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TD-SCDMA演进角度,即TDD标准演进角度,介绍了TD-LTE-Advanced的关键技术、标准演进以及TD-LTE的产业链发展与全球商用情况,分析其商用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并对TD-LTE未来产业发展、技术与标准演进做出了展望,为推进TD-LTE商用、后续技术与标准演进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信网技术》2012,(11):63
近日,中兴通讯宣布和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中移香港)、爱立信、创意视讯共同完成了业界在商用网络下的TD-LTE/LTEFDD重定向测试,成为香港首个商用TD-LTE/LTEFDD双模网络建设和LTE双模技术发展的要里程碑。本次测试终端由创毅视讯以及其研发伙伴香港ASTRI提供。该TDD/FDD双模终端已完成多项移动性测试,包括重定向与重选,测试均在中兴通讯与爱立信各自承建的  相似文献   

3.
TD-SCDMA后续演进技术是保持其强劲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工信部的统一组织下,国内各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并推动TD-LTE技术的发展演进.中兴通讯组织了阵容强大的TD-SCDMA后续演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团队,针对中国移动的TD-SCDMA/TD-LTE共网思路,通过采取系列化BBU平滑升级、SDR软基站平滑升级,共TD-SCDMA/TD-LTE频段的RRU、TD-SCDMA/TD-LTE宽频双极化天线等四大措施,实现从TD-SCDMA向TD-LTE的平滑演进,保护了网络现有投资.  相似文献   

4.
《移动通信》2012,(13):60-60
近日,爱立信在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的现网中实现了LTEFDD/TDD双向无缝切换,该方案采用Altair公司的商用芯片组,为LTEFDD/TDD融合网络的终端用户带来无缝切换的体验。这是LTEFDD/TDD首次实现现网无缝切换。对于拥有两个LTE频谱的运营商来说,其网络在LTEFDD/TDD模式之间的互动日趋重要。它使运营商能够在FDD和TDD两个频谱上提供无缝切换的移动宽带服务,并由此提高网络容量,改善客户体验。中国移动香港的LTE网络是由爱立信提供的,目前采用FDD模式。该无缝切换演示表明,爱立信可为运营商提供完全集成的LTEFDD/TDD网络,从系统的角度看,它们之间的切换就像是一个系统中两个频段的切换一样简捷。这一成果再次表明爱立信在移动宽带和LTE(FDD/TDD)领域所保持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TD-SCDMA标准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技术特点,分析了TD-SCDMA长期演进LTE标准的技术特点,阐述了TD-SCDMA技术演进和4G TDD发展中应采取的技术路线以及目前4G TDD的一些主要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网络电信》2012,(6):74-74
6/20/2012。近日,爱立信(NASDAQ:ERIG)在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的现网中实现了LTEFDD/TDD双向无缝切换,该方案采用Altair公司的商用芯片组,为LTEFDD/TDD禹虫合网络的终端用户带来无缝切换的体验。这是LTEFDD/TDD首次实现现网无缝切换。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TD-SCDMA标准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技术特点,分析了TD-SCDMA长期演进LTE标准的技术特点,阐述了TD-SCDMA技术演进和4G TDD发展中应采取的技术路线以及目前4G TDD的一些主要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UTRA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存在LTEFDD和LTETDD两大标准,本文在比较研究分析TDD和FDD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LTE TDD和LTE TDD的特有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电信技术》2012,(6):52-52
近日,爱立信在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的现网中实现了LTEFDD/TDD双向无缝切换,该方案采用Altair公司的商用芯片组,为LTEFDD/TDD融合网络的终端用户带来无缝切换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2005年年中结束的TD-SCDMA产业化专项测试证明了TD-SCDMA系统完全可以大规模独立组网,同时基于时分双工(TDD)模式特性所采用的一些先进的关键技术也得到了有力验证.在TD-SCD-MA产业已经取得全面突破,并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规模商用已成必然的情况下,我国提出的这一3G标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运营商(尤其是新运营商)在3G建网时进行制式选择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本文将简要介绍TD-SCDMA的高速下行分组接入/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DPA/HSUPA)增强型技术和TD-SCDMA长期演进(LTE)技术方案的特点与优势,同时说明TD-SCDMA系统将沿着规划的技术演进路线,持续向更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平滑演进.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LTE标准演进,说明了TD-LTE和LTEFDD两种制式的由来,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种制式由于本身特点带来的天线技术选择上的差异进行了剖析。通过相同且合理的仿真条件下仿真结果的对比说明了使用多天线的TD-LTE系统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2.
TD-SCDMA标准在未来发展和演进方面与国际主流技术基本同步,但其未来成功与否与当前的产业规模紧密相连,TD-SCDMA能够尽快大规模商用是TD-LTE、4G TDD成功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对于WCDMA来说,下一步会演进到LTE FDD模式,这已经得到了全球主流网络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支持;而对于TD-SCDMA来说,能否实现向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平滑演进,决定了TD-SCDMA究竟具有多长时间的生命力,以及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究竟能走多远。PPRAN151会议通过了27家公司联署的LTE TDD融合帧结构的建议,统一了LTE TDD的两种帧结构。融合后的LTE TDD帧结构是以TD-SCDMA的帧结构为基础的,这就为TD-SCDMA成功演进到LTE乃至4G标准奠定了基础。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的刘昶所撰《LTEFDD和LTE TDD测试解决方案》一文首先对LTE早期研发中一些重要的测试项目进行介绍,然后详细介绍了R&SLTEFDD+TDD测试解决方案,此方案大大减少了测试的工作量和人为干预,从而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信技术》2012,(8):52-52
日前,中国移动旗下子公司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香港”)选用爱立信的TD—LTE(LTETDD)技术扩展其在香港的LTE商用网络。爱立信此前已是中国移动香港LTEFDD网络的独家供应商,双方将进一步合作建设LTEFDD/TDD的融合网络。  相似文献   

