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一、前言 钢的枝晶偏析对铸件和铸锭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铸件和铸锭在树枝晶凝固过程中溶质要发生再分配,树枝晶主干具有最小的溶质浓度,从而产生元素的枝晶偏析。 枝晶偏析使得枝干和枝晶间奥氏体转变特性不同,因而得到不同的显微组织,从而引起强度、硬度和其它性能的不均匀,以致在组织组成间形成应力集中或导致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2.
<正> 一、引言 623钢为中碳多元含硼大截面铸钢,在35吨碱性平炉中冶炼,铝终脱氧,包内加入0.1%稀土矽铁,0.002-0.0025%硼铁。铸件经均匀化、正火、高温回火予先热处理,在最终调质处理后检验断口,断口试样截面积为160×160毫米~2。正常的断口应为纤维  相似文献   

3.
50B钢系国产的中碳硼钢,含0.001~0.005%硼,以提高其淬透性。按YB481-69规定,50B钢端淬试样的半马氏体区(HRC43)距顶端的距离应不小于6毫米。根据《钢铁材料及热处理工艺》一书介绍,矿物油淬火临界直径为11.5~18.5毫米。因此,直径  相似文献   

4.
<正> 一、工具钢形变热处理可达到的性能和主要参数 与常规热处理相比,结构钢、弹簧钢和调质钢通过高温形变热处理所达到的性能变化特点是,在韧性和塑性不变或在两者均有改善的情况下,强度获得提高。在上述这些钢的高温形变热处理基础上,近年来对高合金钢也做了一些研究。由于高温形变热处理的采用,从而有可能使工具钢、热作模具钢、高速切削钢的使用性能(即强度、韧性、  相似文献   

5.
用膨胀法和显微组织观察法,对硼在低碳-1/2钼钢相交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含硼30ppm以下的钢在930℃奥氏体化的情况下,出现最大的淬透性,但在更高温度奥氏体化时,淬透性要降低;含硼60ppm的钢,其淬透性不随奥氏体化温度而改变;含有95ppm的高硼钢,随奥氏体化温度增加至1130℃,仍增加其淬透性。这种特性可用硼的晶界偏聚和Fe_(23)(B,C)_6的析出解释。此外,还讨论了BN析出对淬透性的影响和Fe_(23)(B,C)_6的晶体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渗硼共晶化复合热处理,3Cr2W8V钢渗硼层性能和检测方法,阐述了渗硼技术在3Cr2W8V钢大型热作模具上的应用和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45钢、GCr15钢为基体材料,先渗硼,后钒化,获得硼化物和碳化钒的多元渗硼层。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探针,分析测定了覆层的组织结构和成分分布。结果表明,渗硼试样长时钒化,C、B、V和Cr等元素在覆层中重新分布,硼化物逐渐蜕化,蜕变程度取决于钒化温度和时间,以及基体的化学成分。硼化后钒化过程中,表面与奥氏体之间存在碳活度差,碳原子向表面上坡扩散,VC覆层向外生长。实验表明,获得连续的多元渗硼层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1.41%C超高碳钢淬火高温回火球化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淬火+高温回火热处理对碳的质量分数为1.41%超高碳钢进行球化处理,研究碳化物超细化的机理,确定最佳的球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850~1100℃范围内淬火时,随着温度的上升,碳化物不断溶入奥氏体,使粗大碳化物颗粒变小,回火后不仅从针状马氏体中析出均匀细小的碳化物,同时在残余奥氏体中也析出大量均匀细小的碳化物,碳化物数量增加。钢中含有抑制碳化物长大的Al和Cr元素,在550~750℃高温回火时,温度越高球化效果越好,即使在1100℃淬火+750℃回火后碳化物颗粒尺寸仍然保持在0.1~0.3μm。  相似文献   

9.
锻造对WC/钢烧结复合材料冲击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三种WC/钢烧结复合材料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 ,经锻造与未锻造两种不同状态的冲击韧性值 ;研究了锻造对这类脆性材料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锻造使材料的冲击韧性大幅度提高。原因是锻造使材料组织中大块硬质相“碎化” ,WC粒子的形态、分布状况和钢基体的密度、显微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当要求钢材具有很高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200~250kgf/mm~2)时,采用传统的形变热处理方案,即高温形变热处理与低温形变热处理是合适的。但有许多产品,只要达到中等强度,即100kgf/mm~2左右就足够了,对于这种强度水平,只要在奥氏体等温分解为珠光体组织前进行预形变就可保证达到。 如果奥氏体分解前进行热塑性变形,则经这种处理后具有珠光体组织的钢其机械性能可大为改善。这种处理方法称为高温形变等温热处理。 本文目的在于仔细地研究高温形变等温热处理引起的珠光体组织变化,同时通过与常规等温处理对比(奥氏体未经预形变),研究组织变化与钢的机械性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Cr12型冷作模具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r12钢经形变热处理-变温淬火-回火(3~#工艺)处理后,显微组织中碳化物细小、弥散。分布均匀,接近颗粒状;在强硬马氏体基体上分布少量的下贝氏体和细小、分散的适量残留奥氏体,其强韧性配合最佳。该工艺用于Cr12钢制造小冲片冲裁模,使用寿命提高8~10倍。  相似文献   

