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工程塑料需求增长较快,在今后几年内我国工程塑料增长将达到15%。预计2004年全年五大工程塑料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95万t以上。其中尼龙(PA)将达20万t,聚碳酸酯(PC)达45.5万t,聚甲醛(POM)14万t,PET和PBT合计达8.5万t,改性聚苯醚(MPPO)达3万t。估计2005年我国工程塑料的市场总需求量还将继续增长,需求量将达到167万t。其中PA将达40万t,PC为78,POM25万t,PBT和PET合计为18万t,MPPO达6万t。  相似文献   

2.
在最近举行的“2005年全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形势发布会”上,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郑恺表示,我国工程塑料市场近几年以超过GDP3倍的速度增长,2004年需求量达到113万t,比2003年增加了26%,其中尼龙(PA)需求量为19.2万t,聚碳酸酯(PC)为62.4万t,聚甲醛(POM)为18.7万t,聚酯(PBT、PET)为9.4万t,改性聚苯醚(MPPO)为3.3万t,预计2005年我国工程塑料需求量将会突破135万t,2010年将达到264万t。  相似文献   

3.
《现代橡塑》2005,17(6):34-34
我国工程塑料市场近几年以超过GDP 3倍的速度增长,2004年需求量达到113万t,比2003年的90万t增加了26%,其中PA需求量为19.2万t,PC为62.4万t,POM为18.7万t,PBT/PET为9.4万t,MPPO为3.3万t,预计2005年,我国工程塑料需求量将会突破135万t,2010年将达到264万t。  相似文献   

4.
《塑料科技》2009,37(2)
近年来,用于工程塑料增强的玻纤品种不断增加,用量也在逐年增长。2005年,国内使用量为7万t,2006年达到9万t,2007年用量超过14万t,3年时间用于工程塑料增强的玻纤量几乎增长了300%。预计2010年国内工程塑料树脂需求量分别是:尼龙树脂50万t;聚碳酸酯150万t;  相似文献   

5.
《化工时刊》2012,(1):40-40
2010年,我国工程塑料消费量达到了244.3万t,销售额约1000亿元。预计2011年,我国工程塑料的消费量将达到271万t,比2010年增长10.93%。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公布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将工程塑料明确划归到新材料领域,成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4到5年,工程塑料的需求量将继续维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塑料市场     
《塑料工业》2013,(7):128
工程塑料需求总量将超过450万t据《2013-2017年中国工程塑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工程塑料消费量达244.3万t,同比增长11%,是全球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2011年我国工程塑料消费量为272万t,同比增长11.34%。预计到2013年我国工程塑料消费量将达  相似文献   

7.
市场趋向     
《广州化工》2010,38(3):242-242
己内酰胺主要用于生产尼龙6工程塑料和纤维,此外还用于生产其他化工产品。2009年我国己内酰胺的表观消费量继续呈快速增态势,估计全年可达94.8万t,同比增加22万t,增长30%。2009年我国己内酰胺进口量增长迅猛,1—10月份的进口量达到50.31万t,估计全年可达62.3万t,同比增加17万t,进口依存度高达约66%。由于尼龙6纤维和工程塑料需求不断增长,估计2010年己内酰胺的需求量将继续上升,进口依存度可能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     
2005年我国工程塑料需求预测 工程塑料制品市场需求量的增长将使国内工程塑料树脂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据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五大通用工程塑料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59万吨。 今后几年国内工程塑料制品需求增幅可达12%,就市场构成看,电子电气领域的需求量约占总市场需求量的  相似文献   

9.
塑料市场     
《塑料工业》2012,(7):135
消费量增长,工程塑料行业发展迎来好时机2011年我国国内工程塑料的消费量约达271万t,同比2010年增长10.93%。预计,在未来4~5年内,工程塑料的需求量或将有可能继续维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一方面,得益于国内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工程塑料消  相似文献   

10.
《工程塑料应用》2008,36(1):44-44
近年来,工程塑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内通用的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酰胺(PA)、热塑性聚酯(PBT、PET)、改性聚苯醚(MPPO)等五大工程塑料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工程塑料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67万t;未来数年内工程塑料市场需求量还将持续快速地增长,我国的工程塑料产业将步入产需两旺的佳境。  相似文献   

