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华 《通讯世界》2015,(9):105-106
直流输电线路保护与故障测距是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内容,承担着快速检测与排除线路故障的工作任务,其运行性能是否良好,直接决定着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和电网的运行安全。鉴于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与故障测距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与故障测距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夯实相关的理论基础,提高理论水平,进一步发挥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与故障测距工作的指导作用,使相关工作有序、高效展开。  相似文献   

2.
刘鸿亮 《电子测试》2017,(14):109-111
针对一起800 k V直流输电线路雷击故障跳闸,分析确定故障性质和雷击点范围,得出负极性雷电是造成直流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由于行波保护动作,启动了控制系统的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功能,使得故障控制成功后,直流系统恢复运行.根据直流线路易遭受雷击的特点,提出直流线路防止雷电绕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电网建设发展对通信需求变化,越来越多的高压输电线路大量采用光纤数字通道作为线路继电保护信息的传输通道,通信系统与电网运行关系也日趋密切,重要性不断提升.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本地输电线路保护通道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完善运行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4.
输电线路故障快速精确定位技术与故障类型辨识技术是有效提升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方法,但传统的站内故障测距装置存在定位精度较差、无法辨识故障类型等问题。文章提出基于分布式监测架构和时序差分法,建立输电系统智能诊断系统,有效实现了输电线路快速精确定位与故障类型辨识。系统包括挂载运行于线路上的分布式故障监测终端和中心主站,终端可采集故障时刻线路行波电流并将数据远传,中心主站根据全线故障录波数据综合分析计算并给出诊断结果。系统在全国多条输电线路上挂网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情况良好,能够准确辨识故障类型,故障定位精度小于200米。  相似文献   

5.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 继电保护主要是在输电线路上采用纵联保护的模式,纵联保护需要在输电线路两侧开关间建立有效的通信连接,以传送输电线路两侧的保护信号,同时按照对侧与本侧判别量之间的关系来判别区内故障或区外故障,并进行相应的动作,从而保证单个输电线路单元的安全供电。  相似文献   

