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确定脆红李果实采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茉莉酸甲酯对其抑制效果,从脆红李贮藏期病果中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致病性检测、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体外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0、0.1、0.2、0.3、0.4、0.5 mmol/L)对脆红李采后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引起脆红李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主要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经体外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能抑制两株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其中,0.4 mmol/L及0.5 mmol/L的茉莉酸甲酯能够有效抑制脆红李采后病原菌的生长,但其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在体外培养5 d时,0.4 mmol/L的茉莉酸甲酯对灰葡萄孢菌和链格孢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9.3%、86.3%;在培养2 d时,茉莉酸甲酯对灰葡萄孢菌和链格孢菌的EC50分别为0.154、0.228 mmol/L,而在5 d时为0.193、0.348 mmol/L。由此得出适宜浓度的茉莉酸甲酯能够有效抑制脆红李贮藏期病原菌的生长,后期可将其用于脆红李采后病害的防治及贮藏保鲜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茉莉酸甲酯诱导采后番茄果实抗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安全无毒的采后保鲜防病途径,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在采后番茄果实诱导抗病性中的作用和机制。以绿熟期“丽春”番茄为材料,接种灰霉菌,并观察该菌对诱导抗病性的作用,研究MeJA对采后抗病的反应及其诱导作用,并对不同处理中番茄果实抵抗病原菌侵染能力、茉莉酸类物质含量、植物抗菌物质含量的诱导差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外源MeJA处理能够有效抑制番茄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提高果实对琏格孢霉(Alternaria solani)、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病原菌侵染的广谱抗性,并通过诱导包括病程相关蛋白、酚类、番茄红素在内的抗菌物质积累,达到诱导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L-谷氨酸(谷氨酸)对果实采后病害的抗性机制,以樱桃番茄为对象,将其浸泡于100 mg/L谷氨酸溶液10 min,经不同诱导时间(0、12、24、36 h)处理后接种Alternaria alternata,定期测定果实的发病率,同时研究谷氨酸对果实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s)及其编码基因的影响。在体外条件下,观察谷氨酸对病原菌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谷氨酸诱导时间在24 h及以上时,番茄发病率显著下降;体外试验中,谷氨酸对病原菌的孢子萌发率和生长无明显影响;谷氨酸可迅速提高果实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chitinases,CHI)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力,且诱导LePR1、LePR5、LeCHI3、LeCHI9和LePOD上调表达。综上,谷氨酸对Alternaria alternat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了果实体内的病程相关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中蔬4号"绿熟期番茄果实为材料,通过真空渗透的方法,筛选能够有效控制采后绿熟期番茄果实抵抗根霉果腐病的茉莉酸甲酯处理浓度,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后的接种果实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0 m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有效地减弱采后绿熟期番茄果实病害症状的发展,抑制果实发病率,控制病斑的扩增,同时也提高接种番茄果实中苯丙氨酸解胺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研究蛋白酶抑制剂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机械损伤和茉莉酸甲酯作为信号路径的激发子,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条件下诱导烟株局部和系统性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结果显示:机械损伤或茉莉酸甲酯处理后,烟株处理叶和系统叶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升高;施用2.4mmol/L茉莉酸甲酯时两者的增加量最为显著;机械损伤能明显抑制2.4mmol/L茉莉酸甲酯的诱导作用,对1.2mmol/L茉莉酸甲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酵母甘露聚糖处理对番茄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酵母甘露聚糖对番茄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利用不同质量浓度(0、1.0、10.0 g/L)酵母甘露聚糖溶液对番茄果实进行负压渗透处理,测定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差、转色指数、乙烯释放速率、呼吸强度、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及损伤接种链格孢菌等指标。结果表明:酵母甘露聚糖能够延缓番茄果实硬度的下降,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降低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推迟果实转色,从而有效地延缓了番茄果实后熟进程,提高了贮藏效果。其中,1.0 g/L酵母甘露聚糖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进一步测定表明,酵母甘露聚糖处理可抑制番茄果实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变化。损伤接种链格孢菌实验表明,酵母甘露聚糖还能有效地抑制由链格孢菌引起的番茄果实黑霉病,减小病斑面积,降低病害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从实验室保存的酵母菌中筛选对樱桃番茄采后黑斑病具有控制作用的拮抗酵母,考察所筛选的拮抗酵母对樱桃番茄自然腐烂的防治效果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拮抗酵母对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菌丝结构的影响,在樱桃番茄伤口处和表面的生长动态,探讨其对病原菌的直接和间接抑制作用。采用RT-qPCR技术测定拮抗酵母对樱桃番茄抗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其对樱桃番茄果实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菌株中,卡利比克毕赤酵母对樱桃番茄采后黑斑病的控制效果最好,该处理组果实发病率仅为16.25%,显著低于对照组(68.76%),并且该拮抗酵母还可显著降低樱桃番茄采后自然腐烂,缓减果实品质劣变。卡利比克毕赤酵母通过抑制链格孢孢子萌发、菌丝伸长以及寄生于菌丝上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还在樱桃番茄伤口处和表面与链格孢竞争营养和空间而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卡利比克毕赤酵母还能诱导樱桃番茄抗氧化基因(SOD,CAT和APX)以及病程相关基因(PR基因)(GLU和CHI)的表达。卡利比克毕赤酵母可以显著控制樱桃番茄采后黑斑病和自然腐烂,对果实品质无显著不良影响。该拮抗酵母可以通过抑制病原菌生长...  相似文献   

8.
唐琼  郑晓冬 《食品科学》2019,40(18):55-62
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作为生物激发子,能显著诱导采后樱桃番茄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抗性响应,但其防治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实验以樱桃番茄为材料,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TM4000对罗伦隐球酵母处理及水对照处理的番茄果肉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对随机选取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樱桃番茄果实经过罗伦隐球酵母诱导处理48?h后,共有3?141?个基因差异表达,上、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1?689?个和1?452?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多个代谢路径,揭示罗伦隐球酵母对番茄的诱导作用是一个多代谢路径参与的调控过程。此外,RT-q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番茄病果中链格孢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产毒分析,为番茄采收后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福建省5个县市番茄病果,通过切片和组织分离法从番茄病害部位分离纯化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并利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对分离得到的交链格孢菌产毒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在发病番茄病害部位共分离得到的 3株互隔链格孢菌株均具产毒能力,但毒素种类和产毒能力各有不同,其中NH06菌株产毒量最高,可产生细交链格孢酮酸(tenuazonic acid,TeA )、交链孢酚 (alternariol, 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交链孢烯(altenuene,ALT )、腾毒素 (tentoxin,TEN ) 5种毒素,而NP002和NH07仅检出产生4种毒素。结论 福建省番茄种植产区内存在交链格孢菌的污染,且产毒种类多,因此,在番茄种植产区内病果的处理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褪黑素采前喷施番茄植株对采后果实抗灰葡萄孢菌能力和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Ailsa Craig'番茄为材料,采用1、50、100、150 μmol/L褪黑素采前喷施番茄植株,测定采后番茄果实品质、相关酶活力及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与蒸馏水喷施对照组相比,100 μmol/L褪黑素采前喷施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番茄果实接种灰葡萄孢菌后的发病率、病斑面积(P0.05),诱导提高果实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增加抗病相关基因PR1、NPR1、PI Ⅱ和LoxD的相对表达量,提高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综上,100 μmol/L褪黑素采前处理对采后番茄果实抗灰葡萄孢菌的效果最佳,褪黑素可提高番茄果实的抗病相关酶活性和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