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境内中俄边境全长3023km,其中6条江河、1个湖泊的水域边界长2775km,由于江岸冲刷坍塌、低滩切割、洲岛汊道主流变动和湖岸淘刷,已造成大片国土流失.根据调查和地形图套绘比较分析,黑龙江上游段冲刷平均每年3~5m,严重段平均每年5~8m;中游段平均每年5~8m,严重段平均每年10~12m,平均每年冲刷坍岸造成国土流失约7km2,年最大流失国土15km2.乌苏里江江岸坍塌速度平均每年2~3m,严重段平均每年10~15m.根据各条界河不同冲刷的严重程度,按照界河国土防护工程护岸工程整治和工程长度确定的3项原则,明确规划省内界河的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兴凯湖、松阿察河、白棱河、瑚布图河护岸长度,其中黑龙江护岸94处,长度257.13km,固滩5处,长度8.4km,固床4处,长度2.25km;乌苏里江护岸49处,长度10.75km;松阿察河护岸2处,长度1.2km,固滩6处,长度10.3km;兴凯湖护岸11处,长度13km;瑚布图河护岸12处,长度5.2km.这些护岸的逐年工程实施,对防止国土流失,稳定中俄边境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境内中俄边境全长3023km,其中6条江河、1个湖泊的水域边界长2 775km,由于江岸冲刷坍塌、低滩切割、洲岛汊道主流变动和湖岸淘刷,已造成大片国土流失。根据调查和地形图套绘比较分析,黑龙江上游段冲刷平均每年3~5m,严重段平均每年5~8m;中游段平均每年5~8m,严重段平均每年10~12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国境界河江岸坍塌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龙江省境内国境界河总长度为2075km,由于界河历年江岸的冲刷、切滩改道、主流变化和岔道发展,造成界河国土流失,情况非常严重,通过对江岸坍塌分析,找出其主要原因为地形因素、气象因素、河床地质因素、人为因素和弯道环流作用因素所造成的,从而为今后国土防护工程提出更加可靠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黑龙江、乌苏里江等边境河流的全面细致的调研和冲刷江岸的测图分析及其规划、设计工作,不少江段由于在每年的中高水时期受大流的顶冲和由于江河的弯曲,产生横向环流的切力作用,风浪的冲刷,使土质松散的江岸,受到严重的冲刷和坍塌,使大片国土流失  相似文献   

5.
黄河是我区的过境河流,流经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是我区西部工农业的主要供水水源。由于河床摆动频繁,冲刷塌岸严重,形成多处险工段。本文从河段地质条件论述对河床摆动,岸坡坍塌的影响,反映了内蒙黄河河道不稳定的实际情况和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护岸工程在控制主流发展。稳定河势、防止切滩改道和江岸坍塌,保护沿江城乡居民、耕人边境堤防工程和防止大片国土流失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黑龙江省的重点江河护岸工程设计中,为了调整流向,改变流速,增加主河道的流量,在江河上布置了多处丁坝和锁坝。根据河道整治要求不同,丁坝和锁坝的主要区别如下:丁坝是从河道岸边伸出,在平面上与岸线构成丁字形的河道整治建筑物。其作用主要有束狭河床、导水归槽、调整流向、改变流速、冲刷浅滩和导引泥沙。丁坝一般布置原则为:1.用于抬高滩上水位、调整比降、减…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教来河是西辽河的一条支流,上源在昭乌达盟敖汗旗境内,属辽西山地向辽河冲积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区。流入哲盟以后,中游经过一段沙丘草甸区,下游进入辽河冲积平原,在通辽县境汇入西辽河干流。河道全长559公里,总流域面积12863平方公里。流域面积中,山区面积629平方公里,丘陵区面积3899平方公里,平原面积8335平方公里。据资料记载,自1957年至1979年间,流入哲盟的年平均迳流为1.312亿立米,年平均输沙量折合751万立米。河流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新昌县位于浙江东部,土地总面积1221.5km~2,以山林坡地为主,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呈围椅状敞开,东、南、西三向溪流萦回,坑湾纵横,下泄后汇聚成新昌江、澄潭江和黄泽江;总流域面积1963km~2,其中县境内1209km~2,占61.6%;属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狭窄、比降大、流程曲折,集流时间短,水位涨落频繁、洪峰持续时间短,暴雨时一泻而下,极易形成突发性灾害。  相似文献   

