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植株法测定了不同地区59个黄瓜白粉病菌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菌株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EC50值最大为5.30 mg/L,最小仅为0.19 mg/L,平均值为72.59 mg/L,由于菌株均采自未使用过烯肟菌胺杀菌剂的田间,敏感性频率分布旱近似正态分布,可作为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的相对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2.
从辽宁省8个地区从未使用过烯肟菌酯的水稻田中共采集分离了122株稻瘟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菌株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别,最敏感的是抚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2678μg·mL-1;最不敏感的是营口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5576μg·mL-1。所有菌株的EC50平均值1.4176μg·mL-1,可作为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经紫外线照射,获得了两个抗药性突变菌株,其抗药性倍数分别为5.29和8.46。抗药性突变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能力均低于野生菌株。由此可见,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产生抗药性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
陈明丽  纪明山  刘志恒  祁之秋  张杨  王芳 《农药》2008,47(2):142-144
2005-2006年从辽宁省8个地区共采集分离了122个稻瘟病菌菌株,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8个地区的稻瘟菌均未对烯肟菌酯产生抗性;初步确定将所有菌株的EC50的平均值1.4176 mg/L作为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其中,最敏感的是抚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2678 mg/L;最不敏感的是营口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5576 mg/L.  相似文献   

4.
通过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导2种方法诱导J1、H1、DL1和DL2稻瘟病菌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抗性,并测定其对烯肟菌胺与嘧菌酯、稻瘟灵的交互抗药性.结果经药剂驯化的J1、H1、DL1和DL2菌株均对烯肟菌胺产生了中等抗药性;经紫外诱导DL1和DL2菌株对烯肟菌胺产生了中等抗性,J1和H1未产生抗性仍为敏感菌株;经测定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与嘧菌酯、稻瘟灵的交互抗药性表明烯肟菌胺与嘧菌酯具有交互抗药性,与稻瘟灵无交互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烯肟菌胺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烯肟菌胺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2)柱,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检测波长275 nm;以乙腈一水(体积比85:1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外标法对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在0.05~10.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2%,样品测定的标准偏差0.0285,变异系数为0.295 3%.  相似文献   

6.
宋瑞利  司乃国  李轲轲  单忠刚 《农药》2008,47(12):871-873
2006-2008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烯肟菌胺EC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爱可)对向口葵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0~200 g a.i./hm2处理剂量下,间隔8~12 d,施药2~3次能够有效控制向日葵锈病的发生,防治效果优于三唑酮、醚菌酯等常规药剂;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处理区的向口葵产量,较空白对照和三唑酮、戊唑醇对照药剂区的产量均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稻瘟病2008-2009年东港、沈阳两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施一遍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100200 g a.i./h㎡,能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该药剂在100 g a.i./h㎡剂量下防效相当于对照药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在200 g a.i./h㎡剂量下防效,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8.
20%烯肟菌胺悬浮剂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国生  侯广新  路军  杜微 《农药》2004,43(5):221-223
研究了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20%烯肟菌胺悬浮剂(SYP-1620)的悬浮性。简要叙述了该剂型的特点、配方选择、贮存稳定性等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并确定了较佳配方组成、配制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9.
王力钟 《现代农药》2006,5(2):19-20
研究了Strobilurin类杀菌剂烯肟菌胺对黄瓜的生理活性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经烯肟菌胺处理后,黄瓜叶片中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提高,SOD酶活性稍有增加。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与干物质含量增加,改善了黄瓜果实的口感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白粉病是影响辣椒正常生长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是控制辣椒白粉病的重要措施,多种药剂,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均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治。[结果]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辣椒白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100~200 mg/L处理剂量,施药2~3次,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85%以上,优于醚菌酯和三唑酮。在试验剂量下,对供试作物辣椒安全。[结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用于田间辣椒白粉病的防治,具备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2005-2006年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烯肟菌胺乳油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和苹果轮纹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0-200 ga.i./hm2的处理剂量下,间隔10-15d,连续施药4-6次能够有效控制上述苹果病害,防治效果优于多菌灵、代森锰锌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品种安全.  相似文献   

12.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丽颖  张国生 《农药》2004,43(9):417-4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烯肟菌胺·戊唑醇复配制剂,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烯肟菌胺和戊唑醇标准偏差分别为0.068和0.088,变异系数分别为0.84%和0.6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和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