6.
以往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跨层传输方法,很少考虑传输过程中传输路径的拥塞现象,不能确保跨层传输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为此,提出基于多协议标记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跨层传输方法。多协议标记交换网络模型由标签交换路由器和标签边缘路由器组成,通过CMA设备组网实现两个路由器间相互通信,通信过程中在智能电网输电线路中划分两个路由器后,通过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传输方向构建标签交换路径,通过定义数据类型确定传输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的优先级顺序,根据优先级顺序跨层传输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避免传输路径拥塞,实现负载均衡。经过实验检测发现,采用该方法后,输电线路两条链路上的数据流量几乎相同,数据流量大约为1.5 Mb/s,且传输精度最高可达到99.5%,即该方法能实现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数据的负载平衡,且能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力输电线路的长度的不断增长,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倾斜摄影技术的无人机电力巡检系统。使用无人机搭载倾斜摄影相机采集输电线路及周边设备的图像信息,通过无人机无线传输将图像数据信息传输至地面站,再进行数据解析、分析及三维模型构建。从而完成输电线路故障的排查、安全隐患的排除,保障电力传输安全。此外,使用该倾斜摄影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电力巡检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国家电网的一项组成部分就是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担负着为我国千家万户的传输用电的任务,因此在生活社会当中输电线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输电线路处的都是野外的工作环境,因此不同的外界因素和自然环境都有可能会破坏或者干扰输电线路,从而对输电线路正常的工作状态造成影响,给人们的正常用电带来一定得困难。本文系统分析了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并针对故障原因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的保护了输电线路,保证输电线路能够有效的传输电路,为以后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输电线路智能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开发设计了一种监测控制装置。此装置能解决系统出现的数据异常、死机等故障,大大提高输电线路智能监测系统的可靠性,节约系统运行维护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输电线路监测方法受到输电线路节点间多跳通信模式影响,无法实现输电线路精准监测的问题,设计了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智能电网输电线路监测系统。采用远端监控装置,使实验导线两侧的受力平衡。使用SHTxx系列单片机的温湿度传感器,实现温度、湿度的监测。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核心,通过电力线载波传输相关信息。基于传感器技术对监测节点分组,计算各节点的自身权值。根据这一权值确定下一个节点为最大邻居节点,改进了簇间的多跳通信机制,以保证传输线信息全部传输到控制中心。根据监测流程,完成了输电线路监测。由实验结果可知,该系统监测温湿度分别存在0.05℃和0.05%的偏差,具有精准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阀水冷系统是直流换流站特有的辅助系统,由于其机械回路和控制保护回路均比较复杂,极易因其故障危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通过对目前运用的两种换流阀水冷系统的分析比较,找出其回路和原理差异,提出预防手段及改进措施,可以提高运行维护手段,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常规技术对输电线路在线巡视效率低下、误差率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智能预警技术的输电线路在线巡视方法,设计一套基于5G通信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的输电线路在线智能预警系统,通过ARM+DSP双核处理器实现输电线路故障识别。采用无人机技术实现高空输电线路巡检,通过改进型蚁群算法模型实现输电线路故障检测,并设计了故障检测定位技术,利用融入行波定位技术的蚁群算法模型提高了输电线路在线巡视能力。实验表明,方法定位精确、误检率低,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应用于舟山电力局的370 m大跨越高塔输电线路综合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通过对输电线路在线和离线监测的数据信息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和输电线路专家知识库,为输电线路状态评估系统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和运行评判标准,及早地发现输电线路各种缺陷。通过危险情况下对输电线路运行参数报警,有效减少输电线路故障造成的损失,提高电网的健壮性、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不同运行方式下、不同海拔高度处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的实测,分析了直流输电过程中合成电场的特性,总结了运行方式、气象条件和海拔高度对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的影响规律,为特高压技术的发展和环境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邓鹏程 《通讯世界》2013,(13):101-103
物联网通过在各类物体上安装感知设备,获取物体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并将信息共享到互联网上,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沟通与交互。故障在线监测系统是保障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网输送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物联网技术获取输电线路的重要设备参数,然后通过统一的信息模型和通信规约将线路的运行状况实时传送到电力内网,采用主元分析方法对实时线路设备参数数据建模分析,及时预报故障的发生,保障输电线路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监测结果证明了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主元分析方法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光纤通信是电力输电线路保护及控制信号最重要的传输手段。由于遥泵放大技术在国内电力系统中尚无正式运行案例,设计经验较少,因此,如何设计可靠的超长距离遥泵放大光纤线路,成为电力系统通信亟待完善的课题。文章介绍了遥泵放大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适合在电力系统超长距离光纤通信工程中采用的遥泵放大系统方案,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可作为电力系统超长距离遥泵放大系统设计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物联网通过在各类物体上安装感知设备,获取物体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并将信息共享到互联网上,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沟通与交互.故障在线监测系统是保障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网输送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物联网技术获取输电线路的重要设备参数,然后通过统一的信息模型和通信规约将线路的运行状况实时传送到电力内网,采用主元分析方法对实时线路设备参数数据建模分析,及时预报故障的发生,保障输电线路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监测结果证明了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主元分析方法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王宏韬 《电子测试》2016,(24):51-52
本文重点研究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的相关问题,先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建模仿真的基本思路,再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暂态能量保护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为我国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用电等提供了保障,但是我国一直是遭受雷击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都会因雷击造成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输电线路的故障给人们的生活用电造成诸多不便,也使得我国的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文章对±500k V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雷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防雷的措施,为防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光缆是当下信息技术化社会的产物,是用于传输重要信息的通道,是连接着千家万户的通信传输工具。一旦产生故障,就会影响通信的正常运行。因此在长途电信的光缆工程开展前期就进行侦查工作,从而发现一条优质的通信线路,通过勘测选择好的路由从而更好的开展长途电信光缆线路施工,同时着眼于施工过程中以及工程完工后所出现的一些故障维修工作。由于长途的光缆工程绝大多数都是在地下进行,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光缆发生故障而给千家万户带来严重损失的情况,建立基于GIS系统的光缆线路数据模型,从而实现对光缆的埋设数据以及各类情况进行管理,达到以最快的速度将光缆发生故障的点位进行精确定位,以便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使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提高通信光缆线路维护和管理的效率。本文通过阐述基于GIS系统的长途电信光缆线路开展勘测故障的系统原理,分析GIS技术在对长途光缆的维护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