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人教育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通过与社区、与自然界以及与像同情和和平之类的精神价值相联系,来寻找生命的认同、意义和目的.全人教育的目的在于唤起年轻人对生命固有的敬畏和热爱学习的激情.这种教育不是通过把世界浓缩为结构化的学术"课程"来实现的,而是直接与环境的交往中产生的.全人教育的艺术在于反映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人类进化的需要.全人教育的哲学基础、学习观和教育目标对指导现代大学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是思维的创造性、良好的认知结构以及独特的个性品质等,而这些正是通识教育的理念、内容、模式所倡导的。通识教育强调的人格教育为创新人才提供了道德保障,其强调的知识整合、视野拓展利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其注重的能力、方法训练有利于启发创新思维,其蕴含的“以人为本”有利于创新人才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工具化、实用化的教育倾向,使人文学科日益萎缩.通识教育试图通过通识课程的平台,借助人文学科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以纠专业教育之偏.然而,与教育大众化兴起后产生的通识教育不同,西方的“自由教育”与中国传统人文教育,都不曾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割裂,而是一种把价值追寻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全人教育”.今天我们需要回溯西方“自由教育”与中国书院传统,人文学科不能自我设限,躲避在审美的象牙塔,而应回归“内圣外王”的本义,通过跨学科研究实现人文学科“无用”之“大用”,从而真正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难以深化的根本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世纪末以来,为矫正过于狭窄的专业教育的弊端,我国高校纷纷采取加强通识教育的应对举措,但客观而言,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实践还远未触及通识教育的根本精神。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缺乏自由教育的根基,使通识教育观难以生根发芽;二是强大的功利主义传统制约了通识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生长空间;三是我国现代大学的组织形式及学科制度客观上抑制了通识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一种制度创新,通识教育改革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预设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以北京某研究型大学为个案,对师生通识教育观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证明,理念上的认可和行为选择上的矛盾成为最显著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将会是大学通识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解决理念认识与行为选择的矛盾,要妥善处理好两个关系:通识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关系、通识教育与教师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胡适哲学思想对工科大学人文通识教育有多方面启示.工程师的培养需要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通力合作,努力强化学生技术进步的历史感、技术人才的使命感和技术创新所必需的艺术审美观念.所以,针对工程师成长的历史教育、信仰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工科教育必须重视的三大板块内容,跟踪世界的前沿技术、把握技术的人生意义、提升产品创制的美学趣味是工程师走向卓越的重要努力方向.公共选修、学术论坛、创新实践及竞技比赛是人文通识教育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几年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加拿大安大略省最早引入了基本就业技能的概念,通过深入分析基本就业技能的要素组成,详细说明不同层级的能力框架,制订了在通识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基本就业技能的结构框架和统一评价体系,要求在辖区内所有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基本就业技能培养的因素,并根据相关的考核获得不同水平的证书,初步构建了以基本就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和认证标准,而亚冈昆学院两门通识教育课程的案例分析则充分论证了在通识教育课程实现基本就业技能培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真即"生成",是在人的自由交往中精神的成长和灵魂的陶冶,是培养"整全的人"。为此,师生必须在自由、平等和充满爱的境遇中传递知识,在精神交往的过程中自我超越,达到教育的终极目的——"全人"的培养。从雅斯贝尔斯"精神交往教育"的生成理念可以看出,平等、自由和充满爱的精神交往对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性,教学是在精神交往过程中进行生成性的教和生成性的学。教师在教和学生在学的互动过程中应该关注静态的和动态的、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经验,进行有效地教和全面地学,达到培养"全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应该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是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违背了通识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本然要求,只有从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才能实现大学英语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目前开展的通识教育,并不完全来自西方,而有我国传统教育的渊源。通识教育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是:拓宽基础,沟通文理;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陶冶。通识教育拓宽创新人才的专业基础,矫治教育中的实用主义倾向,促进高中毕业生个人志愿的认真选择,并拓宽多方适应的就业机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现代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当前大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以来我国通识教育研究的缺憾与偏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9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大学通识教育研究的梳理,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偏颇,主要表现在:因对通识教育内涵理解偏差所导致的概念与目标之争;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的系统性不足;评介国外通识教育研究及实施中的单一与偏颇;通识教育研究机构与管理机构研究方面的缺乏;通识教育课程实施、评价与管理方面研究的缺乏,等等。文章进而阐述了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研究与实践应有的价值取向与教育理念、需要改进的方法。同时,提出了需要拓展与关注的研究领域,包括课程标准的制定、评价体系的建立、教材的开发与编制、课程管理、教师与学生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现代"通识教育"思潮主要源于西方,特别借鉴于现代美国高等教育。现代美国流行的通识教育的显著特点:宗旨是取得西方文明传统和美国历史的认同;教学方式以西方文明经典著作的广泛而深层的阅读为中心;课程设置经过专门机构通盘考虑、反复研究和精心设计;通识教育课一般都由一流学者亲自讲授,并以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讨论。我国教育界将英语中的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Education译成"通识教育",包含民族传统教育思想的成分。儒家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内容上,首先要求"博学",讲究"会通"或"贯通",或称"知类通达"。蔡元培、梅贻琦、胡适、潘光旦等人将自然、社会与人视为一体,融会贯通地思考人生与世界的各种问题,从而为更高的专深研究奠定基础。我国十多年来的通识教育,是有成绩的,但存在若干重要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研究。通选课究竟应如何合理设置?把通选课看作"附属课"、"辅助课",便难以达到通识教育的要求,变成名实不符的东西。通识教育的基本含义与要求是什么?这是核心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拓宽基础,沟通文理,为专业深造创造条件;二是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陶冶,提升人的气质。  相似文献   