9.
1滹沱河现状滹沱河自北白店村西人正定县境,经44个村至大丰屯村东出境入英城,全长34.6km,河道宽3~5km,占地93.3km2,境内流域面积333km2。滹沱河在正定段因纵坡陡(1/1000),水流急,水位涨落无恒,小水水流通回,掏刷河岸,大水主流迁徒不定,坍塌民田民舍、民间称“扑塌河”,据县志记载民国六年(1917年)河道主流在南岸行洪。穿十八孔桥(今石家庄郊区柳林铺桥)直流而东。民国28年(1939年),特大洪水,河道主流北移,穿五孔桥(今正定县滹沱河大桥)自太平庄村折向东南出境,此后河道逐渐北该,自北白店至太平庄河流靠北岸…  相似文献   

10.
1概况 临江水文站位于鸭绿江中上游,为鸭绿江中游控制站,云峰水库主要入库控制站。集水面积20 687km2。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将军峰南麓(朝鲜境内),南流60km至长白站折向西流,到临江转向西南。沿江两岸高山耸立,悬岸陡壁及开阔滩地常以不对称之势交替出现,河道弯曲,河槽宽深,并有暗礁及滩哨,水流湍急,属山溪性河流特征,河道坡度大,洪水涨落急剧。 临江站测验河段顺直长约500m,河床系单式河床,无分流、串沟、回流、死水等。河床由岩盘、卵石组成,断面比较稳定,冲淤变化不大,水位──面积呈单一线型。下游…  相似文献   

11.
乌苏里江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界江,江道全长890公里,中俄界江段长492公里。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其中俄方境内面积130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我国一侧为56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0%。乌苏里江有两个源头,其左上源为中俄界湖兴凯湖,右源于俄罗斯境内的锡霍赫特岭山脉西麓。  乌苏里江河段划分为由右河源到伊曼河口为上游;由伊曼河口到挠力河口为中游;由挠力河口以下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口为下游。在松阿察河汇入后,水流变缓,河道弯曲或成网状,江中有不少沙洲或岛屿。由于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河岸低矮和沿江地质多为沉积松软砂土,上边覆盖1-2米粘土,在遇中、高水位时经常出槽泛滥成灾,从而加剧岸边和岛屿的冲刷和坍塌,使中俄国境界线时常发生变化,造成岛屿归属争议。根据1992年3月中俄双方批准的“中苏国界东段协定规定”进行的中俄东段勘界的基本原则是:边界的通航河流以主航道作为国界线,非通航河流以河流中心线或主流中心线作为国界线。通航河流确定主航道中心线的主要根据是航道水深,并结合航道宽度和曲度半径加以综合考虑。主航道中心线是标示主航道的两条相应等深线之间的水面中心线,河流中心线或主流中心线是根据中水位时的...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弯曲,宽窄不一。凹岸或窄段,由于坐弯迎溜或深泓逼岸,受水流急刷地淘刷,形成陡岸;每于汛后水位降落,岸坡失去水压力的平衡,常常发生严重的崩坍,使大片土地流失,工矿企业、港埠码头等建筑物,遭到坍岸的感胁,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护岸措施。在长江实施有计划的治导以前,其方法以平行护岸为宜,即在江岸上做复盖的保妒层,不改变河道原有形势,维持岸线平顺,以抵御洪水的冲刷,而达到防止崩坍的继续发展。长江沿岸,以往多采用抛石护岸,如荆江大堤连年抛石防护,巩固了堤岸;武汉市结合企业基建,进行了局部抛石护岸的措施;浦口、  相似文献   

