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玉杰 《印刷杂志》2004,(11):71-73
<正>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可选择的CTP类型很少,用户也很少。最早接受CTP技术的是书刊和财务报表印刷商。他们购买大型制版机,用于单  相似文献   

2.
自从笔者2000年开始关注CTP这一技术以来.就有了热敏和紫激光的技术之争,看来今天这个争论还在继续。虽然笔者所在企业在2001年选择了当时热敏CTP的代表机型柯达全胜3244.但作为一名CTP老用户.  相似文献   

3.
蒋珺 《广东印刷》2005,(3):22-23
Drupa2000出现了一种新的CTP技术——二极管紫激光技术。当时对此技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这个技术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另一种则认为与当时的CTP技术毫不相干且互相冲突。  相似文献   

4.
薛雁婷 《印刷杂志》2004,(11):68-71
<正> 欧洲和北美地区已成为CTP印刷供应商的主要市场。可以肯定,对于大多数印刷商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何时采用CTP技术而不是是否  相似文献   

5.
卢卫东 《印刷杂志》2005,(12):89-90
CTP技术在10年的发展历程中,其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变革。伴随着版材和激光器技术的进步,CTP市场的竞争局面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开始的热敏技术独领风骚到如今紫激光与其分庭抗礼,这种技术的变革意味着什么?1999年,辽宁美术印刷厂引进热敏CTP技术后,东北CTP市场沉寂6年之久。2005年,一家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商业短版快印民营企业——沈阳新干线,选择了紫激光CTP技术。简单来讲,相对于热敏CTP技术而言,紫激光CTP明显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低廉的激光器维护成本、可靠的设备稳定性、无与伦比的出版速度以及稳定的显影环境和…  相似文献   

6.
感受紫激光CTP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进入中国以后.其发展日渐受人关注。目前.CTP领域仍是热敏与紫激光技术并存.而紫激光CTP的发展更加引人注目。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投入这一技术的研究.它们认为.紫激光CTP技术在未来的印刷设备市场中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紫激光技术究竟是什么呢?是什么原因让它与热敏技术争雄CTP市场的呢?  相似文献   

7.
2000年5月,紫激光光源正式推向市场后,一向被认为是对CTP设备中先进的热敏光源挑起光热之争就此拉开了序幕。近几年,由于紫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紫激光CTP系统在成本、价格、速度和质量上的优势日益凸显,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直接制版领域先进技术的代表。关于  相似文献   

8.
赵颖 《印刷杂志》2002,(6):20-22
直接制版机在Ipex 98展览会上便得到市场认可。在Ipex 2002展览会上,该技术有了稳步发展,但对取代传统制版技术却没有革命性进展。一方面,所有CTP供应商都在想方设法降低进入市场的价格;另一方面,CTP流程的某些方面却发生了增值,比如使用了热敏版。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传统金属版供应商的主要客户群是购置了B1幅面印刷机且印版需求量大的大型企业。虽然引进CTP是降低系统成本的主要途径,但只有部分购置了B2和B3幅面印刷机的中小企业引进了CTP,而多数企业仍持观望态度。也就是说,在八开版市场,聚酯版CTP已取得一定成功,包…  相似文献   

9.
杨吉 《印刷杂志》2004,(5):13-14
在由printcom Asia杂志组织的第五届高层座谈会上,Esko公司着重介绍了CTP紫激光技术并讨论了相对其它技术而言它的优点。该技术主要定位于4开和对开幅面版材的市场。  相似文献   

10.
热敏CTP技术能够在10年内确立自己的领先地位,有其内在的原因。首先,热敏CTP技术在发展历程中,一直坚持以830nm作为激光波长标准,这样就确保了用户的投资不至于在几年后落伍。作为对比,同期的光敏CTP则经历了532nm,488nm、405nm等不同波长光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乔英 《印刷杂志》2002,(1):35-36
<正> CTP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有能力在版材及其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仍能精确、稳定地成像,即直接制版的成像精确度不应受版材。环境等其它因素变化而受到影响。然而一般版材的成像性能会因许多条件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诸如版材不同批次间本身敏感度的差异、周围环境温度、储存时间及条件、显影冲洗、以及激光光源的衰减等等。CTP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缩短印刷准备时间而使用户受益的。CTP系统保持精确成像的稳定性越好,后续印刷所需进行的调整越少。在此意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CTP(Computer-to-Plate)技术的概念,1995年Drupa印刷展览会展出CTP系统起,有关CTP的报道和专业论文或应用的报道已相当多,但大都是关于胶印CTP系统的。柔性版作为包装印刷的主要方式之一,因其印刷速度快(模切、压痕等可连机进行加工),成本低,适印范围广而越来越受到包装企业的重视,但CTP在柔性版印刷方面应用的报道与论文不多。本文就CTP在柔性版中的应用及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展开一些讨论。一、今天CTP的市场及发展情况柔性版制版者赞同CTP的市场份额正在稳步增加,但权威人士不同意CTP具有支配柔性版市场的潜…  相似文献   

