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大文 《煤》2014,(11):47-50
宁中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同沉积构造背斜与向斜的鉴定主要根据同一沉积期沉积厚度的分析来判断,通过中侏罗世延安期延安组厚度、煤层厚度、煤层间距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同沉积构造贯穿整个成煤过程,所揭示煤层厚度和间距变化规律为正确对比煤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可为其他含煤盆地构造和聚煤作用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科尔克煤矿区地质资料的分析,阐述了井田地质构造的规律,同时也说明了地质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对今后矿井的开采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亮 《中州煤炭》2016,(9):125-129
为了研究邢台含煤区2号煤层厚度变化的特点,基于以往煤田地质勘查孔及生产矿井资料,对2号煤层厚度、含煤面积及2煤灰分等分别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沉积环境、地壳不均衡沉降、古河流冲刷、后期构造及岩浆岩等因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研究认为: 区内2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20 m,层位赋存稳定,其不可采范围小,主要集中在隆东、尧山和显德汪一带;区内2号煤层厚度总体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隆尧南断层以北为薄煤区;隆尧南断层至葛泉矿之间为厚煤区;葛泉矿以南为中厚煤区。诸多因素控制了区内煤层厚度的分布变化,其中沉积环境起着主导作用,古河流冲刷和后期构造仅影响局部地段,章村、显德汪一带受岩浆岩侵入影响较大,地壳不均衡沉降对该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阜新煤田形成于中生代晚期,位于锦州—阜新盆地东北部,煤田的构造格局受医巫闾山断裂、松岑断裂控制,总体呈NNE向展布的断陷盆地。由于受近SN向地应力的作用,区内断层以NW、NWW向为主,受其影响煤田在南北方向上呈带状,东西方向上呈段状展布。阜新聚煤盆地依据地层及构造演化分析其生成与发展,燕山晚期的挤压抬升变形开始,经历了古近纪早喜山运动,挤压变形加剧,以及新近纪以来的晚喜山构造运动影响,最终形成了现今阜新煤田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区域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5.
同一勘探区内,根据各煤层在地球物理测井曲线上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规律,从而正确划分出同一勘探区的各个煤层,确定各煤层编号。  相似文献   

6.
郑连军  赵明坤 《煤》2010,19(5):53-55
在总结分析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通许找煤区各含煤地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对其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做出了评价,划分了含煤地层的煤组;阐述了各段煤层的分布规律和稳定性,并从标志层、古生物特征、煤质和煤岩特征、物性特征进行了煤层对比。为此区进一步的勘查找煤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山西组、太原组作为复合评价层进行页岩气评价,泥页岩中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以腐殖型为主,有机质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具备较大的页岩气生成潜能;物性较差,属于特低孔(低孔)-低渗储层;脆性矿物含量丰富,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通过实测解吸气量与TOC建立的关系模型,估算了区内含气量;划分出Ⅰ类有利区、Ⅱ类有利区和远景区,指明了下一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磨窝井田山西组煤层厚度变化与构造应力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磨窝井田山西组二号煤层厚度变化、井田构造作用特征及对比分析,指出引起煤层厚度变化的主控因素—断裂和层间滑动。在分析煤厚变化与构造作用之间的关系基础上,研究井田内在开拓开采中的煤层厚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陈泉霖 《煤炭学报》2017,42(Z2):459-464
福建省含煤区主要分布在闽西南坳陷带,区内出露的煤系地层主要为中二叠统童子岩组。区内煤系地层普遍发育有逆冲推覆构造。从逆冲推覆构造的断层性质、对煤系地层的控制作用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即: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层间逆冲推覆构造、盖层逆冲推覆构造。基底逆冲推覆构造主要造成煤系地层下伏的老地层逆冲推覆至煤系地层之上。在地表上,表现为煤系地层被大面积的逆冲推覆体所掩盖,给地质找煤增加难度;层间逆冲推覆构造主要造成煤系地层之间的大面积重复,空间上煤系地层厚度大增,相应单平方面积的煤炭资源赋存量大幅增加;盖层逆冲推覆构造主要造成煤系地层推覆至煤系上覆地层之上,煤系地层作为相对运动的断层上盘,在运动过程中造成煤系地层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勘探价值。从形成机制分析,3类逆冲推覆构造形成的规模不一。基底逆冲推覆构造不论在深度、广度、力度上都表现的最为宏大,分布最为广泛。基底逆冲推覆构造的产生,彻底改变了福建煤系地层的赋存状态;层间逆冲推覆构造规模一般只有矿区规模;盖层逆冲推覆构造的规模最小。从有利于地质找煤角度分析,应着重加强基底逆冲推覆体下找煤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曹村煤矿为背景,利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等方法,对曹村煤矿地质构造对该矿煤层厚度影响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在曹村煤矿浅部是单斜构造,在该矿的深部构造是紧密褶皱及大幅度倒转褶曲,在燕山构造早期形成了缓倾角断层和大角度逆冲断层,而在燕山构造晚期则形成大量高角度正断层。在正断层的引张拖拽作用下,正断层附近上下盘面煤层厚度变薄,而在逆断层附近盘面,由于挤压聚集形成厚煤层。在相对封闭的褶皱带内,处于该区域的煤层由于受到挤压而发生塑性流变,形成"断续"状煤层;而在倒转褶曲区域附近,处在正常翼的煤层由于受压而变薄,处于倒转翼煤层仍然维持稳定性较好的状态,煤层厚度较厚。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云南镇雄县牛场、以古煤矿区含煤地层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结构、构造、含煤岩系主要沉积相分析,研究了区内的主要煤层沉积特征,从而进一步对影响区内主要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变化规律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士君 《煤炭技术》2002,21(10):62-64
介绍了石头庙子区石头河子含煤组的煤层、岩层组特征、岩相及沉积旋迥特征,经过分析,各煤层赋存有一定规律,煤层间距、厚度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3.
地质统计学在预测煤层冲刷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俊杰 《煤炭学报》2004,29(1):49-52
研究与计算验证结果表明,在采区与工作面设计布置阶段,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预测煤层冲刷带的发育与展布规律是可行的,能够保证估计偏差小,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采用合适尺度的正交网格实施已知区域冲刷带样本点数值的采集,是满足区域化变量准连续性和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开采前了解煤厚的变化情况既可提高安全性又能降低开采成本.三维地震资料虽然横向连续性好,但是垂向分辨率还达不到解决煤厚的要求;测井资料虽然垂向分辨率高但因为钻孔数目的限制,煤层的横向连续性又得不到保证.利用波阻抗反演对煤层厚度进行解释,既结合了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的优点又互相弥补了不足.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介绍了极软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开采与设备配套技术, 重点阐述了极软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支架设计与主要生产系统的设备配备技术和创新点, 以及采用综放工艺取得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8.
何凤强 《煤矿开采》2004,9(4):28-30
石嘴山二矿二层煤厚平均4 54m,煤层顶板为复合顶板,采用分层炮采。由于炮采推进速度慢,影响下部突出危险性煤层三层煤的开采,导致采掘接续失调、生产布局不合理。为解放三煤层,急需对二层煤采煤方法进行改革。通过采煤方法比较及对煤层开采条件的分析,从顶板管理、安全措施及经济效益比较等方面论证了二煤层应用综放开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灵武矿区 2号煤层韧性高, 煤层厚度大, 顶煤冒落困难, 当采用顶煤工艺巷爆破提高顶煤的冒放性后, 采出率仍偏低。结合磁窑堡二矿综放试验工作面的实际, 分析了工作面煤炭损失构成并提出了提高采出率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