13.
儒家"为己之学"追求的价值目标是自我德性的完善,理想人格的成就."为己之学"传统的精神实质是一种注重人的德性关怀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对于树立良好学风,克服学术与教育中过于功利化的思维,对于从事高等教育的实际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打造"金课"体现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对高质量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追求。教师有效教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有效学,因此,对通识课程教学方法的评价也要聚焦到是否能够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上。以通识课程中的深度学习作为学生高质量学习的切入点,采取定量与质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发现教师讲授、师生共同讨论问题等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通识课程中的深度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没有促进作用。这一研究结论为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现代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提供了循证依据。因此,要重点关注深度学习在衡量教学方法有效性中的作用,从通识教育目标来理解教师讲授在通识课程中的本源价值,了解学生群体多学科特征决定小组合作在通识课程中的作用限度,并特别关注师生互动在通识课程中的情境创设,以助力通识教育"金课"建设。  相似文献   

15.
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今天,一个人要掌握一切知识,甚至通晓与某一特定领域相联系的一切知识已经不可能了,一个人只能希望成为能精通有限领域的人。这一不可回避的现实向整个的教育领域提出挑战,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更是不可忽视。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就是:我们应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大学生,使他们成为能精通这些有限领域的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自由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一、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发展自由教育的思想渊源流长,它又称通识教育,或通才教育,或博雅教育,或后来发展成为的普通教育。从古希腊罗马至今,…  相似文献   

16.
美国本科课程改革:追求完整的本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历次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均是通过课程改革实现的,课程改革被视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大学针对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倾向加剧,学生人格培养受到影响,本科教育广受社会指责等问题,以整体知识观为理论指导,深入改革本科课程,致力于建立融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一体的连贯和完整的本科课程体系,强调将人文学科的学习作为本科教学战略的基础,学习跨学科课程成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以确保本科教育各个知识系统之间的本质联系,消除狭隘的本科教育的弊端,追求完整的本科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整体的知识观和综合的生活观,使学生能以时代最好的知识成熟地理解事物的本质,承担起公民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当代语境中的"集体主义"需要在完善个体权利意识的基础上,促成个体将"自我实现"与集体的"共同善"相融合;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离开了他人和集体,缺失了尊重、责任和利他,个体正确的自我认知与健康人格的真正养成,都必将遭遇重重困难.因此,从促进大学生自身人格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他们所关注的人际交往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我、尊重他人、体验责任、涵养人格,这应当是当前进行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一条可行之途.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为中心"是大学课程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之一。大学课程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实现课程育人的本体功能,才能实现国家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国大学在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结构调整中,存在盲目减少总学分,盲目增加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和通识课程比重等误区。大学应整体设计显性、隐性课程,促进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发展;在增加选修课程时,应加强学分制、导师制等配套制度建设;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天然相融,不能割裂,大学应从改革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入手;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大学应对它们进行"四年一贯制"的设计,以实现通识教育促进专业理解,专业教育促进通识教育学习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通才教育是古代东西方共有的人才培养观;专才教育却只在西方有一个可观的历史阶段.虽然新科技革命之后,学科继续加速分化,但同时也提出了学科交叉整合的要求.因此,中西方各自惯有的整体辐合性与分析发散性思维方式需要相互学习.从人才思维方式的培养来看,西方在新科技革命后的"通识教育"却正是在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要求下,适合其自身学习整体辐合性思维方式之需要的举措;而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分析发散性思维,途径就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实施专才教育.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是弘扬自由教育传统、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文关怀教育。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与学术研究机构,其教育本质是通识教育。书院的通识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书院文化精神、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大学英语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目前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着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功能发挥不足、管理模式陈旧、课程内容单一,"功利化"与"应试化"等问题。从书院通识教育的视角探索大学英语教育,有利于解决现存问题,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多元文化人才。书院通识教育在教学理念、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上,对现代大学英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