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推进钢渣在道路基层规模化应用,总结了钢渣基层标准体系建设历程,分析了钢渣体积膨胀和重金属浸出风险,探讨了不同钢渣基层混合料(水泥稳定钢渣碎石、水泥粉煤灰稳定钢渣碎石、石灰粉煤灰钢渣碎石)的路用性能,介绍了钢渣基层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已固化钢渣通过添加掺合料的方式可提高体积安定性,熔融钢渣采用工艺法和调质法从源头控制活性物质含量;钢渣存在重金属浸出风险,应强化钢渣原材料检测,开展专项设计避免雨水渗入基层;钢渣掺入基层混合料,总体上可改善力学性能,显著降低干燥收缩,提高抗裂性能,对水泥稳定钢渣碎石的抗冲刷与抗疲劳性能有一定的提升;钢渣基层应用处于铺筑试验段的探索阶段,后期应开展钢渣基多源固废材料、钢渣基层成套技术和钢渣应用政策保障体系等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钢渣为原料,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钢渣作为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不同配比下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钢渣混合料的最大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钢渣用于高等级公路基层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湖北宜昌荷当公路路面大修工程,对以水泥作为添加剂的沥青路面冷再生基层击实指标和7 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稳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变化的趋势随着材料的不同而不同,掺水泥稳定原面层和基层混合料的击实指标比掺水泥稳定单一基层混合料的击实指标小;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水泥稳定沥青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逐渐增大,且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抗压强度平均值和代表值增大的幅度逐渐减小;掺入水泥稳定原面层和基层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比掺入水泥稳定单一基层的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值要小;水泥掺量大于5.5%时,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路用标准。  相似文献   

4.
利用武英高速公路沿线片麻岩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研究不同级配和不同击实、成型方法对片麻岩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性能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片麻岩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间接抗拉强度,较低的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武英高速公路路面基层上基层水泥掺量选用4.5%,下基层水泥掺量选用3.5%,水泥掺量均比悬浮型密实型级配设计低0.5%。武英高速公路路面基层检测结果表明,片麻岩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能够满足基层强度设计要求,改善基层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干缩应变、温缩系数综合评价复合式再生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强度特性与变形性能,通过冻融循环试验、控制应力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不同面层与基层再生料掺配比例下水泥冷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与抗疲劳耐久性。结果表明,随着面层与基层再生料掺配比例的增大,复合式水泥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逐渐降低,温缩应变和干缩应变增大,同时冻融稳定性与疲劳耐久性随面层与基层再生料掺配比例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因此建议RAP掺配比例不超过50%为宜。  相似文献   

6.
张宏华 《建筑》2014,(11):78-80
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载荷强度高,易导致开裂并引起沥青面层裂缝,这导致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较严重的水损害。本文依托237省道高邮段改扩建工程路面施工实例,通过试验分析在水泥稳定碎石中掺加一定剂量乳化沥青后,混合料的无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干缩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在保证基层强度的前提下寻找减少基层裂缝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这种半柔性基层材料的性能组成设计及施工工艺过程,为半柔性基层的推广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低劈裂强度和抗压强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室内试验结果及其在路面结构和施工阶段的受力状况分析,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低劈裂强度和抗压强度建议标准.经试验验证,根据该标准所确定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级配组成、强度均符合要求,且收缩量小,致使其收缩裂缝减少,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也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交通事业的发展,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等级路面的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和板体性好的特点,能够适应较大的交通流量和较重的轴载,在中原地区是一种较好的路面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这种优良的路用性能,除施工因素外,还与混合料的水泥剂量、矿料级配有密切关系。科学合理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组成配比,  相似文献   

