入分析了龙岩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结合历史灾害事故,综合多方面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分析了事故成因,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研海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地质灾害现状,介绍了尖峰岭景区内地质灾害的类型,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地质条件三方面,探讨了诱发该景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为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评定项目危害程度等级为特大级(特重),对治理方案进行比选,推荐采用分级放坡+锚索(锚杆)+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梁+局部坡脚修建挡墙+绿化+截排水的治理方案.为类似工程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地下水与地质灾害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仵彦卿 《地下空间》1999,19(4):303-310,316
由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常,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有三种,即物理作用、化学作用以及力学作用。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着岩土体的变形性和强度,而岩土体中应力的变化导致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的改变,最终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分析了地下水岩土体相互作用引起的水库诱发地震、滑坡、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矿山及隧洞突水等的地质灾害的力学机制,运用岩体水力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撤乡并镇试点工作自今年3月铺开以来,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工作标准高、推进快、效果好,于7月底基本结束,取得了圆满成功。撤乡并镇后的介休市必须继续努力,科学规划,突出中心,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一、尽快编制小城镇的发展规划。小城镇的规划要脱开传统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按照城市化、市场化的要求,起点要高,要具有现代气息,满足农业产业化的客观要求,使小城镇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要把全国的市场一体化要求和本地的经济特点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实际情况列举了由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并通过典型案例作了具体分析,提出了面对灾害应做好的几项准备工作,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2.
孙秀娟  丁伟翠  杨强 《山西建筑》2011,37(14):55-56
在泾川县野外地灾详查基础上,对滑坡灾害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滑坡灾害与斜坡类型、高度、坡度及坡向的关系,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有效防治和减轻滑坡灾害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贾超  詹健  车路宽  刘禧超  肖飞 《矿产勘查》2021,12(11):2303-2311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蓟州区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巡护、科考线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研究该区崩塌、滑坡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诱发因素,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分区。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该区项目建设的适宜性做出初步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区内科研学习、生态修复、防灾减灾、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苏小琴  朱静  凌昊平 《山西建筑》2008,34(4):123-124
在对泸定县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以乡为单位的危险性评价,以探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分形、分维涵义和分维测定方法以及分维在地学领域研究的方法的基础上,以绵阳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为依据,采用网格等分加密覆盖法对绵阳市地质灾害系统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了绵阳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分维值为0.893 9。  相似文献   

16.
叶汉云 《山西建筑》2012,38(26):65-66
以浙江省某电力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及项目基本特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作了评估,并对危险区范围作了划分,为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显春  石碧波 《山西建筑》2005,31(15):59-60
结合近年来西安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对未来十年西安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进行了探讨,对西安市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建立西安市地质灾害数据库和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促进西安经济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忠武输气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珍  徐景田 《工程勘察》2010,38(2):79-83
本文结合忠武输气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监测的实践,根据忠武输气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一套适合长距离输气输油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监测的综合监测方案。监测结果表明,忠武输气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综合监测系统,有效地检验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效果,为评估突发地质灾害与异常气象灾害下管道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揭示出危岩裂缝等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对s206沿线常发生的地震液化、地面沉降、盐渍土病害等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分析,初步探明了沿线地质灾害的类别及成因,提出了设计、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原则,为类似复杂地质条件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Predicting geological hazards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geological hazards are challenging problems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which will cause great losses of life and property.Therefore,reliable prediction of geological defective features,such as faults,karst caves and groundwater,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s and theoretical values.In this paper,we presented the criteria for detecting typical geological anomalies using the 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TSP) method.Th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 signal response to water-bearing structures was used for theoretical derivations.And the 3D tomography of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 was used to develop an equivalent conductance method.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a single prediction technique,we developed a technical system for reliable prediction of geological defective features by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ll prediction methods.The procedur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For prediction,the selection of prediction methods is an important and challenging work.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was developed for prediction optimization.We applied the newly developed prediction system to several important projects in China,including Hurongxi highway,Jinping II hydropower station,and Kiaochow Bay subsea tunnel.The case studies show that the geological defective features can be successfully detected with good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and the prediction system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means to minimize the risks of geological hazards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