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颗粒增韧陶瓷裂纹扩展微观过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对于第二相颗粒增韧的复相陶瓷,颗粒热膨胀系数ap与基体热膨胀系数am之间的匹配关系是决定增韧效果的主要因素。当两相弹性模量相当,颗粒粒径小于应力诱导微开裂的粒径,且ap〉am时,残余热应力场的存在将会使扩展的裂纹在颗粒周围基体中产生较大的裂纹偏转,由此产生明显的增韧效果;而当ap〈am时,扩展的裂纹将首先达到两相的界面,此时裂纹有可能沿两相界面偏转,也有可能穿过颗粒,这取决于颗粒的表面能、粒径、形  相似文献   

2.
SiCp/Si3N4复合材料的低温冷处理与强韧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穆柏春 《硅酸盐学报》1997,25(4):413-419
研究了SiCp粒径与SiCp/Si3N4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详细探讨了低温冷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iCp颗粒增加粒径范围为30~50μm增强的粒径范围为〈25μm,低温冷处理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强度和韧性,而且可以改变增韧的粒径范围,使增韧和增强的粒径范围部分重合,这为正确材料的强韧化设计和合理制定强韧化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了Si3N4/A12O3纳米复相陶瓷.在1 450℃,当Si3N4质量分数为10%时,Si3N4/A12O3纳米复相陶瓷的韧性达到5.261MPa·m1/2,与纯Al2O3的断裂韧性4.014MPa·m1/2相比提高了31.1%.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高温烧结形成了sailon相.扫描电镜显微分析显示复相陶瓷具有晶内/晶界混合型结构,增韧机制主要为微裂纹增韧和残余应力增韧.  相似文献   

4.
以碳化硼(B4C)、二硼化钛(TiB2)、碳化钛(TiC)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法在2 130℃制备了含20%(质量分数)和30%TiB2的B4C基复相陶瓷,分析所制样品的密度、硬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结果表明:在2 130℃,直接加入30%的TiB2亚微米颗粒,复相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277.6 MPa和5.38 MPa·m1/2。陶瓷中颗粒拔出和裂纹微桥接对复相陶瓷增韧作用显著。B4C–TiB2复相陶瓷的增韧机理主要是由于TiB2与B4C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产生的残余应力导致的微裂纹增韧和裂纹偏转增韧。  相似文献   

5.
水基纳米SiC复合料浆的流变性能和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兴忠  杨辉  朱林  朱潇怡  张玲洁  沈建超 《化工学报》2010,61(12):3309-3314
引言 纳米复相碳化硅陶瓷是在多相复合碳化硅陶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新型碳化硅陶瓷材料,通过引人第二或第三纳米增强相来同时实现细晶结构、梯度残余应力场、裂纹桥联、自增韧等增强增韧机理,从而获得多强韧化机理协同强化碳化硅陶瓷,已成为碳化硅陶瓷的研究方向之一[1-4].其中,纳米增强相在碳化硅基体(包括料浆、复合粉体、陶瓷)中的分布是制备纳米复相碳化硅陶瓷的关键和前提之一[5].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多元系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复合范围主要包括相变增韧,晶须和颗粒弥散强化之间的两两混合以发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陶瓷基复相材料的非相变增韧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脆性陶瓷基复相材料不同于其它韧性基体复合材料的特点,较为系统的论述了颗粒弥散复相陶瓷材料的主要非相变增韧机制,为高韧性新型复相陶瓷材料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相变增韧陶瓷压痕开裂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相变增韧陶瓷中,压痕裂纹形成的原因除了因压痕导致塑性区体积变化产生的残余应力外,还与应力诱发相变导致塑性区体积膨胀而产生的附加应力或称相变应力有关。传统的压痕法和压痕-强度法忽略了相变应力对压痕开裂和试样断裂的贡献,所测得相变增韧陶瓷的断裂韧性数据往往偏低。  相似文献   

