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和1993年我们在旧金山湾南部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反向剖面采集,以调查沿假定的横穿海湾的基岩断层带上在全新世是否发生过断裂作用。最初的模拟记录在沿陡峭垂直边界上出现有反射束的视断错。  相似文献   

2.
大庆长垣油田大断层下盘在地震剖面上普遍存在三角形的断层阴影区,其地震反射同相轴呈“上拉”或“下拉”、并伴随反射同相轴错断,导致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断层、微幅度构造解释时存在陷阱。采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根据研究区实际地质情况建立了一系列二维地震正演模型,尝试定量分析断层阴影区地震反射特征。研究结果认为:断层两侧地层速度的横向变化是导致断层下盘断层阴影的根本原因,其中断层断距、低速层的存在等是长垣油田断层阴影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密井网开发区利用三维空变速度场时深转换技术进行断层阴影校正的思路和方法,显著提高了大断层附近构造解释精度,为长垣油田更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模拟合成地震剖面有助于解释穿过主要断层和呈现屏蔽区的库佩尔盆地的地震剖面. 模型选择南澳大利亚的Merrimelia—Innamincka Farmout Block构造西北翼的主要断层带.为了获得合成地震剖面,假定地质剖面以断层两边的#为基础,并将其输入地震模型软件包AIMS(高级解释模型系统——国际通用接口).这种合成记录可提供与穿过断层的实际地震记录非常匹配的地震记录.实际地震记录的迭前偏移很重要,它可为这种模型的可靠性提供辅助性依据. Toolachee和Patchawarra地层沿着断层面上盘挤压而形成断层屏蔽区,并由于断层屏蔽区中倾斜同相轴又引起了合成地震剖面上的屏蔽区.倾斜同相轴可产生断层外围能被检测的反射能量.在二迭系地层内主要的堆积成分,是厚煤层.我们推断在断层上盘可能存在石油圈闭,建议钻井.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地震记录的反射同相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而噪声之间互不相关.同时相邻同相轴与目的同相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的前提下,以沿着双程旅行时t0时间和叠加速度决定的双曲线为中心线截取数据体,对该数据体进行主分量分析,将目标同相轴作为主分量,噪声和相邻反射同相轴做为次分量。并进一步引入加权函数来提高速度扫描时对信号的敏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分量分量分析的速度检测准则。通过对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表明本方法能明显地提高叠加速度谱的分辨率.且具有很强的抗噪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们利用线性波速场内射线路径是圆弧这一事实,用解析方法获得了显然不同寻常的合成地震记录。这些地震记录能给出反射同相轴的精确旅行时间,但不能给出反射振幅。在任意大的横向速度变化和任意陡的倾斜反射面的情况下,这些合成地震记录对测试地震偏移程序的速度和精度是很有用的。本文给出了两个特例以证实此点。  相似文献   

6.
小断层识别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勘探后期或油田开发阶段,认清小断层的分布极为重要。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影响,在常规地震剖面上直接解释小断层往往比较困难。但是在常规地震资料中,沿目的层及其附近强反射同相轴做层位自动追踪比较易于实现,而且能够得到较好的追踪结果,用自动追踪的层位数据计算沿层属性,效果比较理想。断层模型正演、沿层相干属性、沿层倾角方位角属性及沿层剩余振幅属性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小断层。在南美某盆地三维工区的研究过程中,运用上述方法并结合地震剖面等多种信息,识别出了常规地震数据体与相干体上难以识别的小断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勘探后期或油田开发阶段,认清微小断层的分布极赶重要。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影响,在常规地震剖面上直接解释小断层往往比较困难。但是在常规地震资料中,沿目的层及其附近强反射同相轴做层位自动追踪比较易于实现,而且能够得到较好的追踪结果,用自动追踪的层位数据计算沿层属性,效果比较理想。沿层相干属性、沿层倾角方位角属性、沿层剩余振幅属性及模型正演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小断层。在南美某盆地工区的研究过程中,运用上述方法并结合地震剖面等多种信息,识别出了常规地震数据体与相干体上难以识别的小断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管道波起着掩盖上行和下行体波同相轴的干扰作用,而体波是垂直地震剖面中测量的主要地震资料。在两个岸上的垂直地震剖面中可见主要的管道波源,就是横越井口的地面地滚波。在这些垂直地震剖面资料中,出现的次生管道波源是井下检波器和钻孔底部的残留物。当体波在井中出现很大的波阻抗时,例如,套管直径改变时,则它们信号也可产生管道波。如果不做静校时移,则模拟垂直检波器组合可用来减少这些管道波,但这种组合也会衰减和滤掉体波同相轴,所以体波在每一个检波点上可出现相同的双程旅行时间。因此,现行的井下垂直检波器组合不是消除管道波的一种有效方法。管道波和压缩体波同相轴的功率谱比较后证明,为了消除管道波而设计的带通滤波器也能抑制体波信号。有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减少管道波的野外技术,就是对震源作适当的偏移。本文举了一个实例,说明为了弥补垂直地震剖面中被管道波严重干扰的上行压缩波同相轴而使用速度滤波器,就可与地面测得的反射波一致、这种方法得到的资料要优越于根据同一井记录的测井资料计算的合成地震记录而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如可以通过表示来自震源的波场辐射为一组高斯射束来产生合成地震数据那样,将记录波场表示为在地表面出射的高斯射束来进行记录数据的向下延拓。在这种情况下,当地震速度有横向变化时用高斯射束来描述地震波的传播是很有利的。高斯射束向下延拓与波动方程计算地震波的传播相适应,并且保持该传播射线路径的解释描述特征,本文描述了使用高斯束对记录波场进行向下延拓的零偏移距深度偏移方  相似文献   

