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渤海新区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计算,分析了区域地下水漏斗发展和今后发展趋势,建立了漏斗中心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相关关系,对地面沉降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灾害影响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保障渤海新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水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湛江市城区地下水过度开采带来的局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漏斗面积加大、地面沉降及地下水被污染等一系列灾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城区地下水开采控制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超采地下水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中提出了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区域降落漏斗、引发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地下水开采诱发地面变形模拟的准确性,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结合土体非线性流变理论,将比奥固结理论中的本构关系推广到黏弹塑性,并考虑孔隙度、渗透系数、土体的变形参数随有效应力的动态变化关系,建立了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数学模型,并应用伽辽金有限单元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模拟了河北省沧州市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下水渗流场、地面沉降、地裂缝发生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抽水引起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的同时,将导致土体发生总体指向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的水平位移,水平位移较大的地区集中分布在地面沉降漏斗的边缘,是地裂缝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13年河北省地下水超采量为59.65×10~8m~3,超采引起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在浅层地下水分布区主要表现为含水层疏干、浅层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在深层地下水分布区主要表现为深层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等。河北作为国家确定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省,在新形势下要占据调整经济结构、恢复创建生态文明的制高点,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国家行为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相似文献   

6.
将国内外人工补给地下含水层模式分析归纳为9种,其中地表水-人工整修天然河道模式是在河北平原地区利用南水北调水人工补给地下水最有效的模式;将人工补给地下含水层的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包括工业和农业增产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包括防治地下水漏斗下降与地面沉降等效益),提出了各类效益计算方法;将地下水超采所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损失分为地下水漏斗下降经济损失与地面沉降经济损失两大类,研究探讨了各类损失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6年地下水漏斗下降经济损失为24.93亿元,到2006年地面沉降累计经济损失与多年平均经济损失分别为1 917.14亿元和53.25亿元;而对河北平原地区利用南水北调水人工补给地下含水层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计算表明,人工补给地下水用于工业、农业和生态环境的效益分别为6.42元/m3、2.05元/m3和4.03元/m3,其效益费用比分别为3.61、1.15和2.26。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的开采对于地面沉降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于一些特定含水层,过量的开采会导致形成地面沉降漏斗,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基于三维非稳定渗流模型,以试点法为计算手段对德州市德城区进行地下水不同含水层渗流流场分析。分析不同开采量条件下特定含水层渗流流场特性,揭示了地下水在特定含水层中的运动规律,可为计算地面沉降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地下水开采诱发地面变形模拟的准确性,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结合土体非线性流变理论,将比奥固结理论中的本构关系推广到黏弹塑性,并考虑孔隙度、渗透系数、土体的变形参数随有效应力的动态变化关系,建立了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数学模型,并应用伽辽金有限单元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模拟预测了河北省沧州市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下水渗流场、地面沉降、地裂缝发生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抽水引起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的同时,将导致土体发生总体指向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的水平位移,水平位移较大的地区集中分布在地面沉降漏斗的边缘,是地裂缝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9.
黄渤海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下水开发利用强度大,造成地下水超采,引发海水入侵和地面沉降。探讨了黄渤海沿海地区地下水管理主体、管理责任、管理依据、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可行性、管理目标和效果,对该地区的地下水管理模式概括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管理依法,开采控制;区域一体,数据共享;经济可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韩鹏 《海河水利》2007,(1):24-26
以京津地区为研究对象,介绍和分析地下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与塌陷以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并初步探讨地下水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展示了1993年山西省地下水超采状况及由于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的扩展和造成的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地下水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对太湖流域苏锡常地区、杭嘉湖地区及上海市的地下水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指出,由于苏锡常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超采地下水,逐步形成了以苏锡常3市为中心的大型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深达80m,面积广达5483km2;杭嘉湖地区有漏斗区8个;上海市开采井深已达200m左右。基本划定3个地区的地面沉降范围和沉降值,并分别针对上述地区的不同地质条件,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民黄河》2015,(12):81-83
在研究滑县—内黄—清丰—濮阳—南乐地下水降落漏斗分布范围内水文地质特征和调蓄空间的基础上,探讨利用黄河及其支流等地表水源,通过天然河道、人工渠道、回灌渗井等回灌调蓄补给当地地下水的可行性。通过分析认为,漏斗区地表岩性渗透性强,垂直变水平管井施工技术成熟,因此,利用黄河水回灌调蓄漏斗区地下水经济合理、技术可行。通过调蓄可以缓解区内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控制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加深、扩大,改善生态环境,有效防止地面沉降、土地沙化、地裂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引黄入沧工作自1994年到1998年初共进行了5次试送水,对受益区域水环境有什么影响呢?①受益各县同期地下水埋深明显减小;②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范围明显减小或消失,漏斗中心水位回升;③市区地面沉降速率趋缓;④地表水质得到改善;⑤扼制了土地盐渍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下可压缩性地层分布埋藏特征和地下水开发引起的水位下降及降落漏斗特征,综合分析地面沉降发育的地质成因、主控因素,初步圈定地面沉降易发区,并利用最新遥感数据进行InSAR解译验证,提出地面沉降监测思路,为国土空间规划决策、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了地质环境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大同市平原区地下水历年严重超采 ,造成了地下水持续大面积大幅度下降 ,从而形成了总面积 93 .6km2 的 4个地下水降落漏斗 ,最大漏斗区中心水位下降达 30m ,随之引发了大面积地面沉降 ,地裂缝出现并不断发展 ,总长度达 18.8km。另外 ,由于废污水的排放、引污灌溉、工业生活废渣的堆积 ,造成地下水质污染 ,使得水环境地质状况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海河流域1980—2018年近40年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分析了流域地下水供水量变化趋势、现状地下水的超采量及其超采区分布情况,总结了由于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引发的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从总量控制、超采区治理、动态监测、建立水资源储备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强地下水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济宁市区地面沉降问题的初步研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济宁市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济宁市区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地下水环境的变化,使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岩层在上覆土层压力的作用下,压缩变形,而产生地面沉降。初步分析了地下水位变幅与地面沉降量间的关系,并预测了未来几年里的沉降量,分析表明沉降量仍在不断地增大。为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以避免进一步恶化济宁市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苏锡常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规模的扩大,普遍开采取用地下水。80年代开始,全区出现地下水超采。1990年以后,问题更加突出,并形成了以苏锡常3市为中心的大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达5483平方公里。地下水超采不仅使地下水资源日趋枯竭,产生地面沉降,导致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也使苏锡常地区的防洪标准降低,甚至破坏水利设施。为掌握地面沉降的程度和对水利设施的影响,水利系统组织了一些典型调查,现对部分典型调查进行综合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河北等许多缺水地区长期依靠过量开采地下水维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漏斗不断扩大,地面沉降日趋严重,河湖生态加剧恶化,严重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地下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地下水超采治理作为独立一章列出,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高度重视,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