13.
上海作为国内重要的印刷基地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引进应用电子分色机制版方面曾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对CTP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目前有11套投入使用,与广东已具有87套CTP系统,率先进入普及应用相比,差距尤为明显。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CTP设备、技术、工艺的现状,由上海市印刷协会与浦东新区印刷行业协会联合组织对全市已使用CTP技术的印刷企业作了一次行业调研,以便沟通信息、促进交流,推动新技术应用。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归纳如下:一、基本情况上海现有CTP系统共11套,其中报业印刷系统有4套,书刊印刷系统3套,包装印刷系统3套,…  相似文献   

14.
刘林戎 《印刷杂志》2000,(1):22-23,24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刷——这种大量复制原稿的方式将朝着高精度、高速度而且工艺过程越来越简单化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即CTP技术)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实现了计算机直接输出胶印印版的过程,省去了被广泛采用且耗量巨大的感光胶片,不仅简化了工艺,而且降低了印刷成本,向印刷数字化更迈进了一步。 一、CTP与数字印刷  相似文献   

15.
<正>厚积薄发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根据《印刷经理人》2009年12月出版的"CTP在中国"专刊的统计,截至2009年9月,全国CTP设备的保有量已达2019台,首破2000台大关,当  相似文献   

16.
重新评估CTP     
CTP这项技术始自1995年的Drupa上发表的氩激光和高频YAG激光的CTP,至1997年的IMPRINTA上又发布了IR激光,往后就加快了普及推广。到了Drupa 2000时,展出了数种紫外激光的CTP,2001年PRINT 01全面进入了实用期。目前全世界的CTP安装台数超过了6000台,日本约占10%,即600台左右。CTP已经从引进期走到普及期,现在正从普及期转向成熟期。  相似文献   

17.
点击CTP     
洪霞 《印刷杂志》2002,(1):28-32
<正> 在20世纪80年代,当图像光栅处理器(RIP)能够将数字数据拼组成可以印刷的图像时,人们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将印刷图像数据直接输出到印刷版上?这样不就可以省去软片成像、手工拼版、晒版等多个步骤了吗?1990年的Drupa90印刷展览会上,伊斯曼·柯达公司和CreoProducts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展出了直接制版机——CTP系统,将人们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之后,这一新型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00年召开的Drupa  相似文献   

18.
CTP技术自DRUPA95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有资料显示,目前总的装机量超过12 000台。其中60%是热敏系统,银盐版和光聚合物版系统各占20%。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接制版将最终取代所有的其它制版方式,成为本世纪印前生产的最主要的技术。热敏CTP以其特有的高分辨力、高耐印力、可明室操作等特点,成为当今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华光TN型热敏CTP版材,于2001年第五届北京国际印刷大展上隆重推出,并规模化生产,使我们盼望、等待几年的国产CTP版成为了现实。这无疑会对中国CTP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聚酯版和CTP     
<正> 有人把聚酯版CTP称作为“穷人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因为有可能不用专用的直接制版机(约4.3万美元),而用改造过的原有的图文输出机(imagesetter,过去习惯称照排机),或用一种墨粉型激光打印机(大约6900美元)。 近期一项调查报道,在接受调查的230家使用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的印刷厂中,39%用直接制版机,30%用图文输出机,31%用墨粉型激光打印机。  相似文献   

20.
薛波 《印刷杂志》2000,(1):25-25,26
<正> 我们已经证实了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且CTP也已证明在生产工作中,可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印刷质量,节约成本及降低工时。有趣的是在判定CTP技术成功与否时,图像处理技术并没有显得如此重要。无论是平台式,内鼓式还是外鼓式;无论采用的是可见光还是热敏式;无论图形的网点结构是方形还是圆形,所有这些技术都是优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