12.
对32CrNi2MoVA钢锻件闪点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锻压温度较低,造成锻后重结晶温度偏低,晶粒未得到细化及粗大晶粒在随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被遗传下来导致准解理断裂所致。提高锻压温度到1150~1200℃,以及对己产生闪点断口的锻件采用高温常化或多次调质处理都是消除闪点断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亚共析钢在亚温区冷却时α-相的析出过程通常看作如同平衡状态一样。这时形成的α-相数量,可根据Fe-Fe_3C平衡图用杠杆定律来估算。计算的正确性只有钢足够缓慢地冷却时才不致引起疑问。 亚共析钢在实际热处理条件下(如在完全退火或均匀化退火、正火以及借助轧制加热或特殊加热的热强化时),在亚温区其冷却是被加快的。无论何时所形成的α-相数量  相似文献   

14.
借助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循环加热状态下,铁基高温合金的维氏硬度变化及相交过程,结果表明,实验合金在57℃到650℃之间循环热处理,固溶处理后再经循环热处理的试样的硬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固溶处理加两次时效处理后再经热循环的试样,循环次数少于30次时,硬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循环加热次数多于30次,硬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其硬度的变化与合金中析出的有序相的尺寸及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5.
<正> 奥氏体的塑性变形在形变热处理过程中是决定材料组织状态、赋予产品最终组织性能的重要阶段。探讨形变对奥氏体相变规律的影响及形变后相变产物的形态特点,无疑对改进形变热处理工艺,进一步挖掘材料强韧化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有关高温形变后奥氏体中铁素体的析出和贝氏体转变,及形变对析出相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真空膏剂渗硼方法对45钢、40Cr钢进行渗硼处理。研究表明,真空膏剂渗硼的渗层致密、均匀。FeB相数量与渗硼温度、时间有关,且在与渗硼时间的依赖关系中有一峰值。真空膏剂渗硼后,材料表面硬度可达1600~2000HV,耐磨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子显微镜和自动图象分析仪对CrWMn钢在超塑变形过程中的组织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基体晶粒的尺寸变化,测定了碳化物颗粒的类型、分布及体积分数和尺寸变化,观察分析了位错的形态及分布。结果表明CrWMn钢在超塑变形过程中发生应力促进的晶粒长大和碳化物的粗化,晶粒长大受碳化物粗化速率控制,晶粒形貌保持等轴。在晶界及其周围区域位错密度较高,晶粒心部仅有少量位错。超塑变形主要是晶界周围位错运动协调的晶界滑移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 锻件在锻打成形后,立即在高温奥氏体状态下进行淬火冷却,随后给予高温回火,用以代替一般采用的锻后置冷→淬火→高温回火的工艺,这就是所谓“锻热淬火”。它把锻造与热处理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完正的工艺过程。从热处理角度来看,它是属于高温奥氏体的形变热处理。 锻热淬火由于其对工件的强韧化作用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国内不少工厂已用于生产,大量的发动机中小型锻件(如连杆、齿轮等)正在用户受到运转的考验。实践  相似文献   

19.
前言 希土与硼是我国的富有资源。大量研究试验已经证实在钢中加入微量的希土和硼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某些性能。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希土与硼在钢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含硼和希土的钢种愈来愈多。我国现已发展了一系列含希土或含硼的钢种,还发展了若干  相似文献   

20.
低碳马氏体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七种成分不同的低碳马氏体钢作研究材料,对低碳马氏体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的形态、分布、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作了较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低碳马氏体组织中普遍存在薄膜状的残余奥氏体,这种残余奥氏体主要分布于板条马氏体边界上,也分布于马氏体束边界和原奥氏体晶界上;奥氏体膜常是一边平直、规则,另一边起伏不规则,其厚度即使在同一板条束中,甚至在同一边界上也是不均匀的;相变过程中的应变,并未使残余奥氏体的位向发生大的变化;低碳马氏体中的残余奥氏体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至少在含Mn的低碳马氏体钢中是如此),并有良好的低温稳定性,其分解温度为200~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