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海河流域水资源特点,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以及对需水相关主要因素的分析,从开发利用、公众认知、行业效率、生态文明等四方面的合理性出发构建了水资源需求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海河流域水资源需求合理性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对海河流域2010年水资源需求合理性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近年来影响需求合理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流域合理规划发展布局提供了支撑。结果显示模型反映出了海河流域需水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流域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脆弱性是评价水资源系统对自然条件变动或人类开发利用影响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评价对于水资源保护工作非常重要。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综合因素三方面给出13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综合相关研究及经验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综合进行区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以海河流域为例开展了实例研究,海河流域现状的水资源脆弱度为59.7,属于中度脆弱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经过人工水资源调控措施,海河流域2020年、2030年水资源脆弱度分别为58.64、58.63,证明水资源调控措施将会改善海河流域水资源条件。该方法对流域级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敏 《海河水利》2002,(5):16-16,18
目前,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过度开发、严重浪费和污染问题,以致生态环境恶化。为此,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立法,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节约用水,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4.
刘斌 《海河水利》2002,(5):9-10
从历史上看,生态环境意识的变迁决定着水资源管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50年来,由于人口猛增,加上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不断地侵夺生态环境用水,从而造成了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恢复生态环境,必须建立健全水权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用水的权属管理,实施水资源分类分级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5.
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所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形势,以海河流域下游平原地区为例,探讨区域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综合整治的管理对策:①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管理中实现水量和水质的统一;②在进行跨区域调水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能耗低、水耗小、排污少"产业,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③统筹区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修复工作,实现"分质供水"和"梯级利用";④加强污水资源化、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韩瑞光 《中国水利》2010,(19):28-29,35
水资源需求管理就是对水资源影响要素多维综合调控的管理过程,最终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可持续利用。通过系统分析海河流域在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海河流域必须走严格的水资源需求管理之路。从水资源管理改革的角度出发,围绕流域水资源规划方法、配置和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保护、流域机构管理、科技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海河流域水资源需水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谈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40多年来,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随着用水量不断增加,开发利用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也不断暴露出海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以及其它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工作思路及初步成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影响着整个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研究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的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工作已全面展开。目前,对流域的水资源量、水质状况、供用水现状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强化水资源监管 保障海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0亿m3,仅占全国的1.3%,人均水资源量239 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为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106%,远超40%的合理利用上限,加剧了水生态损害和水环境污染。南水北调工程2014年年底通水后,流域水资源短缺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新时代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相似文献   

10.
从水生态、水环境出发,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对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系统地研究指标体系构建、权重确定、综合评价等内容,建立海河流域水资源承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获得的资料,对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基础指标的量化计算,证明水资源匮乏、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只有大力发展节水型社会和经济、合理使用水资源、进行流域外调水、海水淡化才能摆脱缺水困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依赖于管理体制。塔里木河流域在水资源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没有形成流域统一管理、相关管理职能分散和缺乏民主参与机制等问题。塔里本河干流与源流,上游与下游、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等都密切联系在一起,整个流域以水为纽带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因此实行全流域统一管理是必然的选择。塔里木河流域统一管理体制来源于对现有体制的继承和改造,由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源流和干流管理局、区域水管理机构,以及公众参与和协商机构——流域管理理事会组成。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及调度运行现状,根据流域与行政区域的水资源条件、供用水历史及现状、未来发展的供水能力和用水需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等,提出了具体的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方案,为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的治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效国 《中国水利》2002,(10):93-96
通过对黄河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提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思路,即坚持政府宏观调控,民主协商、水市场调节三有机结合的基本配置模式,以及政府在市场管理和利益调节过程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搞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一个集流域信息、数据库管理、优化决策、系统在线帮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开发设计思路,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水资源管理的需要,解决目前管理效率低、水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设高效可靠的、实用先进的综合查询信息系统。认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逻辑结构应包括4部分:①信息综合查询子系统;②水政管理子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子系统;④水资源管理子系统。该系统对流域供水、防洪、排沙、节水灌溉、水资源统一管理等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流域未来的水资源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铭江 《中国水利》2004,(17):20-23
塔里木河干流全长1321km.近100年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河流生态变化过程中,生产力布局缺乏环境效益意识,水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效率低下造成的水土资源双重浪费,行政管理缺乏政令畅通的权威性等问题是建立有效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塔里木河流域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应建立水权塔河、生态塔河、资源塔河的治水理念.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涓水流域实测降水、径流和水质资料系列的分析,基本上揭示了涓水流域的变化规律。随着降水量逐渐增加,使得流域径流变化呈平稳发展趋势;水质状况得到有较控制,变化较好。为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落后,水利设施少且不配套,整个流域水资源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水的利用率很低,必须加大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利工作力度,提高流域管理水平。为此,应强化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流域管理:(1)建立权威、统一、高效的流域管理体制;(2)水权的统一管理;(3)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分配管理;(4)水资源费征收的统一管理;(5)水域的统一管理;(6)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调控措施之一。目前,基于不同水权制度的水资源分配方式可分为公共(行政)手段分配、基于用水者的分配和水市场分配。介绍了这三种分配方式及其评价标准,指出每种分配方式在特定的水权制度下都有各自的优势与缺点,对特定分配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的制度环境及水资源分配目标。以石羊河为例,应用水资源分配评价标准对流域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析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玛纳斯河流域形成较早,灌区内包括众多用水单位,用水关系复杂,流域水资源管理问题突出。在论述玛纳斯河流域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河流保护与管理的目标以及国外河流保护管理的做法与经验,对玛纳斯河水资源今后管理与保护面临的困难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