11.
世界乙烯市场供需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芙蓉 《现代化工》2001,21(5):50-54
截止到1999年底世界乙烯生产能力达到9270.4万t/a,1999年世界乙烯需求量接近8500万t.未来几年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驱动下,预计世界乙烯需求量将以年均5.2%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将达到10941.2万t;同时世界乙烯生产能力将以年均4.7%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将达到11652.5万t/a.近几年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很快,目前已有生产装置18套,总生产能力达440.3万t/a,1999年消费量达到900多万t,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500万t.  相似文献   

12.
聚碳酸酯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主要应用于建筑业、汽车工业和电子电气工业等。2005年,亚洲聚碳酸酯(PC)总需求量为71万t,预计到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205万t,年平均增速为23.6%。  相似文献   

13.
据SRI咨询公司前不久提供的市场预测报告显示:由于产能的增长以及瓶片、纤维需求量的增长,巴西聚酯需求在未来5年的年均增长率将达11%。巴西的聚酯需求量将从2003年的50.8万t增长到2008年的86.1万t。其中,瓶片需求量年均增长率为10%,将达到42.4万t;而纤维需求量年均增长率为12%,达到40.2万t;聚酯薄膜需求量年均增长率则为15%,达到3.5万t。  相似文献   

14.
全球2000年包装用PET在市场中的应用比例为80%,预计2001年的应用比例将达到83.5%,对包装用PET的需求量将达到730万t,与1999年575万t的需求量相比,上升了155万t. 包装用PET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应用领域(牛奶、食品和啤酒包装)的扩大,以及在其它小包装中应用PET量的增长,但同时也应看到软饮料包装市场的饮和影响了包装用PET的增长.全球中,东欧和亚洲的PET需求增长强劲.东欧2000年对PET的需求为43万t/a,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80万t/a,到2009年需求量将达到100万t/a.东欧地区的消费量虽大,但其PET生产设施几乎为零.而西欧一些国家的市场则已经趋于饱和.  相似文献   

15.
《河南化工》2005,22(2):55-55
工程塑料每年都以7%~10%的速度增长,国际上PA的应用量和产量仍居五大塑料之首,而在国内则PC的消耗量第一。专家预测,在今后几年内,国际工程塑料的市场需求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国内工程塑料增长率达到15%。2005年国际需求量将达到850万吨。  相似文献   

16.
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发布报告:2011年世界橡胶消费总量为2590万t,2012年将达到2720万t;2011年世界合成橡胶需求量增长5.5%,至1490万t,2012年将增长5.5%,至1570万t;2011年世界天然橡胶需求量增长2%,  相似文献   

17.
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最新预测,2013年全球橡胶消费总量将达到2760万t。2012年全球合成橡胶需求量预计将增长2.7%,至1540万t,2013年将增长至1590万t;2012年全球天然橡胶需求量将增长2.5%,至1120万t,2013年将增长至1170万t。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世界橡胶的需求量以3.5%的速度增长,需求量达到1800万t。2003年全球橡胶市场的需求增长幅度达到6.8%,2004年的增长幅度将达到5.2%,未来市场对橡胶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价格将长期看好,2006年将达2100万t。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表示,2004年全球橡胶消费量可能达到2000万t,因中国需求增长,且美国和日本等其他主要消费国的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9.
国外动态     
《塑料工业》2013,(6):120
需求驱动巴西工程塑料业成长根据美国著名的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2013年4月发表的研究报告,2012年至2017年,巴西工程塑料市场容量将从279.4万t增长至383.6万t,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5%;销售收入由11亿美元增长至15.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  相似文献   

20.
Frost&Sullivan咨询公司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预计2013年中国工程塑料总体市场的年增长速度将达到10.2%,届时年需求量将接近300万t。销售额增长的速度则略快,未来5年保持11.2%的年均增长率,2013年销售额约为115.6亿美元。主要推动因素包括汽车、电气和电子行业的稳健发展,以及在技术和应用方面的改进。该报告还指出,中国的低生产成本将刺激对工程塑料生产的投资。该报告还对不同种类的树脂未来5年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