10.
在反射地震初期就已经知道,在地震记录中,看到的若干个干扰同相轴是由具有S波速度的波代替P波的速度的波而引起的,当使用炸药和垂直地震检波器记录的时候,这些干扰同相轴主要是由转换波引起的。在某一地区,在已知P波和S波速度的基础上,可以计算出理论地震记录,并显示不同波型的旅行时及能量的关系。通过与在相同地区的得到的地震记录相比较,转换波同相轴可以被清楚地辨认。这些同相轴能在理论上描述,因此,任何一个更有效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用于消除这些干扰波同相轴,或者使这些同相轴得到评价,获得关于特殊层的额外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在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的同时保护断层等不连续的边界信息,对于地震精细解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不连续性的三维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方法,分析了结构张量特征值与三维地震图像的局部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断层置信度参数重新设计扩散张量的特征值,可以更合理地控制地震数据沿不同方向的扩散滤波强度:在地震同相轴连续性较好之处,断层置信度参数趋于0,滤波强度大;在断层等地质体的边缘处,断层置信度参数趋于1,扩散滤波强度弱,可以有效保护断层等不连续边界的信息。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的应用证明,所提方法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同时,可有效保护断层等不连续的边界信息,并在连续地层区域增强同相轴的连续性,为断层解释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油田开发及生产需求分析表明,在高含水油田开展地震资料断层解释包括以下主要地质任务:落实井孔内断点纵向位置,改善地质分层质量;孤立断点代表的小断层解释;合理组合井资料对比、解释的断点;井间小断层识别与解释;重新认识大断层;断层体系建模,辅助井位与井轨迹设计;认证开发调整井位,辅助开发调整方案设计;分析油水井注采关系,预测剩余油富集区。利用常规断层解释方法解释小断层时,由于岩性、构造等因素的变化也可造成地震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光滑程度和振幅强弱的变化(疑似断层现象),致使小断层解释存在多解性,为此,文中提出了"井中断点引导、地质分层数据控制"的井控断层解释方法。在大庆油田的应用效果表明:井控断层解释方法能够对约3m断距的断层进行有效解释;在薄互层储层中的断距约为3m的井间小断层,能够对油水井注采关系起到重要的分割作用,因此在高含水老油田开展小断层解释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以准噶尔盆地春光区块的具体地质条件为例,针对不同的岩性结构建立波阻抗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分析,优选出特定岩性结构条件下最能反映储层信息的地震同相轴,据此提取地震振幅属性,可有效预测储层的展布。研究结果表明,春光区块厚层泥岩夹薄层砂岩的地震响应表现为三个地震反射同相轴,可以追踪此三个地震同相轴并提取沿层的振幅地震属性,预测储层的展布。当储层位置临近强反射界面时,由于强反射界面会对邻近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形成较强干扰,可以考虑通过正演模拟研究,在远离强反射界面干涉范围的位置寻找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厚层板砂顶部分异油藏的地震响应特征,以油藏顶面所在的强波谷同相轴为最明显的标志,且该强波谷段与两侧的波峰之间往往具有清晰的波形边界。  相似文献   