9.
Si3N4/纳米SiC复相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纳米SiC粉体制备了Si3N4/纳米SiCp复相陶瓷。研究了制备工艺、纳米SiC含量对材料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对材料显微结构特点与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添加20vo%〈100nm的SiC粉体时,复相陶瓷的室温抗弯强度达856MPa,当添加10vo%上述SiC粉体时,复相陶瓷的增韧效果最佳,断裂韧性达8.27MPam^1/2,比基体材料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10.
原位生成TiB2颗粒增韧SiC基复相陶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国军  何余 《硅酸盐学报》1995,23(2):134-140
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制备SiC-TiB2颗粒复相陶瓷。通过Ti,Si与B4C之间的化学反应在SiC基体中原位生成TiB2颗粒,获得的TiB2颗粒一般在5μm以下,但发现有TiB2颗粒团聚现象。其中SiC-TiB230%(vol)复相陶瓷的断裂韧性和三点弯曲强度分别比SiC基体提高约1倍,达到4.5MPa·m^1/2和400MPa。认为TiB2颗粒与SiC基体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的残余应力场引起的裂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多元纱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复合范围主要包括相变增韧,晶须和颗料弥散强化之间的两两混合以发挥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开发Al2O3/TiN系复相陶瓷刀具材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樊宁  高子辉  艾兴  邓建新 《陶瓷学报》2002,23(3):178-182
复相陶瓷刀具材料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提出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辅助开发复相陶瓷刀具材料,基于BP算法,建立了预测颗粒增韧复相陶瓷刀具材料各组分体积百分含量的预测模型。实际开发了Al2O3/TiN系复相陶瓷刀具材料,材料的力学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用弹性力学分析了颗粒弥散强化复相陶瓷材料中的残余热应力,得到了界面残余热应力的计算公式,利用此公式可对颗粒弥散强化复相陶瓷材料的界面进行设计和控制,为基质和颗粒的选材提供了理论基础.还对部分实例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4.
复相陶瓷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从陶瓷发展历史过程与相应社会发展需求说明复相陶瓷的研究是当前结构陶瓷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简要介绍了复相陶瓷的组份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物理化学性能上相互匹配,以及制备科学和工艺方案选择合理性。从近年来对复相材料的研究发展举出若干成功例子,其中以纳米级复合材料性能更佳,可能是发展高强高韧结构材料的一个主要方向。最后对复相陶瓷的强化增韧机理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SiC颗粒弥散强化Si3N4陶瓷的研究近况,着重讨论了SiC粒子的数量和尺寸对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简要介绍了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的烧结机理和SiCp的掺入对材料可烧结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纳米复相陶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纳米复相陶瓷的制备方法,性能以及显微结构,并对其增韧机制和研究现状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Si3N4/SiCp复相陶瓷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儒 《河北陶瓷》1995,23(3):21-24
详细介绍了SiN4/SiCp复相陶瓷的研究现状,着重论述了Si3N4/SiCp纳米复相陶瓷的制备工艺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化学包裹-共沉淀工艺制备MgO,Y2O3复合稳定、硬质相颗粒(Al2O3,MgAl2O4)均匀包裹的氧化锆基超细陶瓷粉体。经干压、等静压成型,在小于或等于1550℃下烧结致密并实现了PSZ材料的微晶化。借助XRD,SEM,TEM,EDAX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物相组成与宏观力学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通过MgO,Y2O3的复合稳定和硬质相颗粒相(Al2O3,MgAl2O3)的晶界钉扎,在较低烧结温度(小于或等于1550℃)下制备了复相PSZ陶瓷,晶粒尺寸控制在10μm左右;(2)经1100℃下适时热处理,所制备的复相PSZ陶瓷表现出PSZ增韧材料所特有的优良力学性能和结构特征;(3)引入Al2O3,MgAl2O4等硬质颗粒相,即细化晶粒、强化晶界的同时,又利用其颗粒增韧和微裂纹增韧等机制以提高材料的中、高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邹东利  郭亚昆  路学成 《陶瓷》2007,(10):11-15
综述了纳米陶瓷和纳米复相陶瓷的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纳米陶瓷的力学性能及其热喷涂纳米陶瓷涂层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纳米复相陶瓷的增韧机理,为纳米陶瓷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ZrO2强化增韧Al2O3-SiC系陶瓷,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改善。ZrO2外加含量在0-40wt%范围内,复相陶瓷的断裂韧性保持上升,而其硬度则呈下降的趋势。少量添加ZrO2(≤10wt%)时,其强度得到提高,当ZrO2含量为10wt%左右,强度达到最大值;超过该含量后强度迅速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复相陶瓷力学性能与瓷体中的二相粒子的相变增韧和热应力共配有关。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表明,随着ZrO2含量增加,材料断口相变量增大,断裂韧性也相应提高,确是ZAS(ZrO2增韧Al2O3-SiC)复相材料中ZrO2(t)→ZrO(m)相变增韧起主要作用。当ZrO2添加含量增加时,二相粒子与基体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而在复合材料中产生内应力导致瓷体强度降低,研究还表明10wt%ZrO2增韧Al2O3-SiC陶瓷是一种较佳的高温耐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