9.
水泥稳定钢渣作为一种路面基层材料,近年来使用逐渐增多,但是,在部分施工控制点中,其施工方法与常用的水泥稳定碎石还是有着较大区别,并且,目前关于水泥稳定钢渣施工的规范及参考文献资料还相当缺乏。该文结合某市政道路水泥稳定钢渣路面基层施工经验,针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从水泥稳定钢渣的原材料准备、配合比设计、现场施工过程、成品质量检测四个方面分析,对比水泥稳定碎石质量控制,提出水泥稳定钢渣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实际操作中质量控制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建萍 《江西建材》2016,(5):201-202,206
主要介绍了共振碎石化技术在福建永安市某项白改黑工程中的应用,阐述了共振原理、施工优势、试验段施工与检测、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等。该工程的实际经验得出:路基稳定、水泥板基层和面层分离、水泥板材质和厚度均匀是实施水泥路面的共振碎石化施工,从而保证白改黑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期间产生裂缝的情况,在齐齐哈尔地区选择了5个路段,对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在未铺筑沥青面层前,经第一个冻融循环作用后裂缝进行了实际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的K-S检验对裂缝间距的数量变化趋势进行检验,另根据软件中的直方图和P-P图判断所选路段的裂缝间距样本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利用工业废渣(钢渣)——水泥稳定钢渣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对存放不同龄期的钢渣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大量室内试验,选定存放5年以上且分解稳定、级配满足要求的钢渣经水泥稳定后用于公路路面底基层和基层取得成功。该项研究可将废物充分利用、节约成本、有利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以天然砂砾为试验对象,采用逐级填充试验与理论计算I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级配。根据压实度原理提出级配范围,以筛孔尺寸4.75mm通过率划分了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各结构类型。实试验结果表明,按水泥稳定砂砾骨架密实型级配范围配得的混合料的密实度大于其它类型混合料的密实度。说明了采用上述方法划分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组成结构类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路面出现破损后,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与评估。通过调查,东环北路道路破坏形式主要为整个路段中间两车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龟裂和辙槽现象,局部已形成坑洞,且修补过的部位仍有龟裂现象。对路基回填土压实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压实度、油石比、面层弯沉等指标检测后,得出该路面过早的破损主要是由于上述指标没有完全达到设计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雷钦论 《山西建筑》2003,29(11):121-122
介绍了路面基层的施工 ,从材料的选定、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指出只有保证水泥稳定级配砾料基层的铺筑质量 ,才能为路面施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国胜 《山西建筑》2007,33(13):291-292
结合涉左公路改建工程,深入探讨了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对水泥稳定砂砾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指出水泥稳定砂砾作为路面基层优越性显著的结论,以推动水泥稳定砂砾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泥稳定材料引起的基层开裂及缓凝时间短的问题,采用粉煤灰、矿渣粉、脱硫石膏、电石渣为主要原料,配制道路水稳层路用胶凝材料,代替缓凝硅酸盐水泥。结果表明,固废基胶凝材料凝结时间相较水泥延迟了2h,其7d和28d抗折、抗压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固废基稳定混合料14d及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稳定混合料7d及28d基本相等,同时28d冻融循环残留强度与30次抗硫酸盐耐腐蚀系数均大于85%,高于水泥稳定材料;固废基稳定混合料90d时试验段贯通裂缝数量4~5条,小于水泥稳定混合料数量的1/7。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试验评价了水泥、消石灰和消石灰矿渣粉3种外加材料对乳化沥青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水泥乳化沥青胶浆与水稳碎石再生集料界面的微观结构,分析了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水泥对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劈裂强度、水稳性和疲劳寿命提高最大,消石灰矿渣粉次之,消石灰最小.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中除乳化沥青外,水泥或消石灰矿渣粉也具有明显的胶结材料的作用,但消石灰不具有胶结材料的作用.水泥和乳化沥青水化产生的水化产物,在提高水泥乳化沥青胶浆黏度的同时,能与再生集料上的旧水化产物直接黏结,增大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中水泥乳化沥青胶浆与再生集料界面的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19.
吴金荣  戚亮 《山西建筑》2008,34(14):9-10
结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广泛应用,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路面反射裂缝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并论述了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研究的意义,以促进该路面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