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薄荷醇广泛应用于香烟、化妆品、牙膏、口香糖、甜食清凉饮料、医药行业。以薄荷醇为底物合成薄荷醇的衍生物具有重要用途,合成的薄荷醇因质量稳定、价格便宜得到下游客户的认可,特别是合成领域的重视。文章介绍了两种合成L-薄荷醇的合成方法,进行比较后确认通过α-蒎烯合成薄荷醇总体步骤较多,但原料充足易得价格低廉,总收率达到30%,具有良好的工业化方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硅酸乙酯和薄荷醇为原料,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硅酸薄荷二酯;以四氯化硅和薄荷醇为原料,三乙胺为缚酸剂合成了硅酸薄荷三酯。用1HNMR和GC-MS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3.
l-薄荷醇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l-薄荷醇的性质、应用与最近几年国内市场对l-薄荷醇的需求情况。着重阐述了4条l-薄荷醇合成路线及其研究进展。4条路线分别是:经由香茅醛、经由l-薄荷酮、经胡薄荷酮和经百里酚合成l-薄荷醇,香茅醛、l-薄荷酮、胡薄荷酮和百里酚在路线中可作为起始原料或中间产物。其中,以月桂烯经香茅醛合成l-薄荷醇以及由百里酚直接合成l-薄荷醇的路线,目前已实现工业化生产。l-薄荷醇的合成大多需要以天然产物为原料,价格较高。而以百里酚等石化产品为原料的合成路线虽较短,但得到的异构体较多,l-薄荷醇的收率相对较低。松节油作为可再资源,来源广泛,价廉易得,以其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将具有的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念保义  徐刚  杨立荣 《化工进展》2006,25(4):401-405
阐述了l–薄荷醇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现状,介绍了最新的化学合成和拆分方法,其中着重介绍和探讨了以异戊二烯为原料合成l–薄荷醇的技术路线。同时,介绍了生物催化合成薄荷醇和手性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和闭环机理,展望了其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刘通  王加高  吕新宇  邱滔 《精细化工》2019,36(8):1634-1637
以d-香茅醛为原料,合成了l-薄荷醇。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催化剂位阻对中间体异胡薄荷醇(Ⅵ)收率的影响。合成中间体Ⅵ的最佳工艺条件:甲苯为溶剂,d-香茅醛为起始原料,以铝原子为中心,三苯基苯酚为配体的催化剂用量为1%(摩尔分数),反应温度0℃以下,反应时间5 h。中间产物Ⅵ经加氢还原得到l-薄荷醇,总收率77%,GC纯度99%以上,反应的优点是异构产物少,选择性高,收率稳定。  相似文献   

6.
正本发明提供一种地尔硫卓手性中间体的选择性合成方法,以大茴香醛、氯乙酰氯和L-薄荷醇为原料,先将氯乙酰氯和L-薄荷醇进行酯化反应得中间产物1,再与大茴香醛进行Darzens缩合反应,生成非对映异构体中间产物2和中间产物3,精制后可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日本高砂香料公司于1985年9月19日用不对称合成法成功地进行了L-薄荷醇的工业合成,并决定从当年起正式投产,设备能力为1,000吨/年。 L-薄荷醇是日本广泛使用的香料,普遍应用于医药、牙膏、糖果、糕点、饮料、香烟和化妆品等。目前世界市场规模约为每年3,000~4,000吨。高砂香料公司不仅是日本国内最大的L-薄荷醇供应者,而且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厂家。薄荷醇有8种异构体。以前生产L-薄荷醇  相似文献   

8.
正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米夫定中间体HDMS的合成制备方法,通过发明一套乙醛酸薄荷醇酯CME-I的合成工艺,使得该步合成收率大为提高,产品质量稳定,从而是拉米夫定中间体HMDS成本大大降低。乙醛酸薄荷醇酯CME-I合成过程中,通过亚硫酸氢钠和甲醛的加成反应,使得在反应的过程中,反应条件温和,除了回流进行酯化后,操作基本上处于常温条件。乙醛酸薄荷醇酯CME-I合成过程中,仅酯化和萃取时使用环己烷作溶剂,其余均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二环[4.2.0]辛酮中间体薄荷醇衍生物的合成工艺.以(-)-1 R,2S,5R-8-苯薄荷醇和(-)-1R,2S,5R -8-萘薄荷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产率分别为58.7%、92%.其结构经 1HNMR、13CNMR进行了表征,并对标题化合物的构象稳定性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铬酸氧化法制备薄荷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铬酸氧化薄荷醇合成薄荷酮,通过测定折光率、沸点,并结合红外光谱来确定产物,重点研究了温度、氧化剂用量、搅拌速度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5~70℃,在快速搅拌下,原料薄荷醇与氧化剂铬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相似文献   

