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视觉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大妈中终受到社会、政治、礼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视觉艺术被打上了政治的烙印,形成了礼法制度下特定的形式,本文试就古代政治和礼法制度对视觉艺术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2.
"礼法结合"作为中华法系的特征之一,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至《唐律疏议》最终完成,而这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唐初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及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唐律的礼法结合;统治阶级充分认识到礼义道德的作用和法律的作用,坚持礼法并用的统治思想;法制与礼制制度体系的相对完备;稳定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为礼法结合提供了现实条件等。"礼法结合"的完成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不仅包括对儒家思想和中华法系的影响,还影响了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儒家,荀子首先提出了“礼法”概念,开启了儒家礼的法典化进程。荀子释礼为法,将礼从内在心性引向外在法典,展现了儒家内部的礼法观变革;又以礼纳法,批判了法家以严酷刑律治国的思想,提出以礼为国家法典之主导的思想。苟子的礼法思想,以“重建”整个社会制度为归旨,故而为儒家进入政治生活领域打开了通道,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4.
从发展政治学的话语背景来看,制度创新通过对公民政治意识和理念的更新、政治体系的结构完善、政治结构的功能优化等方面与政治发展相联结。制度创新不仅有助于化解政治发展中的各种危机,而且能通过在民主正当性和治理能力之间建立有效地转化机制,从而实现政治民主化与政治稳定的平衡。制度创新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础工程。制度创新能够从增加政治参与机会、健全权力运行结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推动中国政治发展。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推进制度创新需要创新政治理论、革新政治观念;平衡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的关系,实现制度平衡;注重制度惯性的影响,保持制度变迁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文中全方位的对照了20世纪美国知名视觉艺术家安德鲁·怀斯和安迪·沃霍尔的视觉艺术表达以及受众对其作品的态度.以两人的言语观点为依托分析了两人从视觉艺术价值观的差异,随分化为对视觉艺术表现关注点和创作作品呈现的差异性.分析了两人在同时代的美国社会民众心目中的影响力,并关联对照了当下中国艺术存在的主要特征以及受众的接受度.探讨同一时代下视觉艺术体现与受众多元化的可存在性,在当前纷杂的艺术思潮互相排斥的背景下,以此映射视觉艺术的体现和受众是可以求同存异、多样化共生的.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国际比较,也为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考。主要论述了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对各国会计模式的影响,阐明了由于各国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各国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发展自己适合的会计实务。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改革家,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他在为政之道和礼法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影响着后世。柳宗元倡导"郡县制",主张"吏为民役,官为民役",以及礼法统一。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改革家,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他在为政之道和礼法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影响着后世。柳宗元倡导"郡县制",主张"吏为民役,官为民役",以及礼法统一。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尤其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已成为衡量社会民主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在制度安排上未能以女性的自主参与为逻辑起点,制约了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析了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及制度安排的必要性,提出了合理化、法制化的妇女政治参与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涵义包含制度化参与以及参与制度化两个维度。这表明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关键因素是制度供给以及制度效力的实现。除了政府的制度供给之外,社会组织对政治参与制度化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社会组织能够吸纳新兴社会阶层、规范网络政治参与以及完善参与渠道;另一方面,社会组织有利于提高政治参与制度的执行力,充分实现其效力。实现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必要途径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在互动过程中展开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1.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加强全民道德教育,应特别注意正确处理好道德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现状;道德教育与社会风气;德育与智育、美育、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等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孝道在构建传统中国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根基,维护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孝的产生源于社会和谐建设之需要;儒家以孝为人之德性的根本,强调塑造个人良好品德促社会和谐发展;孝为为政之本,以政治和谐维持整体社会和谐;孝产生后即和礼、法及宗教紧密结合,调节着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目前进行孝文化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崇高的政治追求,它以孔子“仁”的思想为渊源,以“性善论”和“民本思想”为基础,包含了政治、经济、教育、法律、人事等方面的丰富的具体内容;强调稳定的政治秩序,突出“民”的主体地位。它在伦理道德修养、法制与德治、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对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传播迅速,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社会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在上世纪视觉信息传递一直停留在二维空间中处理平面因素,包括文字、图形、版式、装帧等。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与我们人类活动已经密不可分,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设计师在融合领域的研究探索中更应不断地归纳视觉形态、心里暗示、哲学理论等学科的经验与理论,从而推动这一新视觉领域专业的前进,在此基础上去探讨数字媒体中视觉符号传播特征与哲学的交叉分析。  相似文献   

15.
政党管理的法律规范是政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在此过程中,政党管理法律规范呈现为两种研究路径,即政党政治管理和法律管理,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由此削弱了政党管理法制化的效能。而且,由于政党管理可以界分为社会中的政党、选举中的政党和政府中的政党,在这三个领域中,政党管理的法律规范各有侧重,但也易于导致法律规范的折冲。此外,政党管理的相关法律的多元化特征同样会导致内在的法律冲突。因此,建构统一的政党管理的法律规范体系成为客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第一届国际研究生“当代中国”研讨会上收到的50多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这些研讨文章的内容涉及1949年至今的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又在以法治官,加强权力制约。目前。我国在权力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容易使权力产生腐败。只有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权力的制约,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加速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与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起来并成为当代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在西方政治家和公众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公民社会强调社会与国家和市场相分离,强调公开性、开放性、参与性和法治原则。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因此,如何建设政治文明是一个新的课题。研究公民社会理论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亚细亚”式的历史道路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礼制模式、礼仪文化的形成。在殷周宗法制的背景下,礼制的完善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确立。基于《周礼》的早期冠服礼制体现了效法“天地之德”的伦理精神。“礼”文化在春秋后期的内在转向(从“礼仪”到“礼政”)进一步对古代服饰提出了“人伦之德”的德行要求。从而影响了古代服饰成为一种政治统治的工具,一种思想道德的附庸,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