14.
江75井区宽频带特高分辨率地震大幅度提高了地震分辨率,并使反射同相轴数目增加,同时相同地层的反射界面与常规地震剖面相比存在明显时差,反射振幅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分析其原因,根据薄层地震响应原理,用不同频率合成地震记录和正演模型研究了薄层地震反射时间和振幅随频率变化规律。薄层反射时间随着频率提高垂向逐渐归位,层间干扰变小,薄层厚度更准确;薄层反射振幅随着频率提高逐渐增强,薄层反射横向分辨率不断提高。江75井区宽频带特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波垂向归位好,反射时间精度高,薄层砂岩反射振幅得到增强。应用同一反射层高低频地震之间的反射时差与薄层储层反射同相轴振幅属性分析2种方法,使江75井区河道砂体剖面、平面特征明显,提高了薄互层储层的识别能力,为寻找和落实储层分布与含油气圈闭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如可将由震源发射出的波场表示成一组高斯射呸来建立合成地震数据那样,也可将记录的波场表示在地表出现的一组高斯射束,将所记录的数据向下延拓。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地震速度横向变化时,用高斯射束描述地震波的传播可能是方便的。高斯射束下延拓能实现波传播的波动方程计算,而仍然保留波传播可解释的射线路径特征。本文描述一种零炮检距的深度偏移方法,该方法使用记录波场的高斯射束下延拓。高斯射束偏移方法有助于复杂构造成  相似文献   

16.
匹配滤波与子波整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采用不同震源和仪器联合进行地震数据采集,激发震源、检波器以及表层岩性的不同造成较大的子波差异,从而使采集到的地震反射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和相位等特征差别较大。鉴于子波整形处理技术存在缺陷,本文采用匹配滤波技术代替子波整形来消除反射时差、整形地震子波。实现过程为:通过反褶积方法求取同一位置的两个记录A和B的匹配滤波算子;再把匹配滤波算子作用于A(或B),使A (或B)经匹配滤波后逼近B(或A)。笔者利用根据匹配滤波原理开发出的交互匹配滤波软件包对滩浅海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处理后资料的地震子波得到整形,消除了炮点、检波点的差异及同相轴间的时差, 实现了地震资料的同相叠加,使剖面信噪比提高,在不同震源所采集数据的衔接处地震记录的振幅、频率和相位都能得到较好的匹配,深浅层的地震反射叠加剖面都能较好地拼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油田剩余油挖潜研究中,准确解释反射层位及识别断距约为5 m的小断层是地震技术应用于油田开发的难题.在喇南北区块,采用以数据分频、层位拉平为主导的高精度层位拾取技术解决了开发小层对比尺度下的地震层位解释问题,依据反射振幅和波形变化可确定小断层,利用地震相干属性可确定井间断层的空间展布.实践证实,利用地震资料可以识别断距超过3 m的断层,所解释的断层能够指导剩余油挖潜研究和开发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震横向分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三维异常地质体的类型有很多,其地震特征也各不相同,在地震解释中,准确地识别各类地质体及其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动用地震反射波法发现并圈定其边界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地震记录仪器和检波器的进展推动了地震定量解释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利用地震波的振幅特征进行定量解释进展更快。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得全三维偏移成为常规方法,为地震地质解释提供了可靠的解释数据。由于地震仪器的限制、激发接收条件的变化、大地滤波效应及脉冲源的冲激响应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例如,当两个地质体的边界间距在横向…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三维地震勘探的地区已采用了一般地震资料以及地质学的某些知识。这些资料和知识用于设计最佳二维震源接收器排列或观测系统,它们适用于当地的地质条件,记录条件,并且在勘探过程中随着这些条件而变化。设计这种观测系统的工具就是所谓“野外记录特性曲线”,观测系统的参数作为旅行时和反射面倾角的函数,用迭代方式修改观测系统参数和特性曲线,直至获得良好的结果为止,即,可期待来自有意义的反射层面的波成为可解释的同相轴而只化费最少野外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1相干体技术这种技术在分析不连续现象(如断层)方面有独到之处.一般用沿构造走向的垂直剖面以及断层平行同相轴的水平切片很难进行断层解释,而用相干体不连续性显示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用面反射体压缩来揭露地质上的不连续性,是对偏移成像后的数据采用局部数据自适应的预测误差滤波以突出不连续性,但尚待改进.差异法可用于振幅、三瞬、阻抗等资料,具有高分辨边缘检测功能,对瞬时相位能检测分辨达到一个样点.微商法可对差异法作补充,如对瞬时相位作空间微商计算,即可寻找相位横向突变的位置,而这些往往与断层、地层边界以及同相轴转折点有关.多属性分析把多种属性变换成一个单元体,利用明暗度、色彩和饱和度来定义彩色,从而把一系列属性综合成单一的显示.实际资料表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