13.
萝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中俄两国界河———黑龙江流经萝北县长度为146公里,其中有堤段396公里,无堤段1064公里。根据实地勘查和资料记载,平均年塌岸速度2米,塌岸速度最大的小亮子地段1984年塌岸达4米。由于人类活动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受地质、地貌、径流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国土流失严重。为此在1978年黑龙江省水利厅编制的《边境河流整治规划》及1991年松辽委编制的《边境河护岸近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在黑龙江萝北段先后建设了8处护岸,长1058公里,近期有7处134公里的塌岸急需…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进入下游的泥沙量特别高,河床不断堆积抬高,而且坡陡流急,河床变形迅速.洪峰的猛涨猛落,洪汛期和枯水期流量的相差悬殊,以及洪峰与沙峰的不相应性,也使下游河床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调整和改变.这一些流域条件,决定了黄河下游的游盪性河型.只有到了高村以下,由于两岸的地质条件和南北大堤限制了河道的横向发展,河流才逐步向弯曲的外形过渡.黄河下游虽然是一条堆积性的河流,但是在局部地区,在个别时段中,也可能出现相当普遍的冲刷.例如1958年下游的洪水超过了有水文记载以来的记录,在特大洪峰中,三门峡与秦厂之间的区间来水占四分之三左右,这一部分来水含沙量比较低,对干流有稀释作用.经过一个汛期,只花园口三十五公里的河段内,就从主槽中冲去了泥沙2,700万方,从京广铁桥到夹河滩长约100公里的河段内,1958年汛后的谿线比1953年平均还要降低1.2米,冲刷的范围估计已发展到高村以下.在河床普遍刷深的过程中,局部地区冲深达五、六米甚至十几米的,更是屡见不鲜.水文资料的分析结果指出:在上游来沙量偏大,河床普遍淤高的情况下,河势的变化要强烈得多,而在河床普遍刷深的同时,河流外形却变得更为规则,主槽的摆动范围也有所压缩.模型试验的结果,初步指出河床在横向的变化与下泄流量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下泄的清水比下游河槽的平滩流量小得多,河床基本上以下切为主,两岸出现台地.在下切的同时,水流有向弯曲的外形发展的趋势,随着弯顶的下移,河槽逐渐展宽.如果下泄的水满槽漫流,一方面由于流量大,水流冲刷力强,河床下切得更快,而另一方面,水流漫滩以后,对滩岸的破坏力加大,容易冲出串沟,导致主槽较大的摆动,河床开始恢复游盪的特性.这时的游盪强度虽然比以前要弱得多,但是因为下泄的水含沙量不足,滩岸淘刷以后,不能在旁的地方落淤还滩,河身因此迅速展宽.更往下游去,来自上游的清水已经自河床中取得足够的泥沙的补给,含沙量恢复饱和,这时河床不再发生冲刷,横向的变化也和过去没有太大的不同.在壅水段中,泥沙大量停积,河床继续保持游盪的特性,而且河身格外宽浅,水流外形显得更为散乱.由于泥沙在水库进口段的淤积,并使回水迅速向上游发展.河床在纵向上的冲淤幅度可以通过河床变形计算加以预估.按照黄委会所提出的六枢纽方案,将来在各级枢纽之间,都存在着自由段、过渡段和壅水段.自由段的冲刷是由上而下逐步发展的,在同一个地区,冲刷的速率因时递减.泥沙不再运动、全线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历时很久.河床达到平衡以后,自由段的最大冲刷深度在桃花峪下游为10米左右,在其他各个梯级的下游则达到20—30米.这样大的普遍冲刷,再加上坝址附近的局部冲刷,会在枢纽工程的修建中引起一定的困难.黄河下游将来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床的冲刷,非造床质所占的百分比较小,在达到平衡以前,全部沙量约在70亿公方左右,这些泥沙一部分淤在壅水段,一部分引入灌溉渠道.壅水段回水的向上游发展,在河南境内的几个梯级比山东更为显著.下游河道的整治可分近期及远期两个时期,从三门峡水库开始拦洪到桃花峪水库建成以前属于近期,为期约4—5年,桃花峪水库及下游各级枢纽建成以后属于远期.近期的河道整治以防洪为主.三门峡水库建成以后,三秦区间还可以发生相当大的洪水.从目前情况看,三秦间发生千年一遇洪水时还可以采取措施通过河道排泄入海不开放滞洪区分洪滞洪.将来下游主槽发生摆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特别是在伊洛沁河口以下由于区间洪水尚未得到控制,水流有漫摊的机会,这就更有可能引起河槽的摆动和滩地的冲失.滩地的坍塌和河槽的展宽会使远期的整治工程失去前进的阵地,而且由此引起的河势变化可能会在束窄段的上下游造成新险.因此,近期的整治工程应以束窄游盪区、固定河势、保护滩地为主要内容.今冬明春应继续修筑生产堤,保护滩区农业生产,并束水固槽.黄河上现有节点应加改善,自两岸加固,使其成为真正固定河势的控制段,现有老滩需加维护.滩面的岐流串沟应加堵塞,并在滩地大量造林.关于植树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应尽量利用永定河上的成功经验.整治的重点应放在花园口至高村河段.远期的河道整治应以促使河道向有利方向发展,最后达到全线通航为主.自由段的整治和前期工程并无太大的出入.在枢纽修建的同时,应把壅水区的外形做成枣核形,使泥沙能在库区内均匀落淤,回水不至过份向上游发展.泄洪闸的闸坎应尽量放低,闸门不宜过小,以便在洪汛期中提闸降低水位,清洗库区泥沙.在河南境内的河道坡降达到山东段现有坡降(万分之1.2)以后,就可以进一步束窄河身,考虑全线通航.在治导线的规划和航运断面的设计上,应以山东下游现有的典型弯道作为蓝本,弯道的浅滩段并自两面束窄,使其具有和深潭同样的航深.初步设计的结果,指出将来黄河下游在河道初束窄时,可以通行100—500吨的船只.随着河道的继续下切和坡降的继续变平,航运条件会进一步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