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柳洪水电站压力管道下斜段设计长度281.83m,倾角50°,开挖断面为直径5.0m的圆形断面,采用反井钻机施工,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成功穿越了断层、裂隙等不良地质构造洞段,精确贯通形成先导井,解决了反井钻机在水电工程长斜井施工中的许多难题。 相似文献
2.
冶勒水电站压力管道斜井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冶勒水电站压力管道斜井较长,倾角较大,中斜井、下斜井地下渗水严重,施工难度较大。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斜井施工中,采用了反井钻机钻进和人工开挖相结合,导井贯通后自上而下全断面人工扩挖的施工方案;对渗水采用刻集水槽、铺设排水钢管、包裹断面以形成雨棚等方法进行了处理,同时对施工中出现的事故也进行了妥善的处理,保证了施工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3.
压力钢管联合受力多层环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当前压力钢管联合受力的发展趋势和现有算法情况,从理论和和实用上提出了力钢管联合受力钢管联合受力多层环计算模型及相应计算方法,适于编成通或专用程序电算,为便于了解,还以俄国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压力管道为例,示出各步序手算结果,经与前苏联水工研究院高尔登各向异性层环模型有限元算法和我国水利电力科学院的三层环分析算法作同例结果比较,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计算精度较高,便于实际应用,最后文中还就压力钢管联合 相似文献
4.
1 工程概况 锦屏一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和木里县境内,水电站装机容量3600 MW,最大坝高305 m.印把子沟人工骨料生产系统主要承担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水垫塘、二道坝及部分泄洪洞和锦屏二级水电站闸坝混凝土约680万m3所需的骨料供应任务,共需生产成品骨料约1585万t. 相似文献
5.
针对柳洪水电站压力管道下斜段洞身长、倾角陡、工期紧、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开挖中采用反井钻开挖斜井导孔与人工开挖斜井导洞对接技术,安全隐患少,施工效率高。介绍了反井钻开挖大倾角斜井导孔的施工程序、操作步骤和导孔纠偏措施。在反井钻施工中通过调整主副泵工作压力、转速,合理调整稳定钻杆分布等措施控制孔斜,取得了反井钻实际钻孔129 m、平均日进尺7.5 m、导孔钻头落在距斜井中轴线下方1.8 m处的良好效果,成功与人工开挖导洞对接。 相似文献
6.
梨园水电站引水道斜井地质条件较差,围岩以Ⅳ、Ⅴ围岩为主,斜井导井施工中分别采用了人工正导井法、反井钻机法施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两种导井施工方法的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等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7.
反井钻机在水利水电竖井及下斜压力管道开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跑马坪电站压力管道竖井、下斜段设计最长长250.259m,倾角55°,开挖断面为直径3.5m的圆形断面,采用反井钻机施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成功穿越了断层、裂隙等不良地质构造洞段,精确贯通形成了先导井,解决了反井钻机在水电工程长斜井施工中的许多难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溪洛渡电站通风斜井工程实践,介绍了反井钻机施工工艺,分析了反井钻进偏斜的原因,提出了反井钻进偏斜控制方法,对钻具布置、钻进参数控制等进行了验证,取得良好效果,回答了困扰多年的解决反井钻进偏斜问题。文章中的措施和实践可以在类似的水电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冶勒水电站压力管道的斜井较长,倾角较大,中斜井、下斜井渗水严重,施工难度较大。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斜井施工中,采用了反井钻机钻进和人工开挖相结合、导井贯通后自上而下全断面人工扩挖的施工方案。对渗水采用刻集水槽、铺设排水钢管、铁皮包裹断面以形成雨棚等方法进行了处理,同时对施工中出现的事故也进行了妥善的处理,保证了施工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1.
12.
明渠—前池—有压引水系统水力瞬变过程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电站明渠—前池—有压引水系统水力瞬变过程中明渠段和有压段时间步长相差大、计算过程复杂等问题,提出了有限差分法和特征线法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对明渠和有压引水系统分别采用有限差分法与特征线法计算,把前池当集中元件处理,联合水轮机、调速器计算模型,采用统一的时间步长,在Simulink中采用模块化编程,进行过渡过程计算。将模型应用于MZD水电站水力瞬变过程计算,得到关键节点调压室的最高涌浪水位计算值为2 178.96 m,而物理试验值为2 178.57 m,二者非常接近。调压室水位波动过程线与试验结果亦吻合良好。研究表明,有限差分法和特征线法相结合,实现了明渠段和有压段时间步长的统一,降低了计算的复杂程度,可用于明渠—前池—有压引水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3.
14.
15.
针对喀麦隆曼维莱水电站无压引水系统明渠的过流能力及其水力瞬变流特性,基于明渠水流的基本方程,推导得到了相应的特征隐式格式算法以及边界条件,建立了长明渠引水式水电站瞬变流分析的仿真模型,并进一步结合工程实例揭示系统的瞬变流特性。与二维水力仿真分析成果进行比较验证分析,可知该水电站水库和压力前池水位差为1.06 m的情况下,引水明渠过流能力不足以通过4×112.5 m~3/s的额定流量。融合明渠的水力特性和压力前池的水位波动特性,水电站水力—机械系统调节保证计算参数的控制值均满足要求,其中明渠出口(压力前池)最高水位为392.362 m,低于相应的渠道末端顶高程394.270 m,满足布置要求。水电站水力—机械系统的水力干扰和小波动过渡过程均满足稳定性要求,且调节品质优良。研究成果可为工程设计和电站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合理选择前池容积的前提下,实现对渠道引水能力、渠堤沿线高度和前池最大水位波动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水利工程模型试验的压强和总力测量系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介绍了最新研制成功的水利工程模型试验的压强和总力测量系统,重点介绍了该测量系统在传感器、接口电路和计算机测量控制等方面所进行的设计、研究与改进。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a semi-analytical formulation based on the 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 (SBFEM) was proposed and used to obtain the solution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two-dimensional dam-reservoir system with absorptive reservoir bottom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For simplicity, the dam with arbitrary upstream faces was assumed to be rigid and was subjected to a horizontal ground acceleration, while the reservoir with absorptive bottom was assumed to be semi-infinite. The reservoir was divided into two sub-domains: a near-field sub-domain and a far-field sub-domain. The near-field sub-domain with arbitrary geometry was modell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while the effects of the far-field sub-domain which was assumed to be horizontal were described by a semi-analytical formation. The semi-analytical formulation involved the effect of absorptive reservoir bottom, as well as the radiation damping effect of a semi-infinite reservoir. A FEM/SBFEM coupling formulation was presented to solve dam-reservoir coupled problems.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coupling formulation were demonstrated by computing some benchmark examples. Highly accurate results are produced even if the near-field sub-domain is very small. 相似文献
18.
19.
20.
欧阳海灌区干渠优化配水的递阶模型和求解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引蓄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特点,建立了干渠优化配水的大系统多目标递阶模型,解决多种水源联合运用的时、空优化分配问题,对子系统的变维MDDP模型和大系统的发散系统MODP模型求解技术进行了新的探索,模型和求解方法在欧阳海灌区应用,取得满意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