15.
TD-LTE     
1 技术标准 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3G之后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LTE包括FDD和TDD两种模式,其中的TDD模式即为TD-LTE.TD-LTE是TD-SCDMA的长期演进技术,我国一直主导推进TD-LTE国际标准. 与3G相比较,TD-LTE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设计,能够实现更高的网络性能.在使用20MHz系统带宽和3:1的上下行TDD时隙比例配置的情况下,TD-LTE网络下行峰值速率可以达到110Mbit/s,平均频谱效率是3G的3~4倍.TD-LTE-Advanced是TD-LTE的增强型技术,最大支持100MHz的系统带宽,峰值速率超过1Gbit/s.  相似文献   

16.
秦超杰 《电子科技》2013,26(11):167-169
TD-LTE通信技术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LTE通信技术体制,以TDD双工方式为特征,是我国自主创新的TD-SCDMA的演进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接入融合的典范,也是未来宽带移动通信的主流标准之一。结合水利通信业务的发展,文中分析了TD-LTE的关键技术及特点,并给出了基于TD-LTE技术的网络架构,同时重点介绍了其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宇红 《世界电信》2012,(10):55-58
当前,LTE在全球实现迅速发展,TD-LTE成为TDD频谱的主流选择,LTETDD/FDD成为全球宽带技术演进的主流方案。中国移动发起TD-LTE全球发展倡议(GTI),构建国际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LTE     
《黑龙江通信技术》2010,(3):I0020-I0021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提出的3G演进技术,被称为3.9G。LTE分为TDDLTE和FDDLTE两种,我国主导的是以TD—SCDMA为基础的TDDLTE标准。因为其采用的是TDD方式。且是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TDDLTE披称为TD-LTE。  相似文献   

19.
LTE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新一代无线技术,LTEFDD和TD-LTE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均获得了大量的商用,利用LTE FDD的覆盖优势和TD-LTE的容量优势融合组网已经成为重要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LTE     
《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3):I0020-I0021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提出的3G演进技术,被称为3.9G。LTE分为TDDLTE和FDDLTE两种,我国主导的是以TD—SCDMA为基础的TDDLTE标准。因为其采用的是TDD方式。且是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TDDLTE披称为TD-L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