11.
甲醇制烯烃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煤经合成气制甲醇工艺和烯烃生产聚烯烃及其它下游产品的工艺已经是成熟的技术,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是煤制烯烃路线的关键技术,也是瓶颈技术。介绍了国内外代表性的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MTO,MTP),并对MTO和MTP工艺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MTO和MTP工艺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认为MTO技术适合大型的煤制烯烃用户及要求丙烯、乙烯比例接近的用户选用;而MTP工艺更适合纯丙烯用户和不需要或需要少量乙烯的用户。  相似文献   

12.
Procedur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preparing zirconia to yield either tetragonal or monoclinic phases following low (400–600 °C) temperature calcination. The data in this note emphasize the need for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ecursor zirconium salt in preparing the monoclinic or tetragonal phases. A salt precursor obtained from a supplier at different times may produce different results. Generally,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obtain a precursor that will produce the monoclinic phase than the one that will produce the tetragonal form.  相似文献   

13.
碱渣(白泥)综合利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对国内外碱渣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天津碱厂碱渣工程土和潍坊碱厂盐泥制碳酸钙技术对碱渣的综合利用有指导意义。提出碱渣脱水技术和脱除氯离子技术应成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W/O微乳液技术与纳米粒子的控制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W/O微乳液的形成机理、结构特征以及用W/O微乳液法合成纳米粒子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制备条件如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比值,反应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以及焙烧条件对纳米粒子特征的影响。指出应该加强对纳米粒子生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加强微乳液法与其它纳米粒子制备技术的耦合研究,并注意改善非极性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回收率以降低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15.
含磷单体是新一代无卤、环保型阻燃环氧树脂(EP)的改性单体,可以合成具有优异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的新型含磷EP。详细阐述了通过合成含磷EP单体和含磷固化剂来合成新型含磷EP的合成方法及性能等,最后指明了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微乳液纳米反应器在制备陶瓷颜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振峰  李晖 《佛山陶瓷》2005,15(7):29-32
微乳液纳米反应器可用于纳米微粒的制备。本文介绍了微乳液纳米反应器的组成、结构及制备纳米微粒的原理,并进一步阐述了其在制备锆铁红、钴铝蓝陶瓷颜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超细粉末制备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超细粉末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了超细粉末制备过程的特殊性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研究开发中的关键问题,特别从化学工程的角度提出了超细粉末制备过程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派生的各种工程问题,并指出了发展我国超细粉末工业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硫磷化改性菜籽油制备极压润滑油工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忠祥 《安徽化工》2006,32(1):22-24
论述了合成植物油基极压润滑油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并对以菜籽油为原料进行硫化、酯交换、磷酸酯化以及胺化与中和进行工艺探索。  相似文献   

19.
椰壳、椰壳渣与石油焦性能差异明显,必须脱灰处理才能作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优质原料.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0%的H3PO4,常温下处理3 h,椰壳灰分可脱至0.42%,椰壳渣可脱至0.75%.改进椰壳酸水解工艺后,椰壳渣灰分也可脱至0.40%,满足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优质原料要求.活化后产品酸洗脱灰可提高吸附性能9%,浮选脱灰可提高吸附性能11%.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paring peanut antioxidant hydrolysate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antioxidant activities. Therefor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based on the Box-Behnken design was used to optimize ultrasonic-assisted enzymolysis for the purpose of preparing peanut antioxidant hydrolysat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peanut hydrolysate could reach 90.06% under the following optimum conditions: ultrasonic power of 150.0 w,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62.0 °C, incubation time of 25.0 min, and initial pH value of 8.5. The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rate of peanut hydrolysate from ultrasonic-assisted enzymolysis improved comparing with that of peanut hydrolysate from protease hydrolysis alone. The peanut antioxidant hydrolysate was found to display eight improved kinds of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conclusion, the optimal ultrasonic-assisted enzymolysis technology condition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ppear to be beneficial for preparing peanut antioxidant hydrolys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