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羽  袁东立  谢飞 《暖通空调》2012,42(4):21-25
为获得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舒适评价方法,利用Fluent软件,根据杭州市典型室外气象参数确定边界条件,模拟居住建筑室外绕流场、室内通风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运用基于风速补偿的热适应性评价模型分析室内热舒适状况,并将此法与PMV模型结果对比,表明前者定义舒适的阈值较小,且正向偏离较大,后者则能较好反映自然通风房间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地区自然通风体育馆为研究对象,用问卷和实测的方式分别采集了建筑内运动人群及观众人群的热感觉投票值和室内外热环境参数,初步建立了这两类人群的适应性热舒适模型和对应的热舒适范围。并通过对比,分析了两类人群的适应性热舒适模型和热舒适范围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自然通风体育馆室内运动人群的热敏感度0.326 6要小于观众人群的热敏感度0.379 9;运动人群和观众人群的中性操作温度都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前者中性操作温度高于后者,差值在0.80~1.48℃之间;运动人群和观众人群热舒适范围的上下限都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前者热舒适范围的下限与后者相似,但是前者热舒适范围的上限比后者高,差值在1.86~2.48℃之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人体热舒适评价指标及自然通风热舒适评价指标,探讨了建立适合我国自然通风热舒适的评价模型,对进一步研究自然通风热舒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城市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上海、长沙自然通风建筑内进行的人体热舒适调查研究,并结合有关文献中北京和天津热舒适研究的成果,对我国目前不同城市自然通风建筑内热舒适状况进行探讨。结果认为,我国自然通风建筑内热中性温度均略高于ASHRAE推荐范围,采用实测的舒适温度作为空调温度可节约大量的能量。  相似文献   

5.
自然通风技术在节能的同时提高了室内空气品质,在过渡季节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通风是降低建筑能耗的有效途径。通过以石家庄某办公建筑为对象,首先分析了自然通风技术在石家庄地区的应用潜力,进而通过建立模型,以PMV、PPD为评价指标,利用CFD方法对自然通风状态下室内环境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自然通风有效性为27.88%,自然通风状态下室内PMV值在-1~1之间,PPD保持在14以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建筑热工模拟软件DeST-h和ePMV热舒适模型研究了自然通风下福州市住宅围护结构性能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选择一栋11层高层住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该建筑标准层7个不同朝向典型房间在自然通风环境下的逐月、全年热舒适状况,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外墙、外窗、外遮阳、房间朝向等因素对改善自然通风下室内热舒适的效果和相关规律,并提出室内热舒适性改善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气流组织下夏季空调室内热舒适环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模型和Fanger提出的热舒适性PMV评价指标,对三种不同气流组织条件下夏季室内热舒适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给出了室内的速度、温度及舒适度PMV指标分布情况。研究结论为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舒适性空调系统的设计及节能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通风可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减少建筑能耗,并能保证一定的热舒适性。理论分析了自然通风热压作用下某大学建于20世纪30年代大礼堂的通风量、通风路径和人体热舒适性情况。结果表明,热压作用下的中和面高度变化较小,气流流向稳定,在非极端气候下,通风量大,室内的热舒适性及空气品质良好。一些经典建筑的设计理念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依然能够为现代节能建筑所参考。  相似文献   

9.
重庆自然通风热舒适模型的建立及热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飞  张华玲 《暖通空调》2012,42(1):61-64,42
在分析国内外自然通风热舒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地区潮湿的气候特点,对现有自然通风热舒适评价模型进行了湿度修正.采用电子温湿度记录仪对重庆地区村镇典型住宅的室内外热湿参数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利用该模型对村镇住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村镇住宅室内和室外相对湿度高于70%的时间分别占全年总时间的95.4%和87.2%,室内温度高于28℃且相对湿度高于70%的时间达1 196 h;全年舒适时间为3 838 h,占全年总时间的43.8%;现有评价模型与修正模型的舒适时间相差405 h,其中空调季相差342h,且温度越高,相对湿度对热舒适的影响越大,说明在温度较高时应考虑相对湿度对热舒适的影响,但修正模型的可靠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大厅自然通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林  高云飞 《暖通空调》2007,37(8):154-157
对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大厅的自然通风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得到了大厅内主要空间人员活动区域的气流速度分布情况,并结合PMV指标对自然通风情况下室内的热舒适性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1.
住宅非空调工况下的自然通风对室内热湿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结合重庆地区近五年夏季逐时气象参数和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分析重庆地区居住建筑夏季自然通风的可利用率。并以该地区某一住宅为对象,测试夏季自然通风情况下的不同天气过程的室内外热湿环境参数,采用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和预计适应性不满意者的百分数(APPD),在分析门窗开关和房间朝向对热舒适影响基础上,提出重庆地区住宅夏季自然通风运行策略。研究结论可为该地区居住建筑的设计和室内热环境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the development of first- and second-order models for predicting the Air Diffusion Performance Index (ADPI) in a displacement-ventilated office is presented. By adopting the technique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the new ADPI models developed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imultaneous variation of three design variables in a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case, i.e. loca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diffuser (Ldd), supply temperature (T) and exhaust position (Lex) on the comfort parameter ADPI. The RSM analyses are carried out with the aid of a statistical software package MINITAB.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separate effect of individual design variable as well as the second-order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variable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variance analyses of both the first- and second-order RSM models, the most influential design variable is the supply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ractions of supply temperature with other design variables are insignificant, as deduced from the second-order RSM model. The optimised ADPI value is subsequently obtained from the model equations.  相似文献   

13.
本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依据当地气象资料对春季4、5月份西安市利用自然通风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利用自然能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设计了问卷调查表,采用问卷形式对自然通风状况下人体热感觉进行了调查。该研究对自然通风的设计、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电梯轿厢热舒适性较差这一问题,使用CFD商用软件分析了电梯轿厢内通风的气流组织情况;文中着重分析了轿厢内热舒适性,指出轿厢内温度过高是导致其PMV值过大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增加风量和采用不同的通风方式对改善电梯轿厢内热环境的数值模拟比较,发现当送风量为原送风量的4倍时,可将轿厢内的PMV值由原来的2.65改进为2.05,将上送风改为上排风且风量为原送风量的两倍时,可将PMV值改进为2.03。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地板送风系统的两种典型系统形式,从获得的温度场、速度场、PMV场表明,下送上回系统较容易满足垂直空气温差的限值,下送下回系统容易超出垂直空气温差的限值,在低热力长度尺度(lm/H)时下送下回系统比下送上回系统容易获得舒适的环境,在高热力长度尺(lm/H)时,两种系统形式均易产生偏冷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